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126)

作品数:24 被引量:432H指数:14
相关作者:张光辉申建梅聂振龙王金哲杨丽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地下水
  • 9篇流域
  • 9篇河流域
  • 8篇黑河流域
  • 5篇同位素
  • 5篇补给
  • 4篇人类活动影响
  • 4篇同位素特征
  • 3篇地下水补给
  • 3篇鲁北平原
  • 3篇可持续利用
  • 3篇非均一性
  • 3篇水补给
  • 2篇生态
  • 2篇水库
  • 2篇水循环
  • 2篇水资源
  • 2篇评价指标
  • 2篇区域地下水
  • 2篇流域尺度

机构

  • 27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山东省地质调...
  • 2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河北省地勘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5篇张光辉
  • 13篇申建梅
  • 12篇聂振龙
  • 11篇王金哲
  • 8篇杨丽芝
  • 7篇严明疆
  • 6篇郝明亮
  • 5篇费宇红
  • 4篇刘中业
  • 4篇张翠云
  • 4篇刘少玉
  • 4篇陈宗宇
  • 4篇刘春华
  • 1篇崔广柏
  • 1篇程旭学
  • 1篇谢悦波
  • 1篇陶澍
  • 1篇刘中培
  • 1篇刘佳
  • 1篇卫政润

传媒

  • 5篇地质通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文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2006年中...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效应被引量:51
2005年
通过环境同位素及其Tamers、IAEA模型应用研究表明,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补给源属性和数量密切相关,具有非均一性;东部以山区降水通过出山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西部冰川雪融水和山区基岩裂隙水是主要补给源,下游区依赖中游区河水下泄状况,蒸发特征明显。东部同位素较新且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同位素较老且地下水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同位素与山区河水相近,细土平原带地下水补给河水;高台一带受酒泉低氚值地下水补给影响而河水和地下水氚值都偏低;近河道带地下水年龄较新,远离河道则较老。因此,充分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转化规律,联合优化调控,有利于该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张光辉聂振龙王金哲程旭学
关键词:黑河流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非均一性
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包气带变化对入渗的影响被引量:46
2007年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降水量的入渗过程中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入渗水流在包气带内下渗过程的岩土吸水、过水(即水分通量不变、且不等于零)和脱水的不同阶段,当岩土水势的梯度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1cmH2O/cm(厘米水柱/厘米)时,岩土含水率分别表现为增加、稳定和减少。对包气带不同埋深的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包气带增厚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方式都发生改变。当包气带厚度小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时,包气带的增厚使得岩土水分亏缺累积量增大,导致入渗速率和地下水获取的总入渗补给量减小;当包气带厚度大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时,随着包气带厚度增大,入渗速率趋于稳定,无限时间内地下水获取的总入渗补给量不因包气带增厚而变化,但是有限时间内地下水获取的入渗补给量趋小。这是因为入渗途径的延长导致入渗所需时间增加,以至在有限时间内包气带内过剩的入渗水分尚未充分排出补给地下水。
张光辉费宇红申建梅杨丽芝
关键词:入渗速率水势
河北省土壤苯并(a)芘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实地采样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苯并(a)芘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同时研究各地污染水平与其自然环境、产业布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苯并(a)芘含量在研究区存在空间异质性,在240 km空间尺度上尤其明显,块金值(C0)和基台值(C0+C)之比为44%;这说明其空间变异由结构性因子(如土壤有机质)和随机性因子(如污染源分布)共同构成;钢铁工业(包括焦化工)是苯并(a)芘的主要排放源,土壤苯并(a)芘污染也以钢铁工业(包括焦化工)发达的城市及其附近区域为核心。
郝明亮张光辉韩美清王路光田在锋陶澍
关键词:苯并(A)芘土壤污染调查地统计学
地下水补给与开采量对降水变化响应特征:以京津以南河北平原为例被引量:28
2006年
通过对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年降水量、地下水补给量和农业开采量三者动态规律及其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年降水量减增,同期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呈互逆变化规律,即降水量减小,补给量变少,开采量增大;年降水量增大,补给量较多,开采量减小.在连续枯(丰)水年份,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10mm时,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08(增加7.06)mm,水位下降(上升)5.2~8.7cm;在10~320mm变幅内,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10%时,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98(增加7.67)%.气候旱化过程中降水变化对引起补给量减少和开采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气候增雨过程中降水变化对补给量增大和开采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因此,需要重视连续枯水年份降水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影响的应对举措,这对于提高我国北方区域地下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张光辉费宇红杨丽芝郝明亮申建梅
关键词:降水量地下水系统
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变异特征与机制被引量:25
2005年
通过环境同位素技术和指数加权量化研究表明,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变异主要受区域气候变化和中游区人类活动影响;中游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补给变异影响强度达85 % ,春灌是关键时期。提出实现黑河流域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下游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关键是规范中游区人类用水行为,使其符合黑河流域水循环自然规律;必须重视连续枯水期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科学调控,确保黑河干流的人类活动影响度低于37%
张光辉聂振龙张翠云申建梅
关键词: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影响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对华北白洋淀流域径流影响的识别研究被引量:42
2007年
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Pettitt系列显著性变化点的无参数方法和植物可用水系数(ω值)计算法研究表明,1979年为突变点界,近20年以来白洋淀流域年径流量发生了变异性质的衰变,从流域尺度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占总变化量的43.9%,人类活动影响占56.1%,影响的多年平均衰减量分别为9.32亿m3/a和11.94亿m3/a。在1979年前,西大洋和王快以上流域的植物可用水系数(ω值)都小于0.5;1979年以来,王快为0.9,西大洋为1.3。这说明农业活动使白洋淀流域年径流量发生变异性质的衰变产生了实质性作用。ω值的显著增高,则植被根系吸水能力更强,致使年径流量减少。近20年以来,粮食单产量和总产量都大幅度提高,其中单产提高2倍,而ω值一直处于高位震荡状态。这表明,其中因人类活动影响而产生的衰变具有较大的不可恢复性。
刘克岩张橹张光辉刘佳严明疆
关键词:白洋淀流域
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循环危机性标识与特征
大量实测资料及综合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干旱区水循环变异影响状况具有标识特征。当水文要素实测值离均系数小于0时,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已失去了天然状态特征,地表径流量及其累计过程线都明显偏离天然径流线。事实上,每年的5月,受春...
张光辉; 费宇红; 刘中培;
关键词:流域尺度人类活动影响
文献传递
鲁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衰退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相对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近2倍和4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致使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不断衰退,并产生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针对资源功能衰退问题,采取"农业节水、工业调整开采强度布局"、"加强浅层地下水均衡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本地劣质水资源化"和"保护和涵养深层地下水资源"等综合举措,修复和涵养鲁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保证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杨丽芝胡乃松张光辉刘春华刘中业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功能可持续利用鲁北平原
石家庄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被引量:19
2005年
采用DRA ST IC评价模型,不考虑地形与土壤两个因素,将人类活动(抽取地下水)与其他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石家庄地区的地下水进行评价,由结果可以看出在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人类活动是地下水脆弱性重要影响因素。
严明疆张光辉徐卫东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
甘肃西部平原区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性被引量:20
2005年
大量同位素资料研究表明,甘肃西部黑河流域南部平原区地下水补给和更新的特征是,具有非均一性和有限性;潜水较年轻又更新快,承压水较老又更新慢;东部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更新较快,细土平原更新较慢;近河道带地下水更新速率大,远离河道则小。上述特征与出山地表径流量及其补给源属性密切相关。因此,结合地下水更新特征,充分利用祁连山前戈壁带较强的入渗条件和调蓄功能,与地表水联合优化调控,有利于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张光辉聂振龙谢悦波陈宗宇程旭学申建梅王金哲
关键词:黑河流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非均一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