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378)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4
相关作者:姜逢清王少平李小兰吴小波胡汝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降水
  • 1篇雪深
  • 1篇植被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时空演化特征
  • 1篇天山北坡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逐日
  • 1篇乌鲁木齐
  • 1篇西北干旱
  • 1篇西北干旱区
  • 1篇冷事件
  • 1篇荒漠
  • 1篇荒漠植被
  • 1篇积雪
  • 1篇积雪深度
  • 1篇极端降水
  • 1篇极端降水指数
  • 1篇降水数据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姜逢清
  • 2篇王少平
  • 2篇李小兰
  • 1篇张登清
  • 1篇胡汝骥
  • 1篇王蕾
  • 1篇张兆永
  • 1篇吴小波
  • 1篇刘伟

传媒

  • 3篇冰川冻土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Resear...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1-2013年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2011-2013年冬季4次地面实测乌鲁木齐城-郊积雪深度与密度数据,应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从2011年12月下旬-2012年2月下旬及2012年1月中旬和2013年同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存在显著地区域分布差异及变化特征.整个冬季位于城东北部的米东石化工业园区积雪均较深,尤其12月和2月,在主城区内部又存在不同下垫面下积雪较多的区域.从12月下旬-次年2月下旬,积雪逐渐累积,且积雪深度比密度具有更大的空间变化幅度.除12月下旬大部分主城区雪密度比郊区大之外,1月中旬、2月下旬主城区雪密度均比城东和城东北方向低.2013年1月中旬积雪与2012年同期相比,平均积雪量明显偏厚,约31 cm,但雪密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深度与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发生明显改变.本文结果对于了解乌鲁木齐城区积雪的区域差异,为主城区道路积雪清运、保障道路通畅优化方案及春季融雪洪水防御预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以弥补当前气象站点少且空间分布不匀的不足.此外,本文对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积雪参数精度验证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李小兰姜逢清王少平王蕾穆叶赛尔.吐地张兆永张登清
关键词:乌鲁木齐积雪深度
1961-2010年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39
2014年
结合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极端降水事件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测出常用降水指数无法检测到的降水量稀少地区尤其干旱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同时也能过滤掉其检测到的降水量丰富地区的虚假极端降水事件.此方法首次被应用于统计1961年1月至2010年2月西北干旱区72个气象站点的年和季节的极端降水指数(大降水和强降水指数),并分析了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春(3-5月)、秋(9-11月)、冬(12月至次年2月)三季极端降水指数无显著(P>0.05)变化趋势,夏季(6-8月)大降水的频率和降水量以及大降水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重都显著增加;新疆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为增加趋势的区域基本都分布在海拔较高(约海拔1 000 m以上)的地区;西北干旱区东部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夏、秋季大部分地区为增加趋势,冬、春季大部分地区为减小趋势.
王少平姜逢清吴小波胡汝骥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指数
哈密地区冰川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雪冰融水是哈密地区地表径流的一种主要方式。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哈密地区的冰川处于加速融化的阶段,水资源成为哈密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对哈密地区冰川物质平衡、面积、厚度、冰川区水文气象等参数的观测,预测冰川水文和水资源的变化,为更好地利用好哈密地区有限的水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
谢伟姜逢清
关键词:冰川冰储量
新疆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16
2017年
当前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影响已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就成为两种不可或缺的应对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气候变化十分明显,平均气温大幅上升,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增加且强度增强,对区域水资源、农业与牧业等领域的持续平稳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鉴于新疆地区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其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及其演进状况,有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策略。基于1991—2013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将证据理论确定权重法与灰色综合分析法相结合,分析新疆各地州市社会经济层面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时空演进状况。结果表明:新疆整体的适应能力从"八五"时期(1991—1995年)至"十二五"时期(2011—2013年)呈不断上升态势,尤其从"九五"时期(1996—2000年)到"十五"时期(2001—2005年),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二五"时期增加幅度最大;新疆各地州市的适应能力,除了克拉玛依市,从2004—2013年变化幅度不大,且从2009年以后各地州市的适应能力高中低的相对分布格局更加分散和聚集。通过对比每一个地州市2009—2013年与2004—2008年的平均适应能力水平发展,发现新疆有6个地州市的适应能力为轻微下降的态势;在全部地州市中,适应能力最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的西南部,适应能力最强的为乌鲁木齐市与克拉玛依市,其余的地州市为中等水平,并且不同适应能力等级间的差距比较大。
刘伟姜逢清姜逢清
关键词:气候变化
大尺度驱动因子对新疆极端冷事件的单一与耦合影响
2022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偶发极端冷事件产生的重大灾害损失不容忽视。探究区域极端冷事件的大尺度驱动因子的耦合影响,对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极端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新疆1961—2016年5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对极端冷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交叉小波变换对6个极端冷指数与大尺度驱动因子--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进行多尺度分析;使用参数假设检验对大尺度驱动因子单一/耦合模态下的冷指数变化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随后对大尺度环流机制进行距平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年均冷指数在时间尺度上均有显著性变化,新疆气温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空间尺度上冷指数在北疆、东疆和伊犁河谷地区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其他区域,存在空间差异性。AO、NAO与冷指数的相关性较强,ENSO与冷指数相关关系最弱但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大尺度驱动因子对极端冷指数的总体影响程度为AO>NAO>ENSO。单一模态下,极端冷事件在AO负位相、NAO负位相和La Niña事件期间易发生。耦合模态下,EI Niño-AO正位相和EI Niño-NAO正位相配置下冷日日数偏多;EI Niño-NAO负位相配置时极端低温值更小;La Niña-AO负位相和La Niña-NAO正位相时极端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EI Niño(La Niña)事件对AO(NAO)有一定的调制作用。新疆极端冷事件更易出现在La Niña-AO负位相、La Niña-NAO正位相时期,成因与亚欧大陆中高纬度位势异常导致冷空气路径偏西、乌拉尔阻塞加强与偏北气流影响新疆有关。
闫小月姜逢清刘超王大刚
天山北坡前山带降水分布型对荒漠植被的影响——基于逐日降水数据和NDVI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降水分布型对荒漠植被的影响规律的揭示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下干旱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过程的基础。基于新疆天山北坡前山带1999—2014年生长季MODIS 1B逐日遥感资料和7个气象站点降水观测数据,运用GIS软件提取出气象站点周围荒漠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值,利用相关分析、决策树判识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天山北坡前山带生长季荒漠植被NDVI在不同量级降水和降水型下的时空变化及其持续性等特征,并探究两者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生长季NDVI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对降水存在一定规律的响应特征。从时间尺度来看,NDVI对降水的响应延迟现象随时间越来越不明显,两者相关性先增后减,在生长季中期相关性最强;空间尺度上,各区域差异较大,NDVI对降水的响应快慢与研究区各地的降水量大小明显相关。不同地区的年内NDVI变化趋势也不相同,18天以上的干期长度影响显著。无论研究区域中任一地区年均降水量大小,都一致表现出在生长季期间降水较多的时期,植被覆盖普遍出现为基本不变或轻微改善的趋势,相反在降水较少的时期,植被覆盖普遍出现轻微退化或基本不变(趋势斜率为负的极小值)的趋势。未来可以通过计算体现某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的值,来判断这一时期该地区大气的干湿程度。另外不同量级降水和降水分布型对NDVI变化影响明显,在生长季早、中期,降水量在6.1—12.0 mm时对荒漠植被的生长最为有利,NDVI增长幅度在0.15以上,并且对生长季早、中期植被生长最佳的降水分布型分别为B型降水(指连续两天出现降水且第一天的降水量大于第二天的降水量)和A型降水(指连续两天出现降水,第一天的降水量小于第二天的降水量)。揭示NDVI对降水的响应规律,可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合理生产灌溉、节约用水、生态恢复�
刘超闫小月姜逢清
关键词:NDVI降水
Identifying hot spots of long-duratio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in the northwest arid region of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glaciers and runoff
2022年
China’s Northwest Arid Region(NAR),with dry and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glacier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high mountains,provides vital water resources for Asia.The consecutive cold,warm,dry and wet days have much higher impacts on the water cycle process in this region than extrem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vents with short durations but high intensities.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trend analysis methods widely used in climatology and hydrology a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the changes in the consecutive cold,warm,dry and wet days in the NAR based on China’s 0.5°×0.5°meteorological grid datasets of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rom 1961 to 2018.This study found that(1)the consecutive cold days(Cold Spell Duration Indicator,CSDI),and the consecutive dry days(CDD)decreased,while the consecutive warm days(Warm Spell Duration Indicator,WSDI),and the consecutive wet days(CWD)increased from 1961 to 2018,(2)and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were the hot spots where all of these consecutive climate indices changed significantly,(3)and the changes in these consecutive climate indice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rise in the Global Mean Land/Ocean Temperature Index.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nters tended to warmer and dryer and summer became hotter and wetter during 1961–2018 in the NAR under the global warming,which can lead to the sustained glacier retreat and the increase in summer runoff in this region,and the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are the area where could face high risks of water scarcity and floods if the changes in these climate indices continue in the future.Given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s in the NAR to a water shortage and floods,it is most crucial to improve the strategie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for this reg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ShaoPing WangYongJian DingFengQing JiangXiaoDong WuJie Xu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