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LN9720)

作品数:16 被引量:243H指数:10
相关作者:康毅力何健刘大伟游利军吴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储层
  • 6篇完井
  • 5篇盐岩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碳酸盐岩
  • 5篇钻井
  • 5篇储层保护
  • 4篇地层
  • 4篇地层损害
  • 4篇应力敏感
  • 4篇应力敏感性
  • 4篇砂岩
  • 4篇矿物
  • 4篇储层损害
  • 3篇致密砂岩
  • 3篇碳酸盐岩储层
  • 3篇气藏
  • 3篇钻井完井
  • 3篇钻井完井液

机构

  • 12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西南石油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6篇康毅力
  • 4篇吴娟
  • 4篇游利军
  • 4篇何健
  • 4篇刘大伟
  • 3篇陈一健
  • 3篇雷鸣
  • 3篇罗平亚
  • 3篇疏壮志
  • 3篇张浩
  • 3篇李前贵
  • 2篇王永恒
  • 2篇高波
  • 1篇孟英峰
  • 1篇李跃谦
  • 1篇陈景山
  • 1篇彭珏
  • 1篇程秋菊
  • 1篇胡永东
  • 1篇陈家明

传媒

  • 6篇钻采工艺
  • 4篇钻井液与完井...
  • 3篇天然气工业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9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研究被引量:42
2005年
与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深入程度相比,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只是最近几年来才引起重视。以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典型孔隙型及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为对象,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两类储层的应力敏感特性,采用应力敏感系数评价应力敏感程度,从孔隙结构和裂缝特征阐述了二者应力敏感行为的差异。研究表明,裂缝—孔隙型储层岩样应力敏感系数比孔隙型的大。前者应力敏感程度为中等偏强,后者应力敏感程度为弱。孔隙型岩样的形变基本上属于弹性形变。裂缝—孔隙型岩样的形变属于塑性形变的范畴。有效应力增加时,裂缝首先被压缩闭合。
何健康毅力刘大伟雷鸣疏壮志
关键词: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储层损害应力敏感性
考虑裂缝宽度及压差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屏蔽暂堵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孔隙型储层的屏蔽暂堵技术研究应用较成熟,而裂缝一孔隙型储层的研究不够深入,未充分考虑裂缝宽度及正压差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缝宽及压差条件下的屏蔽环暂堵效果。对川东北区改性后的钻井液进行评价,以碳酸盐岩为实验岩心,进行了裂缝宽度分别为10m、20m、50m的岩样的屏蔽暂堵实验及同一岩样在正压差为1MPa、2MPa、3MPa和4MPa的屏蔽暂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浆对裂缝宽度在10~50m的岩样暂堵和返排效果好,强度高,并且和该钻井液粒度峰值相匹配的裂缝宽度为50m左右的岩样,暂堵和返排效果最好。裂缝宽度在10m左右的岩样,合理的正压差为2MPa。
刘静康毅力刘大伟游利军高波
关键词:钻井完井液屏蔽暂堵渗透率恢复值
我国储层保护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被引量:33
2006年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开展,使我国储层保护技术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一批具有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此后的大规模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更新了技术观念,使各项作业的技术水平上升至一个新高度。文章总结了“九五”以来我国在探井保护油气层技术、欠平衡钻井储层保护技术、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保护技术、增产改造储层保护技术、开发生产及EOR保护技术等领域的重要新进展,其科技进步标志着我国储层保护技术已经实现了从孔隙型向裂缝性储层、从常规中低渗油气藏向非常规油气藏、从油气开发井向探井、从钻井完井过程为主向以增产改造和开发生产及EOR过程为主的跨越。文章还分析了目前储层保护技术需求,指出了非常规、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应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储层损害为基本目标,以储层保护的思路统领各项工程作业,不断完善优化,并形成系列配套技术。
罗平亚康毅力孟英峰
关键词:储集层地层损害完井增产改造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发展趋势与策略被引量:7
2004年
作为现代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交叉学科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及技术应用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油气藏描述技术将以快速获得油气藏各尺度下的三维结构动态变化信息为目标 ,对油气藏物理化学、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及评价、控制技术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剩余油分布理论及预测技术、油气藏开发演变理论与控制工程将大有所为。复杂油气藏的认识将更多的依赖于地质力学、岩石物理学、界面化学、粘土矿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文章讨论了学科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指出油气藏岩石物理学、油气藏开发地球化学、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地质学、油气藏描述及开发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理论及开发工程是优先重点发展领域 ,强调必须狠抓典型基地建设 。
康毅力罗平亚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油藏描述
川渝地区碳酸盐岩气层钻井碱敏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通常认为碳酸盐岩储层由于粘土矿物含量少,其碱敏性弱,但未考虑碱与碳酸盐岩矿物白云石反应生成水镁石这一情况,反应使矿物颗粒分散/运移至细小孔喉处堵塞,从而造成储层损害。文章以川渝地区碳酸盐岩气层为对象,通过实验及相应的标准评价了储层碱敏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气层碱敏程度强,且损害是不可恢复的。敏感机理包括:碱与白云石相互作用生成水镁石,反应使矿物颗粒分散;碱性介质诱发粘土矿物失稳;阳离子交换吸附;碱液与地层水相互作用生成无机垢等。
何健康毅力刘大伟雷鸣疏壮志
关键词:碳酸盐岩钻井储集层保护粘土矿物碳酸盐岩储层气层
水平井钻井完井液损害实验评价技术新进展被引量:13
2006年
使用常规实验仪器评价水平井储层损害并未充分考虑其损害特殊性,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在探索用于评价水平井储层损害的方法和技术。国外研究者通过设计专用水平井岩心夹持器来研究水平井损害问题,如模拟水平井径向流动条件的实验装置,研究水平井顶部、侧面及底部损害程度的三向多岩心夹持器等。国内研究者在自行研制的高温高压动态损害仪、长岩心评价仪等设备进行损害评价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多功能组合损害评价仪,充分考虑了各向异性、时间效应及钻具偏心等因素对水平井钻进过程损害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了水平井油气层损害过程和机理的认识。
王永恒康毅力陈一健游利军
关键词:钻井完井液防止地层损害滤液侵入滤饼实验仪器
滤饼返排压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在钻井过程中,滤饼对于保护储层至关重要。对于某些采用裸眼完成的水平井来讲,如何有效地清除滤饼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时滤饼可以通过自然返排和化学的方法来清除。比较两种方法,自然返排优于化学解堵。通过采用同一钻井液体系,对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样进行返排实验,研究了滤饼返排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规律,以及返排压差与渗透率恢复值之间的关系。滤饼返排时存在一个突破压力Pd,当返排压力大Pd时,滤饼才能脱落,自然返排才能进行;一旦流动通道建立后,随着返排的进行,岩心内堵塞的固相颗粒不断地被排出,返排压力会不断地降低,最终达到一个平衡压力P;增大返排压差可以提高岩样的渗透率恢复值。
何健康毅力高波
关键词:完井滤饼渗透率恢复值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层应力敏感性综合研究被引量:60
2006年
致密砂岩气藏开发过程中有效应力增加所带来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损害是导致气井产量快速递减的根本原因,故对应力敏感性损害机理研究能够为气层保护工作提供合理依据。在考虑岩石组分、裂缝、温度、含水饱和度和施压次数等因素的同时,对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进行了评价,指出随岩屑含量增加和温度升高,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增强,温度与有效应力联合作用使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更强,水的存在对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具强化作用;重复施压过程造成致密砂岩渗透率不断降低,裂缝岩样的渗透率应力敏感程度远大于基块;采用屏蔽暂堵储层保护工作液技术能够减轻致密砂岩气层的应力敏感性损害。
康毅力张浩陈一健李前贵游利军程秋菊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层应力敏感性储层保护
碳酸盐岩储层水敏性实验评价及机理探讨被引量:25
2007年
通常认为,碳酸盐岩储层少含或不含黏土矿物,水敏性很弱,甚至可以忽略。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碳酸盐岩储层也可表现出较强水敏性。为此,选取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碳酸盐岩岩心,进行了水敏性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存在较强水敏性;随着用于实验的流体矿化度的逐渐降低,岩心渗透率持续下降,且当流体矿化度急剧降低时,岩样水敏性损害加剧。进而从化学平衡,电化学角度分析了储层的水敏机理,认为伊利石微结构是储层水敏性的潜在因素,其分散/运移及石膏水化膨胀,溶解—再沉淀、碳酸盐矿物的析出,是储层水敏性的主要原因;水敏实验中的离子强度效应大于同离子效应对石膏溶解度的影响。
刘大伟康毅力何健雷鸣疏壮志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层损害黏土矿物石膏水敏性
储层保护系统工程:实践与认识被引量:30
2007年
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储层损害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储层保护技术系统的环境和结构特点。明确了储层损害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储层损害作用过程也是一个系统,从而决定了储层损害的评价、诊断、预防、处理改造还是一个系统。储层保护各项技术原则的制订和配套工艺的实施都应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对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要统筹考虑。介绍了已形成的储层保护技术系列,并以川西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吐哈低渗透砂岩多套油层和渤海高渗透疏松砂岩油层为例,说明了储层保护系统工程的成功应用。讨论了储层保护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思想观念、组织协调和工程运作等仍是制约保护技术实施和最终效果体现的重要因素,促进观念更新、加强技术培训仍任重而道远。
康毅力罗平亚
关键词:储集层地层损害钻井完井增产改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