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186)

作品数:20 被引量:163H指数:10
相关作者:吴东宇汪洁袁英宋为群李广庆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四季青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脑电
  • 8篇脑电非线性
  • 8篇非线性动力
  • 8篇非线性动力学
  • 7篇电刺激
  • 7篇失语
  • 7篇失语症
  • 7篇描记
  • 7篇描记术
  • 7篇脑电描记
  • 7篇脑电描记术
  • 6篇直流电刺激
  • 5篇脑电非线性分...
  • 4篇卒中
  • 3篇意识障碍患者
  • 3篇探查
  • 3篇皮质
  • 3篇近似熵
  • 3篇汉语失语症
  • 2篇针刺

机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航天员科...
  • 2篇武警北京总队...
  • 2篇北京四季青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淄博市中医院
  • 1篇保定市第五医...
  • 1篇天津市第一医...

作者

  • 22篇吴东宇
  • 11篇汪洁
  • 10篇袁英
  • 7篇宋为群
  • 4篇李广庆
  • 4篇钱龙
  • 3篇屈亚萍
  • 3篇刘霖
  • 2篇杜巨豹
  • 2篇杨远滨
  • 2篇涂显琴
  • 2篇柯莎
  • 2篇王茂斌
  • 2篇耿宏
  • 2篇蔡刿
  • 1篇王建钢
  • 1篇樊丽娟
  • 1篇黎刚
  • 1篇李英
  • 1篇彭享胜

传媒

  • 16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 5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对意识障碍患者皮质作用的脑电非线性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估针刺对意识障碍患者皮质的即刻作用。方法:分别对30例意识障碍患者的安静闭眼、针刺患侧、针刺健侧三种状态下的脑电进行采集,利用脑电信号的关联维数、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意识障碍患者在三种状态下的脑电非线性指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脑电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亦没有显著性(P>0.05)。但多数患者的关联维数在针刺状态较其安静闭眼状态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针刺在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但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单次针刺对皮质的即刻作用可能严重受影响;脑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针刺对皮质的即刻作用。
袁英吴东宇杜巨豹陈燕
关键词:针刺脑电描记术
经颅直流电刺激及其临床应用
<正>~~
钱龙吴东宇
文献传递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意识障碍的评估及预测被引量:4
2010年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指因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中毒、电击伤等所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据统计,心脏停搏发生率每年约36-128/10万人,其中86%的患者得到心肺复苏,但遗憾的是其中80%患者仍处于意识障碍状态。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心肺复苏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脏停搏患者得以生存,但生存者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问题日益突出。
樊丽娟吴东宇黎刚黄楠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心肺复苏技术心跳呼吸骤停神经系统异常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损伤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1年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利用微弱电流(1—2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动的技术[1]。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就对tDCS进行研究,尽管如此这项技术并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到临床中[2]。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tDCS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同时也启发了tDCS在不同神经疾病及精神疾病领域治疗中应用的可能,这些都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钱龙吴东宇
关键词:直流电刺激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病理学非侵袭性细胞活动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利用弱电流(1~2 mA)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技术。本研究利用tDCS技术,探查其对缓解卒...
吴东宇屈亚萍涂显琴钱龙杨远滨耿宏
文献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将50例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tDCS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tDCS组患者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法为阴极刺激患侧初级运动感觉区,并结合运动训练,而对照组只进行运动训练。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定情况。FMA评分呈非正态分布,结果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结果tDCS组MAS、FMA和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评分分别为2.1±0.9、12(5~44)、64±17,治疗后分别为1.5±0.8、20(5~50)、74±16,P<0.01;对照组仅FMA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为5(2~35),治疗后为8(4~37),P<0.01。结论tDCS可以缓解卒中后上肢痉挛,配合恰当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屈亚萍吴东宇涂显琴钱龙杨远滨耿宏
关键词:卒中上肢痉挛电刺激疗法
应用脑电非线性分析检测意识障碍患者残余皮质功能岛相互联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利用脑电非线性分析(NDA)方法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和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对痛觉和听觉刺激的反应,并检测残余皮质功能岛的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均为颅脑外伤或脑卒中患者包括30例PVS患者、20例MCS患者和30例正常意识患者。所有患者依次采集安静闭眼、声音刺激和痛觉刺激三种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并计算脑电信号的互近似熵(C-ApEn)非线性指数。结果:PVS患者局部和远隔皮质网络受到广泛抑制,对痛觉和听觉刺激几乎无反应。MCS患者局部皮质网络的相互联系明显改善,与正常意识患者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健侧远隔皮质网络的相互联系仍明显低于正常意识患者组。结论:MCS患者局部和远隔皮质网络相互联系均优于PVS患者,脑电非线性分析能够检测意识障碍患者残余皮质功能岛与相关脑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更多有关知觉性知晓层次的信息。
吴东宇袁英王学渊汪洁李广庆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非线性动力学脑外伤
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探查失语症患者复述困难产生原因的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通过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探查失语症复述困难产生的原因。方法:采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的相关检查,对1例传导性失语症患者和1例混合性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价。结果:病例1的听觉、视觉词图匹配测验结果基本正常,表明该患者语义系统未受到损害。声母、韵母、声调、单字听判断以及单字声调判断均在正常范围,表明该患者听觉通路的语音识别正常。非词复述、高表象词复述、看图复述均受损,看图单字复述(14/20)比非词单字复述(2/20)和高表象词复述(8/20)好(P<0.05),提示语义对该患者的复述有影响;看图单字复述(14/20)比三字复述(2/20)好(P<0.05),高表象词单字复述比三字复述要好(P<0.05),显示出词长效应。非词单字与高表象单字复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语音缓冲器内的语音表征不稳定。病例2听觉、视觉词图匹配受损,表明其语义系统受损。声母、韵母、声调听辨别均受损;非词复述中度受损,高表象词复述和看图复述轻度受损,看图复述未显示词长效应。结论:病例1传导性失语症的复述困难与语音缓冲器内的语音表征不稳定有关,病例2混合性失语症的复述困难与听觉语音识别受损有更大的关系。
汪洁吴东宇王秀会
关键词:失语症
语音治疗对完全性失语症同音词图命名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语音治疗对单音节同音词、近音词、近义词、不同声调词的命名效果,为语音输出词典受损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并为同音词是否共享一个语音词条提供证据。方法:对1例慢性完全性失语症患者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中的语义系统和语音输出词典检查,并进行同音词、近音词、近义词、不同声调词(各20个)图命名检查,其中每类词各10个作为语音治疗项,另外10个作为非治疗项。语音治疗由图片命名和语音提示构成。语音提示的方法是,当患者命名失败时:①口形提示;②拼音提示(如草-c-ao);③复述目标词。结果: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结果显示语义系统轻度受损,语音输出词典重度受损。经23次语音治疗后,患者可以正确命名全部40个治疗项;未治疗的同音词图命名(9/10)与治疗前(2/1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未治疗的近义词(2/10)、近音词(2/10)、不同声调词(4/10)图命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语音治疗对完全性失语症同音词的图命名有最佳效果,支持同音词共享一个语音词条的假说。
汪洁宋为群吴东宇
关键词:失语症语音治疗同音词
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在探查听理解障碍的语言加工受损水平中的应用:1例报告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PACA)是否可以明确脑卒中后听理解障碍产生于听觉言语输入加工的某个水平,通过复测是否可预测听理解能力恢复的可能。方法:对1例听理解严重损害伴杂乱语,左颞顶叶、右颞叶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和5周分别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相关检查。结果:患者发病2周后的听觉词-图匹配正确率17.5%,视觉词-图匹配正确率90.0%,看图-书写正确率67.5%,看图命名正确率47.5%,词复述2.5%。听理解与阅读理解测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1),提示语义保留较好,而听觉语音映射到语义表征之前的加工受损。因此对听觉输入的语音分析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包括环境声音识别、语音识别、最小差异听字-指图均受损,语音识别、最小差异听字-指图受损更为严重。诊断感觉性失语症。第2次语言评价结果显示:视觉词-图匹配完全恢复正常,看图书写改善,听觉词-图匹配略有改善,词复述、环境声音识别、语音识别、最小差异听字指图未见改变。结果提示语音听感知受损,导致后续的听觉词汇加工不能进行,而语义系统正常。复测结果显示语音加工无改变,提示听理解预后较差,而影响听理解恢复的是语音识别。结论: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可以较好地揭示听理解损害的加工水平,通过复测可提供语言功能预后,并使失语症的语言治疗更有针对性。
汪洁吴东宇宋为群
关键词:失语症语音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