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BV20601310)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电芝疏德明丁芳胡美娟黄辛隐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农民
  • 5篇农民工
  • 5篇民工
  • 2篇心理
  • 2篇心理适应
  • 2篇幸福感
  • 2篇失地
  • 2篇失地农民
  • 2篇主观幸福
  • 2篇主观幸福感
  • 2篇外向性
  • 2篇问卷
  • 1篇大五人格
  • 1篇演法
  • 1篇幼儿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社会支持
  • 1篇深度访谈
  • 1篇年龄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作者

  • 5篇刘电芝
  • 4篇疏德明
  • 4篇丁芳
  • 2篇武燕
  • 2篇黄辛隐
  • 2篇胡美娟
  • 1篇张群华
  • 1篇郭勇
  • 1篇孙崇勇
  • 1篇范李敏
  • 1篇吴伟
  • 1篇廉富蕊
  • 1篇刘礼艳
  • 1篇张辰毅
  • 1篇彭文波
  • 1篇任璐
  • 1篇周鋆
  • 1篇刘金光
  • 1篇白大文
  • 1篇张琳

传媒

  • 3篇心理学探新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2
  • 4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与宜人性外向性关系
2012年
为考察大五人格中宜人性、外向性对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的影响,采取自编感知社会支持情景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对480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宜人性和外向性两种人格特质对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有重要影响,但宜人性对人际帮助感知社会支持影响较大,外向性对信息帮助感知社会支持影响较大。培养和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可以有效提高感知社会支持水平。
武燕疏德明刘电芝
关键词:农民工外向性
当代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引量:36
2011年
本研究以600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考查农民工自尊在其感知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高自尊水平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感知社会支持都极其显著地高于低自尊农民工;(2)感知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显著两两正相关;(3)自尊在感知社会支持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两个维度回归效应显著,为二者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
胡美娟彭文波杨允疏德明刘电芝
关键词:农民工自尊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
农民工社会支持感知概念的提出及其情境问卷的编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为了了解农民工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力,提出社会支持感知这一概念并编制了相应的情境问卷。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农民工社会支持感知情境问卷一和情境问卷二,对571名江苏苏南地区农民工进行施测,分别随机抽取一半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另一半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最终形成9个题目包含两个因子的农民工社会支持感知情境问卷一和7个题目包含两个因子的情境问卷二;方差累积贡献率分别为55.18%、63.0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拟合较好;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都为0.83。结论:农民工社会支持感知情境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测量农民工社会支持感知力的有效工具。
刘礼艳刘电芝任璐疏德明胡美娟王金生
关键词:农民工问卷
两种训练方法对幼儿在园欺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该研究为了减少幼儿在园欺负行为,采用情境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对36名中班幼儿和39名大班幼儿的欺负行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结果发现:角色扮演法和情境讨论法对减少幼儿的在园欺负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角色扮演法对幼儿在园欺负行为的影响效果显著,而情境讨论法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同时这两种训练方法的影响效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对中班和大班幼儿的欺负行为都起到了一定的矫正作用,中班幼儿的在园欺负行为下降水平略高于大班幼儿,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训练对减少中班男生和大班女生的在园欺负行为更有效果。
廉富蕊丁芳
关键词:幼儿角色扮演法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特征探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解失地农民心理适应的特征,本研究采用生命线访谈法访谈了苏州市工业园区20位失地农民。结果发现:大多数失地农民接受失地这一事实,并满意目前的生活状况;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失地农民心理适应表现出各自的特征;良好的社会支持促进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疾病困扰、治安较差、经济不支和物价高涨等成为失地农民心理适应的阻碍因素。针对此,本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为促进失地农民良好的心理适应提供参考。
黄辛隐刘金光
关键词:失地农民心理适应
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感知能力的发展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说明儿童能否感知到父母在情感、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关爱,研究采用情境故事考察了幼儿园中班及小学二、四、六年级169名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感知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感知能力在不断发展;女孩对父母情感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男孩;独生子女对父母生理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高同伴接纳水平儿童对父母生理关爱的感知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水平儿童。
张群华丁芳郭勇
关键词:感知能力儿童
不同性质情绪唤醒对成人心理理论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探讨情绪在成人心理理论表现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采用4种成人心理理论任务、90张情绪唤醒图片考察了72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被试的积极、消极、中性三种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其心理理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性质情绪对成人心理理论有显著影响,即积极情绪有助于成人心理理论能力的提高,而消极情绪则抑制了其心理理论能力的发挥;二是成人心理理论能力高低不同,受不同性质情绪影响的大小没有显著差异。
丁芳
关键词:情绪唤醒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初中流动儿童的内隐群体偏爱、社会支持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以群体偏爱的IAT测验为实验材料,结合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问卷,考察初中流动儿童在内隐群体偏爱、社会支持上与本地儿童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这两种变量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存在内隐外群体偏爱,对自身所属群体表现出内隐的消极认同;本地儿童存在内隐内群体偏爱,对流动儿童具有内隐的消极认知;(2)流动儿童在父亲、教师以及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上显著差于本地儿童;(3)在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上,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显著,内隐群体偏爱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显著;高内隐群体偏爱组中,高社会支持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优于低社会支持儿童。
丁芳吴伟周鋆范李敏
关键词:流动儿童本地儿童社会支持
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模式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运用人生故事研究法,基于深度质性访谈材料,从生命历程的视角研究苏州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状况。通过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个人特征的结合,探讨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身份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心理适应和自身变化。研究发现,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三个镇的失地农民而言,青年组的受访者对土地的人生感受不多,失地的经历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自己和父母的未来,也更多地考虑了社会的变迁;对于中年组的受访者,失地时间大多是在他们刚刚成家不久,相对压力很大,经济、就业、家人等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心理适应;老年组的受访者对土地的感情久久不能忘怀。
黄辛隐白大文
关键词:失地农民深度访谈心理适应
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及与大五人格中外向性和宜人性的关系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考察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SWB)与大五人格中外向性和宜人性两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苏州地区630名农民工,用自编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问卷(SWBQ-MW)和大五人格量表(BFM)进行调查。结果:受试SWBQ-MW平均分高于中值3分。高外向性(n=171)和高宜人性特质农民工(n=170)的SWBQ-MW总分及各维度分高于低外向性(n=170)和低宜人特质农民工(n=172)(均P<0.001)。外向性和宜人性得分与SWBQ-M W总分呈正相关(r=0.39,0.23;P<0.01),且都对SWB有预测作用(β=0.35,0.12)。宜人性与性别、收入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或0.001)。高宜人性人群中,不同性别、月收入农民工的SWBQ-MW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宜人性人群中,女性的SWBQ-MW总分高于男性(P<0.001),农民工SWBQ-MW总分随收入升高反而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之上,主观幸福感与外向性和宜人性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提示培养并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可有效地提升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
张琳刘电芝孙崇勇疏德明
关键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外向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