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02101)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翠苓薛学敏李敏王小燕高子芬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4篇细胞
  • 3篇预后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黏膜
  • 2篇黏膜相关
  • 2篇黏膜相关淋巴...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淋巴组织
  • 2篇病理学
  • 1篇蛋白
  • 1篇遗传学
  • 1篇预后相关
  • 1篇预后意义
  • 1篇生物学
  • 1篇套细胞
  • 1篇综合征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5篇刘翠苓
  • 4篇高子芬
  • 4篇王小燕
  • 4篇李敏
  • 4篇薛学敏
  • 3篇孙琳
  • 3篇黄欣
  • 2篇赖玉梅
  • 1篇王洁玮
  • 1篇何耀鑫
  • 1篇李斌斌
  • 1篇张延平

传媒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1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及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114例MCL患者标本进行检查,观察临床病理学及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特点,部分病例标本进行IgH及CCND1基因断裂以及IgH—CCND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11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56:1,中位年龄60(20—83岁)。发病部位累及淋巴结78例(68.42%),其中颈部49例(62.82%);累及结外36例(31.58%)。114例患者中累及骨髓23例(20.18%)。肿瘤细胞表达Ki-67(5%-90%),免疫表型CD3s、CD20、CD79a、PAX5、CD5、cyclinDl及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0%、99.12%、96.43%、97.56%、67.89%、100%及94.12%。FISH检查25例患者中20例(80%)检测到CCND1基因断裂,其中16例(80%)检测到IgH.CCND1融合基因;检查9例患者均检测到IgH基因断裂,其中1例未检测到CCNDl基因断裂及融合基因。75例患者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57个月,中位生存期40.78个月。1、2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4.13%、68.09%及37.50%。Ki-67阳性率〈40%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40%组明显延长(57个月对36个月,P=0.003)。13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与常规化疗方案联合化疗,7例(53.85%)完全缓解,3例(23.08%)部分缓解,未达中位生存期;44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化疗,11例(25.00%)完全缓解,9例(20.45%)部分缓解,中位生存期28个月;两组比较分析P=0.052。结论MCL多发于老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骨髓累及常见。临床生物学行为为侵袭性,预后较差,Ki-67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利妥昔单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肿瘤细胞具有涉及CCND1的特征性基因改变。
李敏王小燕薛学敏刘翠苓黄欣孙琳高子芬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分子生物学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预后相关指标。方法选取86例MALT淋巴瘤患者,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胃MALT淋巴瘤组(32例)和非胃MALT淋巴瘤组(54例)。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观察其病理学特点,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部分病例检测肿瘤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对病例进行临床随访。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病理学特点无明显差异。间期FISH检测结果显示t(11;181和t(14;18)发生率分别为12%(6/50)和9%(4/45)。胃MALT淋巴瘤组中20例获得随访,均接受单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bcl-10核表达阳性、存在t(11;18)病例的缓解率(20%、33%)显著低于阴性组(7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2,P=0.035;X2=4.639,P=0.031)。非胃MALT淋巴瘤组病例中35例获得随访,女性、年龄≤60岁患者的缓解率(60%、63%)显著高于男性、〉60岁患者(3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05,P=0.048;X2=7.373,P=0.007);临床I~Ⅱ期、t(14;18)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52%、75%)显著高于Ⅲ~Ⅳ期、t(14;18)阴性者(2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07,P=0.040;X2=4.363,P=0.037)。结论MALT淋巴瘤是一类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惰性淋巴瘤,预后较好,胃与非胃MALT淋巴瘤存在不同的治疗反应评估或预后预测指标。
王小燕黄欣李敏薛学敏孙琳赖玉梅刘翠苓高子芬
关键词:预后
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2例NMZL患者淋巴结活检组织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染色,观察其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其中9例患者标本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t(11;18)(q21;q21)及t(14;18)(q32;q21),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结果22例NMZL患者中位年龄62(16-77)岁,男女比例为1.2:1。22例患者中肿瘤累及部位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常见(11例),其后依次为腋下(9例)、腹股沟(7例)、颌下(6例)、纵隔(4例)、锁骨上(2例)及腹膜后淋巴结(1例)。AnnArbor分期:13例(59%)为Ⅰ/Ⅱ期,9例(41%)为Ⅲ/Ⅳ期。免疫表型检测显示所有患者标本肿瘤细胞均一致强表达CD20,不表达CD3a、CD10、CyclinD1、CD21、CD23、Bcl-6。CD5及Bcl-2阳性率分别为39%(18例中有7例)、30%(10例中有3例)。FISH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者存在t(11;18),1例患者同时存在t(11;18)及t(14;18)。13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6-44个月,其中3例死亡,3年累积生存率为67%。结论NMZL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很少累及结外器官,临床分期较早,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相关检查及病理学改变综合分析,尤其是存在t(11;18)及t(14;18)的病例。
王小燕李敏黄欣何耀鑫薛学敏孙琳赖玉梅王洁玮高子芬刘翠苓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病理学预后
bcl-2蛋白及分类模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bcl-2蛋白表达以及Hans、Chan及Muris分类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提示意义。方法收集常规及会诊的237例DLBCL患者病例,对其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检测Ki-67、CD3、CD45RO、CD20、CD79a、bcl-2、bcl-6、CD10、MUM-1、GCET-1、FOXP-1的表达。使用Hans、Chan及Muris分类模型进行分组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31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龄52.6岁。淋巴结发病最为常见(31.6%,75/237),结外发病以胃肠道(45.2%,71/157)为多见。Ki-67、CD3、CD45RO、CD20、CD79a、bcl-2阳性率分别为96.4%(215/223)、0、14.5%(11/76)、99.1%(231/233)、81.7%(85/104)、61.5%(139/226),分类标志物GCET-1、CD10、bcl-6、MUM-1及FOXP-1阳性率分别为27.9%(43/154)、24.8%(57/230)、50.2%(116/231)、46.3%(105/227)、80.2%(142/177)。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中位生存期为103.9个月,3年生存率51.3%(98/191)。bcl-2阴性组预后明显好于阳性组(P=0.019)。230例按Hans模型分组,95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组,135例为非GCB组,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181例按Chan模型分组,68例为GCB组,113例为非GCB组,GCB组预后明显好于非GCB组(P=0.031)。218例按Muffs模型分组,154例为Groupl组,64例为Group2组,Groupl组预后明显好于Group2组(P=0.023)。bcl-2与Chan模型结合分组,bel-2蛋白在非GCB组中表达明显增高(P=0.028),非GCB中bcl-2阳性表达组预后最差,GCB中bcl-2阴性表达组预后最好,不同分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DLBCL以非GCB更为常见,bel-2蛋白在非GCB组中表达明显增高。bel-2蛋白表达、Chan模型及Muris模型具有预后提示意义,bcl-2结合Chan模型是目前临床上明确肿瘤细胞起源、提示临床预后
李敏刘翠苓王小燕薛学敏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BCL-2预后
唾液腺干燥综合征继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唾液腺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继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SS-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索联合应用组织病理形态、蛋白表达和分子表型检测在唾液腺SS-MALT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经病理确诊为唾液腺SS的260例患者中收集到16例SS-MALT淋巴瘤患者,另选取12例无唾液腺SS病史的MALT淋巴瘤(非SS-MALT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同时,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轻链限制性表达、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基因重排、染色体易位及基因异常,评价其在病理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结果:SS进展为MALT淋巴瘤的恶变率约为6.15%,恶变时间为3~240个月不等,其中有2例因发生高级别转化而死亡。SS-MALT淋巴瘤镜下表现为腺泡不同程度的萎缩破坏,以中心细胞样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并破坏上皮岛。SS-MALT淋巴瘤组CD20和Pax5均为阳性(阳性率100%);Ki-67指数≤10%者占50%,>10%者占50%;AE1/AE3染色显示有残存腺上皮(93.75%)。全部病例肿瘤细胞CD3ε均为阴性,CD138染色显示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37.5%的SS-MALT淋巴瘤患者检测到κ和λ轻链限制性表达。SS-MALT淋巴瘤组中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FR1、IgH-FR2、IgH-FR3、免疫球蛋白κ链(immunoglobulin kappa chain,IgK)-A、IgK-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3%、53.3%、33.3%、20.0%、26.7%,联合应用IgH和IgK的阳性检出率达93.3%。MALT1双色分离探针阳性率36.4%,IGH双色分离探针阳性率27.3%,BCL6双色分离探针阳性率27.3%;三种探针共同使用的基因异常检出率为72.7%。结论:唾液腺SS-M
池彦廷张延平张秋露刘翠苓李斌斌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