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117)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马显杰李威扬李杨刘超华王璐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京医院空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瓣
  • 3篇瘢痕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扩张
  • 2篇外科
  • 2篇外科皮瓣
  • 2篇扩张术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原菌分析
  • 1篇支皮瓣
  • 1篇置入
  • 1篇肉毒
  • 1篇肉毒毒素
  • 1篇软组织扩张器
  • 1篇上唇
  • 1篇烧伤
  • 1篇烧伤后
  • 1篇烧伤后瘢痕
  • 1篇头皮

机构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京医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马显杰
  • 4篇李威扬
  • 3篇李杨
  • 2篇刘超华
  • 1篇崔江波
  • 1篇董立维
  • 1篇薛萍
  • 1篇杨青
  • 1篇李扬
  • 1篇郭树忠
  • 1篇余州
  • 1篇刘恒鑫
  • 1篇苏映军
  • 1篇王璐
  • 1篇王飞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面部烧伤后瘢痕的美学整复策略及疗效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探讨面部烧伤后瘢痕的美学整复策略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342例面部烧伤后瘢痕患者。根据瘢痕部位及面积,选择局部或胸三角扩张皮瓣整复。鼻背、下睑区瘢痕采用额部扩张皮瓣整复;颊部、颏部、下颌缘区瘢痕,宽度在5cm以内采用局部扩张皮瓣整复;颊部、颏部、下颌缘区瘢痕宽度大于5cm或瘢痕挛缩较重致口、鼻、眼移位明显,松解后创面宽度大于5cm者,则采用胸三角扩张皮瓣整复。本组82例应用局部扩张皮瓣整复,瘢痕面积6.0cm×2.5cm~15.0cm×10.0cm;260例应用胸三角扩张皮瓣整复,瘢痕面积8.0cm×7.0cm~38.0cm×13.0cm。2~6个月预扩张完成后,首先切除面部瘢痕并充分松解,根据缺损面积及形状设计局部皮瓣转移方式及带蒂转移胸三角扩张皮瓣的面积。胸三角皮瓣转移后3周行延迟手术,又1周后行断蒂术,蒂部组织整复面部剩余瘢痕。术后对供受区切口瘢痕应用抗瘢痕药物、激光干预及弹性织物等。结果82例采用局部扩张皮瓣整复的患者中40例随诊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佳;2008年之前有19例患者出现切口轻度瘢痕增生,自2008年开始采用激光干预,瘢痕增生病例明显减少。260例采用胸三角扩张皮瓣整复患者中90例随诊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佳;15例患者扩张器自切口处外露,但未影响后续治疗;9例单侧皮瓣尖端血运障碍,换药后自行愈合;早期1例单侧皮瓣转移后坏死,行游离皮片移植后愈合良好;1例胸部供区瘢痕增生,经激光干预后好转。结论面部烧伤后瘢痕的治疗应遵循相似性原则,采用局部或胸三角扩张皮瓣整复,预扩张可增加皮瓣面积、减少皮瓣厚度、减轻供区损伤。
马显杰李威扬刘超华李杨
关键词:烧伤面部瘢痕外科皮瓣外科
A型肉毒毒素对加快大鼠皮肤扩张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A,BTXA)对大鼠皮肤扩张速度及皮瓣即时回缩率的影响,探索药物辅助皮肤扩张的新方法。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BTX—A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BTX—A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背部标记区域皮内注射BTX-A或生理盐水并埋置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至设定囊内压,记录扩张容量并定期测量标记区域面积,扩张4周后取材测量扩张皮肤即时回缩率,HE染色测量表皮、真皮、纤维包膜厚度,Masson染色观察包膜胶原沉积情况,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包膜肌成纤维细胞含量。结果BTX—A组较对照组扩张容量大,标记区域面积大,皮肤即时回缩率低,纤维包膜薄,包膜胶原含量及α-SMA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扩张皮肤表皮及真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能抑制纤维包膜形成从而促进皮肤扩张,同时降低扩张皮肤的即时回缩率,是一种较理想的辅助扩张的药物。
刘恒鑫张曦雷蕾丁健科崔江波苏映军马显杰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皮肤扩张纤维包膜肌成纤维细胞
兔颅顶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兔颅顶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研究皮肤组织学相应变化及其扩张和回缩的物理特征,验证扩张模型的扩张效果,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基础性研究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体质量约3kg的新西兰白兔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于每只A组兔颅顶部各置人1枚80ml容量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扩张器内每日注射1次生理盐水行皮肤扩张,至扩张器内部压强达到30.00 mmHg,共注射20 d;B组为对照组,仅置入相同扩张器,但未行扩张。测量并计算皮肤扩张效率及回缩率,采集两组动物扩张中心区域皮肤样本行HE染色,并在镜下观察皮肤结构变化。结果 A组扩张区域扩张明显,扩张效率为(239.66±41.92)%,回缩率为(31.63±3.62)%;HE染色见A组扩张区域较B组扩张区域表皮层明显增厚。结论兔颅顶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可获得较好的皮肤扩张研究模型。
王飞苏映军余州马显杰郭树忠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颅顶部动物模型
扩张后颏下皮瓣修复上唇部瘢痕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上唇部病损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扩张后颏下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唇部病损切除后创面。在下颌骨下缘1.0cm处,远离中线,设计3.0cm长切口,在颈阔肌下层放置100ml扩张器,注射阀门外置,注液扩张。扩张充分后,先将上唇、鼻底瘢痕切除,松解上唇及鼻底的挛缩,使鼻小柱、上唇等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依创面大小设计扩张后颏下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唇病损切除后创面,3周后断蒂。结果5例均采用扩张后颏下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唇病损切除后创面,术后皮瓣无血运障碍,修复效果良好。结论扩张后颏下皮瓣是修复上唇病损切除后创面的好方法。
马显杰李杨李威扬崔江波刘恒鑫
关键词:颏下皮瓣扩张术上唇瘢痕
扩张后头皮瓣联合激光脱毛治疗额部病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头皮瓣联合术后激光脱毛修复额部病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额部病损患者10例,全部患者一期均行头皮下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二期切除额部病损,应用扩张后头皮瓣覆盖遗留创面,二期术后2周转移头皮瓣行激光脱毛,一般4~6次治疗至毛发脱净。结果10例患者额部病损均得到有效修复,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头皮瓣未发生血运障碍,激光治疗后,转移头皮瓣毛发消脱干净,皮瓣颜色、质地与额部皮肤相近,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的外形效果。结论扩张后头皮瓣联合激光脱毛是治疗额部病损的有效方法。
李威扬李扬刘超华杨青薛萍马显杰
关键词:组织扩张术头皮瓣
整形病区扩张器置入部位感染病原菌分析与感染的临床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感染病原菌、药敏结果、感染后处理方式及结果的分析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西京整形医院行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患者共121例,统计分析感染病原菌检查、药敏结果、治疗方法及结局。结果本组共121例,其中29例标本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3例细菌培养阳性,6例未见细菌生长。感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86.96%),表皮葡萄球菌MRCNS1例,克氏柠檬酸杆菌1例,嗜水气单胞菌1例。药敏结果80%以上对头孢唑林、苯唑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敏感。采用局部换药、清创引流、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等不同方法处理,最终感染治愈率为100%,扩张术成功率为89.33%。结论扩张器置入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应以局部换药、清创引流等外科手段为主,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为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策略。
常宏周毕峰崔鑫苏映军马显杰
关键词:软组织扩张器金黄色葡萄球菌
扩张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设计上界不超过锁骨的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预扩张区域,将扩张器置入深筋膜下层进行预扩张.预扩张完成后,将颈部瘢痕全部或部分切除、松解挛缩,在扩张后皮瓣上,根据创面大小结合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的应用解剖设计皮瓣.皮瓣剥离、旋转后无张力覆盖创面.供区拉拢缝合.结果 本组17例,均为扩张后岛状皮瓣转移,扩张后皮瓣与颈部周围组织色泽、质地匹配良好,术后随访6 ~12个月,颈部瘢痕挛缩纠正彻底,效果满意.结论 扩张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血供恒定,解剖容易,是修复严重的颈部瘢痕挛缩的良好选择.
马显杰董立维李杨王璐李威扬
关键词:外科皮瓣瘢痕颈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