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02)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宏伟鲍圣德于春江石祥恩曲彦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切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细胞
  • 2篇血管细胞黏附...
  • 2篇血管细胞黏附...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黏附分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黏附分子
  • 2篇膜切除术
  • 2篇内膜
  • 2篇内膜切除
  • 2篇内膜切除术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内
  • 2篇颈动脉内膜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宏伟
  • 1篇鲍圣德
  • 1篇曲彦明
  • 1篇石祥恩
  • 1篇于春江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抑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对大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2009年
目的通过VCAM一1siRNA(小分子干扰RNA)抑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观察对大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构建VCAM-1特异性的siRNA并与慢病毒载体连接;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应用蛋白印迹的方法验证VCAM-1 siRNA抑制VCAM-1表达的有效性;大鼠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局部给予VCAM-1siRNA,通过蛋白印迹方法观察VCAM-1表达量变化,应用超声检测和形态学测定,分析术后再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VCAM-1 siRNA可以降低VCAM-1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及颈动脉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VCAM.1siRNA可减轻再狭窄程度,增加术后管腔内径和局部血流速度,与对照siRN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测定分析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I/M),假手术、内膜切除(CEA)组分别为0.35±0.13、3.99±0.65。CEA后再狭窄明显,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联合对照siRNA及CEA联合VCAM-1 siRNA的I/M值分别为4.33±0.59、1.79±0.43,VCAM-1 siRNA可以明显减轻再狭窄的程度,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AM.1参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通过VCAM-1 siRNA抑制VCAM-1的表达可以防治再狭窄。
曲彦明石祥恩张宏伟于春江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改良大鼠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的建立及其VCAM-1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与临床更为接近的大鼠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并初步探讨VCAM-1在颈动脉内膜剥脱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实验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金刚钻头磨除颈动脉内膜的方法制造内膜剥脱模型,2周后应用高分辨率小动物显微超声成像系统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并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管腔面积,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CAM-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结果2周后实验组平均血流速度、管腔直径分别由术前的(130±21.77)mm/s、(0.91±0.31)mm变化至(408±46.12)mm/s、(0.45±0.37)mm,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术前同组比较,均P<0.01;实验组血管内腔面积、内腔面积/总面积分别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均P<0.01;VCAM-1在实验组及假手术组血管壁上呈显著表达,在正常血管壁上轻度表达。结论①该动物模型稳定可靠、更符合临床的手术过程。②VCAM-1在实验组血管壁上呈高表达,说明炎性反应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宏伟鲍圣德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再狭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