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5A-07-01)

作品数:9 被引量:281H指数:9
相关作者:张庆玲崔永君曹利戈解光新李小彦更多>>
相关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邮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煤层气
  • 5篇
  • 3篇储层
  • 2篇渗透性
  • 2篇盆地
  • 2篇煤储层
  • 2篇煤级
  • 2篇构造应力
  • 2篇构造应力场
  • 1篇等温吸附
  • 1篇低变质煤
  • 1篇应力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运移
  • 1篇运移过程
  • 1篇渗流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沁水盆地
  • 1篇侏罗系
  • 1篇裂隙

机构

  • 10篇煤炭科学研究...
  • 3篇西安邮电学院

作者

  • 5篇张庆玲
  • 4篇崔永君
  • 3篇曹利戈
  • 2篇李小彦
  • 2篇解光新
  • 2篇张泓
  • 2篇张群
  • 1篇员争荣
  • 1篇张培河
  • 1篇王绳祖
  • 1篇晋香兰
  • 1篇郑玉柱
  • 1篇李贵红
  • 1篇杨杰

传媒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煤炭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力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29
2004年
煤的吸附性能与能力是煤层气资源可采性评价和指导煤层气井排采生产的关键技术参数 ,等温吸附数据测定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成败和煤层气产业的发展。通过对 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 ,在不同压力下进行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分析 ,认为在 8MPa压力下 ,各煤级煤吸附基本达到饱和。还分析了压力对测定结果影响的原因 ,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 ,为预测深层煤层气吸附特性提供了实验基础数据。
张庆玲崔永君曹利戈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
煤储层吸附时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2
2003年
煤层气含量测定时获得的吸附时间参数是评价气体扩散速率的量化指标,也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该指标控制煤层气井初始和长期的产出速率,直接参与煤储层模拟。通过我国部分煤层气井的实际测试,对煤储层的吸附时间特征及影响测试值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吸附时间参数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李小彦解光新
关键词:煤层气
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渗透性的控制机制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 ,首先进行了成煤后古构造应力场恢复和有限元模拟 ,分析了现代地壳主应力的分布特点 ;其次 ,结合煤、岩层中裂隙分布的差异性 ,分析了盆地东部、东南部煤储层裂隙的展布规律和主要受控特点 ,总结出晋城、潞城和阳泉 3个“裂隙—应力”控制模式 ,并将全盆地煤层渗透性划分为好、中、差 3个等级 ,并进行预测评价。
员争荣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煤储层渗透性
低变质煤的煤层气开发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为例被引量:24
2007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为例,分析了低变质煤的煤层气地质特征、保存条件、主要储层参数的分布特征以及煤层气资源状况。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的变质程度低,煤层发育层数多、厚度大,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煤层气资源条件优越。与美国粉河盆地对比,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层气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中国低变质煤分布广泛,煤炭及煤层气资源量巨大,煤层气地质条件优越。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应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
张培河
关键词:煤层气鄂尔多斯盆地
煤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各因素影响分析被引量:77
2004年
为完善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 ,本文系统研究了粒度、压力、温度、平衡时间等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各因素对等温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原因 ;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 ,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煤的等温吸附实验方法的主要技术参数。
张庆玲崔永君曹利戈
关键词:
古构造应力场与低渗煤储层的相对高渗区预测被引量:27
2004年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成果,结合钻孔煤芯描述、煤矿井下观测和煤层气井试井渗透率资料,在低渗煤储层广泛发育的淮南煤田预测了相对高渗区.综合分析表明,古应力高的地区也是构造煤发育区,而构造煤是导致煤储层渗透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古应力较低的区域,可能是原生结构煤发育的相对高渗区.
张泓王绳祖郑玉柱晋香兰李贵红
关键词:古构造应力场煤储层渗透性煤层气
孔隙结构在煤层气运移过程中的作用——以沁水盆地为例被引量:27
2004年
从煤储层双孔隙系统出发探讨了介质对煤层气扩散运移的制约关系及程度。以沁水盆地为例,分析了孔隙系统和裂隙系统在煤层气运移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认为孔隙系统在煤层气运移过程中主要承担扩散作用——把气体从微孔输送到裂隙系统,而裂隙系统主要起渗流作用——控制着气体的流量。
李小彦解光新
关键词:孔隙裂隙渗流
煤的等温吸附测试中数据处理问题研究被引量:36
2003年
通过大量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分析,结合多口煤层气勘探试验井的实测气含量、储层压力等资料,分别进行了吸附相体积校正前后纯甲烷气体等温吸附曲线比较,认为不校正吸附相体积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更符合实际情况.吸附相虽然客观存在,但被吸附状态存在的甲烷体积和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的甲烷体积相比,吸附相体积要小得多,校正后兰氏体积和兰氏压力比未校正值增加了30%~40%,严重偏离了真实情况.指出了使用校正公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张庆玲曹利戈
关键词:等温吸附数据处理储层压力甲烷煤层气
煤对多组分气体吸附特征研究被引量:37
2005年
通过3种不同煤级煤样对纯组分CO2、CH4和N2气体和不同配比浓度的80%CH4+20%CO2、80% CH4+20%N2、50%CH4+50%N2和20%CH4+80%N2二元混合气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煤对混合气体的吸附 特征及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吸附特征;分析了多组分气体实验中游离相中气体组分变化规律。认为:①不同煤级 煤对多组分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形状和其单组分的曲线相似;②混合体系中煤的吸附特性受吸附质气体原始含量、 物理化学性质和煤的变质程度控制;③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越高,其吸附量就越小,其它组分降低某一组分的吸附 量因其吸附性质的不同影响程度不同。本工作为煤层气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张庆玲张群崔永君杨杰
关键词:多组分气体采收率煤层气
我国不同时代不同煤级煤的吸附特征
通过对采自不同地区,各种煤级近500个煤样平衡水分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我国主要成煤时代、煤级和平衡水分煤的吸附特征,以及其Langmuir体积和Langmuir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Langmuir...
张庆玲张群张泓崔永君
关键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