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1YYC014)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葆嘉邱雪玫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被-”格式的演变轨迹及其语义模式
- 2013年
- 在当代汉语新词语中,2009年4月问世的"被-"格式衍生的新词数量最多。对这一典型格式进行深入考察,无论是对汉语新词语研究还是词汇语义学,都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价值。1."被-"格式的演变轨迹为三阶段:"被××"成为"自为行为致使"表达式导致"被-"的语义偏离→"被××"生出"遭遇虚假事件"表达式引发"被-"的语义转化→"被-"格式后接成分多样化促使"被-"的语义进一步衍化。2."被-"格式包括致使、遭受、蒙受等语义模式。3."被-"格式的表达特点可概括为:所指现象的否定性、所持态度的不满性、所言风格的调侃性。
- 邱雪玫李葆嘉
- 关键词:语义模式
- “微”词族的形成轨迹及语义演变被引量:16
- 2015年
- 2009年"微博"登陆中国以来,"微××"格式迅速在网络上流行,形成了一个新词家族——"微"词族。本研究基于网络检索的183个"微"族词,寻绎"微"词族的形成轨迹和词素"微"的语义演变特点。基于语义偏离规则,词素"微"被赋予新的语义和色彩;基于"方式化……泛指化……抽象化"的语义—功能类别化,词素"微"演化为具有极大能产性的词缀;基于与复音词的组合,"微"族词趋于词音结构三音节化。在主体需求和语言机制的合力中,"微"族词迅速流行,"微"词族日益壮大。
- 邱雪玫李葆嘉
- 关键词:语义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