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AA301C31)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田利华周锡渊白祥军胡耑赵鸿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创伤
  • 3篇创伤评分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多器官功能障...
  • 2篇多器官功能障...
  • 2篇多器官功能障...
  • 2篇器官
  • 2篇器官功能
  • 2篇器官功能障碍
  • 2篇器官功能障碍...
  • 2篇综合征
  • 2篇并发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监测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参...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氧代谢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田利华
  • 2篇白祥军
  • 2篇周锡渊
  • 2篇赵鸿
  • 2篇胡耑
  • 1篇黄道中
  • 1篇孙大炜
  • 1篇周元媛
  • 1篇廖忆刘
  • 1篇易成腊
  • 1篇朱蔚
  • 1篇陈云超
  • 1篇张青萍
  • 1篇高伟
  • 1篇李进兵

传媒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创伤后细胞损伤的监测与评价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测创伤后血清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及酸性产物的含量变化,探讨其细胞代谢的监控效应及评价细胞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间经规范程序救治,临床资料完整的创伤患者117例,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其组织损伤程度和伤后病情危害状况进行层次分组,依据病情变化实时检测各组的动脉血乳酸(ABL)、动脉血碱缺失(B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血清水平,数据以(-↑x±s)表示,多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后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监测指标伤后就可出现明显变化,随损伤严重程度或病情危害状况的加重而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并发缺血缺氧或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其异常增向则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发生病情恶化或器官衰竭危机时,各指标水平常呈现持续异常或紊乱状态,与未发生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损伤反应与损伤严重程度、病情演变、MODS危机及患者预后有关,其血清指标的异常变化多预示着病情危危,实时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监控水平。
田利华胡耑白祥军周锡渊赵鸿
关键词:细胞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创伤评分
肝移植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肝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探讨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5例肝移植患者不同时期的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阻力指数(RI)及肝动脉血流灌注指数(DPI)。结果术后15d内,移植肝正常者门静脉TAV及肝动脉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PS及D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血栓形成时,肝动脉PS明显降低,门静脉TAV明显增高,呈锯齿波。发生排斥反应时,门静脉TAV降低,肝动脉PS降低、RI增高,肝静脉三相波消失,呈锯齿波。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肝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为移植肝的血管并发症及排斥反应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且安全、无创。
黄道中周元媛陈云超朱蔚李进兵张青萍
关键词:肝移植血液动力学手术后并发症
创伤早期液体复苏终极标准的监控与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创伤救治复苏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探讨创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终极标准与监控效应。方法选择符合本项研究条件且需接受液体复苏者149例,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对其组织损伤程度和伤后病情危害状况进行评价与分组,收集液体复苏前、复苏后及结束等不同时间段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血乳酸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对应时间段的碱缺失及氧合指数等,分别比较监控指标的组间差异、时间效应及并发症或与预后的关系等。结果救治24h实现终极标准的全身指标有127例,细胞指标有112例,两者平均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监测指标24h均实现终点目标者与〉24h或死亡者的APACHEⅡ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或死亡组实现终极目标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存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不仅在于恢复生命体征的稳定,更重要是在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的基础上,及时纠正组织灌流和细胞氧合不足,作为创伤救治复苏的终点目标。
田利华孙大炜白祥军廖忆刘周锡渊
关键词:创伤评分
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过程中氧代谢监测的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创伤后氧代谢变化及其对组织细胞代谢状况的评价,探讨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氧代谢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同济医院救治的146例各类创伤患者。采集相关氧代谢检测数据和计算参数,比较危伤组与重伤组,MODS组与非MODS(NMODS)组。存活组与死亡组各指标的变化水平,以轻伤组相应指标测定结果作为对照。并与修正创伤评分(RT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RTs)法对Ps伤情或预后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氧代谢水平在创伤后即发生异常,与创伤严重度评分(ISS)、RTS、损伤器官部位与数量、低血容量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是否并发呼吸系统合并症等有关;并发MODS患者氧代谢水平变化更为明显,与轻伤对照组和NMODS组比较相关氧代谢比值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死亡组乏氧代谢指标常呈持续恶化趋势,其代谢水平改变越显著,预示器官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往往于死亡前达到峰值。结论氧代谢水平变化与创伤并发MO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组织细胞氧代谢状况对MODS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田利华高伟胡耑赵鸿易成腊
关键词: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氧代谢创伤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