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02)

作品数:8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孙雨马世忠于利民闫百泉张秀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油层
  • 3篇松辽盆地
  • 3篇盆地
  • 3篇扶余油层
  • 3篇成藏
  • 2篇地震反演
  • 2篇油气
  • 2篇运移
  • 2篇砂体
  • 2篇葡萄花油层
  • 2篇反演
  • 2篇鼻状构造
  • 2篇成藏模式
  • 2篇储层
  • 2篇储层预测
  • 1篇倒灌运移
  • 1篇地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统计
  • 1篇地质统计学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孙雨
  • 4篇马世忠
  • 3篇张秀丽
  • 3篇于利民
  • 3篇闫百泉
  • 2篇丛琳
  • 2篇赵慧
  • 1篇刘轶英
  • 1篇王彦辉
  • 1篇姜岩
  • 1篇张雁
  • 1篇郝兰英
  • 1篇张云峰
  • 1篇赵丹
  • 1篇陈晨
  • 1篇王继平
  • 1篇郭亚杰
  • 1篇邓明
  • 1篇陈玉明
  • 1篇张金岩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及其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4年
以大庆长垣油田萨尔图油层为例,研究了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砂体的随机地震反演结果符合率差异较大:厚度大于3m的砂体符合率为91%;厚度为2~3m的砂体符合率为83%;厚度小于1m的砂体符合率为70%。随着砂体厚度的减小,符合率降低,井网密度越大,预测精度下降幅度越小。利用"地震反演引导,井点微相控制"方法,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与反演剖面砂体发育状况的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河道砂体的单一河道边界、走向、井间砂体叠置关系及窄小河道砂体进行描述。利用随机地震反演结果在河道砂体沉积模式的控制下完成油田开发中后期各类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是切实可行的,且效果显著。
张秀丽姜岩郝兰英王彦辉郭亚杰孙雨
关键词:随机地震反演井震结合河道砂体储层预测大庆油田
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以松辽盆地北部永乐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被引量:22
2015年
在我国古代的松辽盆地和现代的鄱阳湖等大型坳陷湖盆内发现的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的骨架砂体类型、垂向沉积层序及相带分异等方面与正常三角洲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地下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精细解剖及分析表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发育大量、密集、窄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连续且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水下薄层砂(河口坝或席状砂)。每支水下分流河道构成了由中心向两侧及前方:水下分流河道→薄层砂核部→薄层砂边缘→水下分流间湾的平面微(能量)相序列,形成三角洲前缘"河控带状体"。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不同的相位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由岸向湖依次发育高低水位间过渡带"近岸沉积"模式、近岸浅水带"河控带状体"模式、中岸中等水深带"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河控薄层砂"模式和远岸深水带"浪控席状砂"模式。
孙雨赵丹于利民王继平闫百泉马世忠
关键词:砂体分布水下分流河道
松辽盆地大安地区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4
2015年
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恒速压汞测试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地区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的储集层特征、含油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大安地区扶余油层含油特征表现为:1大面积(准)连续分布,局部"甜点"富集;2含油丰度低,致密油分布极其复杂;3含油级别以油浸—油斑为主,含油物性下限极低;4油水分异差,无统一油水界面。以上含油特征主要受控于研究区分流河道砂体的空间分布、储集层物性差异、孔喉结构及大小。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的边界即为致密砂岩油分布的外边界,致密砂岩油分布的非均质性受控于单期分流河道砂体及多期(或多支)分流河道砂体间的接触关系;物性差异控制了"甜点"的分布,进而控制了致密砂岩油的富集;孔喉结构及其大小控制致密砂岩油的油水分异程度,纳米级喉道系统控制了石油滞留成藏。
孙雨邓明马世忠陈玉明于利民张雁闫百泉张云峰
关键词:储集层特征含油性扶余油层松辽盆地
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演化规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地层厚度受继承性古隆起控制向盆地阶梯状减薄;基准面的发育过程经历早期的缓慢上升阶段、中期的快速上升阶段、中后期的缓慢上升阶段及末期的快速上升后略有下降阶段,依次发育高能和低能河控三角洲平原、近岸沉积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扶余油层底部为长期基准面下降至上升转换面,A/S值远小于1,砂体几何形态以多层式为主;随着基准面上升,A/S增加,原始地貌要素保存程度的增强导致河道沉积以侧向加积为主,砂体以孤立式为特征;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主要发育厚层分流河道沉积,构成扶余油层的主要储集砂体。
孙雨张金岩马世忠闫百泉赵慧丛琳
关键词: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扶余油层
密井网条件下地质统计学反演初始模型的构建及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间开发区为例
2016年
在断层附近区域,不加入断层信息的简化初始模型对地震反演结果的预测精度差,不能准确刻画砂体的分布规律。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为例,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构建了高精度的层位模型和构造模型,建立加入准确构造信息的反演初始模型,并在该初始模型约束下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对比了不同初始模型约束下的地震反演结果及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断层信息的初始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砂岩预测精度,厚度为3m以上砂岩的预测符合率可提高约7%,厚度为1~3m砂岩的预测符合率可提高约11%,厚度为1m以下砂岩的预测符合率可提高约12%。
张秀丽
关键词:地震反演储层预测密井网
富油凹陷斜坡带石油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东部斜坡带葡萄花油层为例
2015年
针对三肇凹陷东部斜坡带葡萄花油层石油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现状,通过对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以各种断层一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为主,主要分布在尚家鼻状构造和尚南鼻状构造向凹陷倾末的斜坡带,临凹的斜坡带油气尤为富集,呈连片分布;鼻状构造的轴部及两翼石油不富集,油藏呈零星分布。断层一岩性油藏在鼻状构造及其临凹斜坡带均有发现,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临凹斜坡带。鼻状构造及其演化特征、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断层、砂体与断层的组合方式为该区石油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刘轶英
关键词:成藏模式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鼻状构造油气运移
扶新隆起带南部泉头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2016年
为了更好地理解扶新隆起带南部泉头组油气聚集、分布规律,根据地质平衡原理编制了泉头组顶面各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图,并分析不同时期古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泉头组顶面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宽缓斜坡阶段、鼻状构造雏形阶段、鼻状构造定型阶段和构造稳定阶段。区内鼻状构造形成于嫩江组沉积末期,定型于明水组沉积末期,是油气大规模运聚的有利指向区,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两井地区的鼻状构造形成时期较早、隆升幅度大,是油气的大规模运聚的最有利指向区;同时,两井鼻状构造演化过程中轴部方向发生转移,控制了油气的运聚方向。
张秀丽
关键词:油气成藏泉头组鼻状构造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油气运移机制与成藏模式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古构造演化及构造运动时期等资料,确定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成藏期主要为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末期。成藏期,源内区域油以垂向"倒灌"运移为主,青一段超压是油气向下"倒灌"运移的动力,油源断裂是油气向下"倒灌"运移的输导通道;源边、源外区域油以"复式"运移为主,源内区域生成的大量油首先沿油源断裂垂向运移至源内区域的储集层内,再通过一定的优势输导通道长距离侧向运移至源边或源外区域的有效圈闭内成藏。在此基础上,提出扶新隆起带扶余油层不同区域的3类成藏模式,即:源内"先直排倒灌,后短距离侧向分配",源边"斜坡带断层遮挡"及源外"复式聚集,长距离侧向运移"的成藏模式,为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油气富集区优选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孙雨陈晨马世忠丛琳赵慧于利民
关键词:成藏模式扶余油层松辽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