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2010Z0301)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萧伟杨星钢潘卫三郭迎新赵倩倩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处方
  • 3篇银杏叶
  • 3篇黄酮
  • 2篇星点设计
  • 2篇星点设计-效...
  • 2篇银杏黄酮
  • 2篇制剂
  • 2篇总黄酮
  • 2篇效应面法
  • 1篇叶提取物
  • 1篇异鼠李素
  • 1篇银杏
  • 1篇银杏内酯
  • 1篇银杏叶提取物
  • 1篇银杏叶制剂
  • 1篇银杏叶总黄酮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设计法
  • 1篇溶出度

机构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江苏康缘药业...
  • 4篇中药制药过程...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杨星钢
  • 5篇萧伟
  • 4篇郭迎新
  • 4篇潘卫三
  • 2篇徐璐
  • 2篇李非
  • 2篇赵倩倩
  • 1篇兰颐
  • 1篇刘娜
  • 1篇吴清
  • 1篇彭缨
  • 1篇王雨薇
  • 1篇李江
  • 1篇林威
  • 1篇赵博琛
  • 1篇康倩
  • 1篇陈岩岩
  • 1篇王文平
  • 1篇姜帆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银杏内酯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与处方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优选银杏内酯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以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以药层聚氧乙烯(PEO)用量、聚乙二醇(PEG)4000用量、包衣增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制备工艺;以GA、GB14 h累积释放度、药物释放曲线的相关系数作为考察指标,以药层PEO用量、PEG4000用量、包衣增质量为考察因素,效应面分析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优处方为药层PEO用量211.2 mg,PEG4000用量5.9 g,包衣增质量8.9%;GA和GB实现同步恒速释放,且14 h累积释放度均达90%以上,实测值与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银杏内酯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
梁静阁潘卫三林威薛颖娜郭迎新萧伟杨星钢
关键词:银杏内酯渗透泵控释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不同检测方法在银杏叶缓释制剂处方设计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银杏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并为银杏叶缓释制剂处方设计建立一种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黄酮醇苷为指标成分,于266 nm处测定吸光值。采用HPLC法测量黄酮苷元(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3种指标成分,用FDA推荐的f2相似因子法来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相似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均符合要求,且f2因子值均大于50,两者相似性良好。[结论]在银杏叶缓释制剂处方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代替HPLC法来测定黄酮醇苷类成分的含量。该法操作省时、简便、准确、可靠。
郭迎新潘卫三李非赵倩倩萧伟徐璐杨星钢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紫外分光光度法缓释制剂相似因子法
银杏叶黄酮类成分体外及经肠吸收后抗氧化活性比较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中三个主要的银杏黄酮苷元体外及经肠吸收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测定模型药物体外及肠吸收液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测定药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78.6μm,203.2μm,222.0μm;药物肠吸收液DPPH清除率趋势为: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其清除率较体外相比有所降低;3个单体不同配比的肠吸收液DPPH清除率显示以提取物中所含比例混合清除率数据高于其他两组。[结论]3个单体体外及肠吸收液均能够清除DPPH自由基,且清除能力为: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肠吸收后药物清除率下降,可能与单体在肠道中产生分解有关,其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3个单体以提取物所含比例混合后抗氧化活性要好。
刘娜王文平康倩赵博琛兰颐陈岩岩吴清
关键词:银杏黄酮DPPH自由基肠吸收
银杏叶制剂溶出液中槲皮素、山奈素与异鼠李素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建立银杏叶制剂的溶出液中槲皮素、山奈素与异鼠李素的HPLC测定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一体积分数为0.4%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55:45),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5~150mg·L-1、0.65~130mg·L-1和0.3—60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9.1%和99.7%,RSD分别为1.8%、2.0%和1.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银杏叶制剂的溶出液中槲皮素、山奈素与异鼠李素的测定提供可靠的方法。
姜帆杨星钢郭迎新萧伟冯煜焜彭缨
关键词: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溶出度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银杏叶总黄酮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制备银杏叶总黄酮(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方法以累积释放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对片芯和衣膜处方进行考察;以包衣液中致孔剂聚乙二醇(PEG)的用量和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以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在2、14 h累积释放率和1~12 h释放曲线的复相关系数(R2)作为优化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最佳处方,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包衣增重为7.58%,致孔剂用量为3.41 g,实测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2 h内无突释;14 h内的累积释放率满足要求;1~12 h内药物呈零级释放。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处方优化并制备了日服1次的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李江杨星钢荆恒攀薛颖娜王雨薇萧伟潘卫三
关键词:银杏叶总黄酮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正交设计法优选银杏黄酮凝胶骨架片处方工艺被引量:9
2013年
缓释片制剂以其特有的优点,已成为当前缓控释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针对普通银杏制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存在的缺点,该文研制了银杏黄酮凝胶骨架片,并对制备该制剂所采用的骨架材料、黏合剂、填充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了考察与评价,同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出最佳处方。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Ritger-pappas模型对药物总黄酮醇苷释放曲线进行拟合,进而探讨药物释药机制。
郭迎新李非赵倩倩徐璐潘卫三萧伟杨星钢
关键词:银杏黄酮骨架片正交设计总黄酮醇苷释药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