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2)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唐红更多>>
-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蚌埠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夜色温柔》中的消费场景被引量:2
- 2014年
-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消费主人公和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物的价值已不再取决于其本身能否满足人的需求或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取决于作为交换体系中消费者的身份符号的价值。而《夜色温柔》的消费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低阶层成员被"物化",成为高一阶层消费者购买、甚至浪费的商品;另一方面,社会高阶层成员的消费选择往往成为努力获得"晋升符号"以向高级阶层靠拢的社会低阶层成员效仿的对象。总而言之,《夜色温柔》中的主要人物都陷于消费陷阱中,陷入对物的符号价值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而丧失了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展现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病理症状。
- 张俊萍孟瑜
- 关键词:《夜色温柔》身份
- 菲茨杰拉德小说《夜色温柔》中的“电影化”技巧
- 2016年
- 菲茨杰拉德的多数小说都充斥着"电影化"这个词眼,其耗费九年心血创作的小说《夜色温柔》也毫无例外运用了大量"电影化"技巧,如蒙太奇、电影视觉造型、声音造型技巧等等。各种"电影化"技巧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故事气氛、突显了人物形象,强化了作家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让小说获得了更多的言外之意。
- 张俊萍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电影化小说夜色温柔
- 论多元文化影响下的成长主题小说——以哈尼夫·库雷西的《黑色唱片》为例
- 2016年
- 成长小说是英美文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和分支。在《黑色唱片》中,哈尼夫·库雷西一方面继承了成长小说的传统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描绘了当代亚裔移民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探寻走出这一困境的出路。小说通过主人公沙希德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焦虑、摆脱这一焦虑的出路等方面的描写,出色地表现了当代英国亚裔青少年在多元文化语境下中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提出了要勇敢地跨越各种人为藩篱,建构自己的"第三空间"的建议。
- 唐红
- 关键词:成长小说多元文化
- “场域”视野下《美丽与毁灭》中的“消费场”
- 2014年
-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美丽与毁灭》对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消费社会和消费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了小说"消费场"中资本分布和惯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可以看出,经济资本直接影响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而惯习则间接引领消费的实践活动。论文通过这一剖析,展现了小说中人物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证明了在有着多重斗争和利益冲突的消费场中,上层阶级寄希望通过消费来维持自己的身份以及下层阶级期盼通过消费来进行身份建构的愿望是不可行的。
- 孟瑜张俊萍
- 关键词:资本惯习
- 小说《黑色唱片》中亚裔移民的文化身份策略——基于文化适应理论视角
- 2017年
- 20世纪末,随着英国殖民话语权的减弱和美国文化的强势介入,生活在英国的亚裔移民面临新的文化身份选择困境。巴基斯坦裔移民作家哈雷夫·库雷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特点,创作了小说《黑色唱片》。分析了《黑色唱片》中二代移民在文化适应中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的策略,揭示了哈雷夫提倡的"以多样性、多元性的名义拒绝单一性和同一性"的文化观念。
- 唐红张俊萍
-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适应
- 论《欲望三部曲》中的女性消费被引量:1
- 2015年
- 美国作家德莱赛的《欲望三部曲》描绘了20世纪初美国消费主义兴起之时的社会状况。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在美国消费社会初期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领先人物;女性消费表现出三大特征:炫耀消费、替代消费和身体消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消费着商品也消费着"自身",成为消费社会的一道特殊景观。但她们作为消费主体处于两难处境之中,小说中的女性消费现象也反映了作家德莱赛独特的女性观。
- 张俊萍唐红
- 关键词:女性德莱赛
- 《夜色温柔》中的女性形象和叙事问题被引量:3
- 2013年
- 评论界对于菲茨杰拉德小说《夜色温柔》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极为矛盾的看法。通过剖析《夜色温柔》的叙事特征可以解释这一复杂的批评现象。小说文本对聚焦的特殊处理和小说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对待人物的含混态度是引发问题的重要原因。
- 张俊萍
- 关键词:《夜色温柔》菲茨杰拉德女性形象叙述者
- “穷小子白日梦”故事的现代变形——评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被引量:2
- 2016年
- 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现代版的"穷小子白日梦"故事。作为民间传说中"穷小子白日梦"故事的一种变形,现代版"穷小子白日梦"故事渲染的是"穷小子白日梦"如何破灭而不是美梦如何成真,关注的是"穷小子"在不同层面上所受到的阻挠;其次,在现代版故事中,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劣势"并未随着故事的进展逐步转为优势,其男性"权力"和男性权威也没有进一步扩大。再次,现代版故事中女性人物也不像民间传说中的女性,自始至终是被动、弱小、需保护的对象,而是一改"第二性""他者"地位,表现出很大的主动性、独立性,在两性关系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最后,传统的"穷小子白日梦"故事表现了男权的胜利,而现代版"穷小子白日梦"故事则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男权的焦虑。古老的"穷小子白日梦"故事之所以在现代叙事中出现这些变形,其背后是女性地位的逐步提升、社会性别角色的再构、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婚恋观念的变化,以及男性作家面对社会变革后两性关系和男女角色的改变所产生的困惑甚至焦虑。
- 张俊萍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