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1-12)

作品数:25 被引量:164H指数:8
相关作者:王慧陈志强郭涛刘永柱陈立凯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水稻
  • 6篇基因
  • 5篇性状
  • 5篇分子标记
  • 4篇诱变
  • 4篇突变体
  • 4篇恢复系
  • 3篇稻瘟
  • 3篇稻瘟病
  • 3篇杂交
  • 3篇瘟病
  • 3篇花培
  • 3篇基因定位
  • 3篇分子标记辅助
  • 3篇分子标记辅助...
  • 3篇QTL定位
  • 3篇标记辅助选择
  • 2篇稻米
  • 2篇稻米品质
  • 2篇诱变效应

机构

  • 21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作者

  • 21篇王慧
  • 20篇陈志强
  • 18篇郭涛
  • 8篇陈立凯
  • 8篇刘永柱
  • 6篇杨瑰丽
  • 6篇黄翠红
  • 5篇黄明
  • 4篇罗文龙
  • 4篇肖武名
  • 4篇周丹华
  • 3篇黄钰婷
  • 3篇杨靖
  • 2篇程效义
  • 2篇徐海
  • 2篇杨祁云
  • 2篇高维维
  • 1篇吴亚辉
  • 1篇陈淳
  • 1篇李文建

传媒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高密度Bin图谱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被引量:10
2018年
以粳稻品种02428和籼稻品种玉针香进行杂交,按单粒传法连续自交10代,得到包含19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作图群体。通过对两亲本重测序及RIL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包含2711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各染色体标记数在162~311个之间,标记间平均物理距离为137.68 kb。将亲本及192个株系分别于4个环境下采用随机区组种植,并记录抽穗期。使用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CIM分析方法,进行抽穗期相关QTL检测及定位。在4个环境下定位到影响抽穗期的QTL共14个,分布于第1、第2、第3、第7、第8、第9和第10染色体。其中,q HD2.2和q HD10.2能在3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表型贡献率分别为5.14%~11.15%和5.35%~16.97%,分别能缩短抽穗期1.66 d和1.56 d,具有聚合育种的应用价值。通过物理位置比对,14个QTL中有11个与前人定位在相同或邻近区域,q HD1.1、q HD2.2和q HD9.1尚未见报道。经对q HD2.2详细分析,在其染色体区间内找到3个与抽穗期相关的注释基因LOC_Os02g46450、LOC_Os02g46710和LOC_Os02g46940,其中LOC_Os02g46450已被克隆。测序分析发现,这3个基因在两亲本间都存在差异,可作为候选基因。
董骥驰杨靖郭涛陈立凯陈志强王慧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QTL定位
基于分子标记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精细定位被引量:2
2018年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4是自然获得的突变体,在研究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基础上,利用粳稻Francis和Spl34杂交构建F_2基因定位群体进行精细定位研究,遗传分析表明Spl34的斑点叶表型受单个显性基因Spl34(t)调控;利用SSR/InDel标记对无斑点叶隐性单株进行连锁分析,将Spl34(t)精细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23.483~23.530 Mb之间,定位区间长度为46.99 kb,筛选出8个候选基因。另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F_2(Francis/Spl34)有斑点个体混合池、无斑点个体混合池以及双亲进行重测序,利用基因组SNP对有斑点和无斑点混合池进行关联分析,将Spl34(t)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23.223~23.791 Mb之间,区间大小约568 kb;进一步利用单分子测序技术对Spl34突变体进行测序,通过从头组装、关联分析,在两个重叠群tig00001409和tig00003011检测到紧密连锁。通过对两个重叠群之间序列进行Sanger测序并产生的新重叠群长度达到233.95 kb,其中Spl34(t)定位区间大小约40 kb。将斑点叶基因Spl34(t)精细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约40 kb的区间,为进一步开展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王茂辉钟春燕罗文龙罗文龙郭涛郭涛王慧
关键词:分子标记高通量测序基因定位
碳离子束辐照水稻诱变效应及突变体的筛选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丰富水稻Oryza sativa L.突变体库,快速创造稳定遗传的新种质,为重离子辐照诱变机理研究和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碳离子束辐照水稻品种‘IR-55’、‘IR-60’、‘三粒寸’和‘云南陆稻’原种进行诱变,并对诱变后代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多代跟踪调查。【结果】4个水稻品种突变株系株高、剑叶长、穗长和粒长宽比等性状呈现出较大变异幅度,且具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性,结实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低为2%。利用随机选取的SSR分子标记引物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发现,突变株系与原种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重离子辐照诱变引起DNA序列较大片段的改变,而不是微小的点突变。【结论】碳离子束辐照对水稻株高、剑叶长和粒型等多个农艺性状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诱变效应,在诱变后代中可以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变异的水稻新种质。
杨瑰丽陈莹郭涛黄明黄翠红王慧李文建陈志强
关键词:水稻诱变效应突变体
水稻红米品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及农艺品质性状研究
【研究背景】红米种植起源于中国,其在我国已有数千年栽培和研究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们对稻米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同时希望吃得更营养更健康。研究表明,红米是现有文献报道各种谷物中...
周丹华赵晨黄钰婷黄翠红肖武名陈志强王慧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特种稻稻瘟病
文献传递
杂草稻对东北移栽稻群体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WR03-12对移栽稻沈农265的产量及稻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田中杂草稻密度超过3株/m2时,移栽稻沈农265的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极显著降低,产量极显著下降;移栽稻群体在8:00和16:00时中(80cm)、下部(40cm)照度极显著弱于对照,群体透光率降低;日平均气温、白天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极显著降低;群体日平均湿度、白天平均湿度和日最高湿度显著升高。杂草稻密度增大导致栽培稻群体透光率降低,群体湿度加大,稻田群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减产。
马殿荣孔德秀高齐徐凡赵明辉唐亮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杂草稻移栽
水稻矮秆基因iga-1的序列变异和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该研究以水稻矮秆突变体cha-2为材料,对控制其表型性状的iga-1基因进行候选基因筛选,利用基因注释数据库对定位区间进行候选基因预测,通过ORF及其上下游调控区域的测序、序列比对及关键元件分析进行序列变异研究,半定量PCR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模式,明确其在基因序列、表达模式的变异,探讨其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结果显示:(1)在隐性核基因iga-1精细定位基础上预测得到3个ORF,其中2个编码dnaJ分子伴侣(含有dnaJ结构域的蛋白),分别是LOC_Os05g26902和LOC_Os05g26926;另外1个为已克隆的水稻矮秆基因RGA1(LOC_Os05g26890)。(2)ORF序列分析表明矮秆突变体cha-2与野生型仅在RGA1基因座存在SNP变异,但未造成氨基酸编码的改变。(3)表达模式分析发现,矮秆突变体cha-2的RGA1基因在种子萌发期、二叶期、四叶期和分蘖期等4个发育时期均不表达,且在‘中花11’、‘石狩白茅’的遗传背景下稳定遗传,均显现出失活状态,初步确定RGA1为iga-1的候选基因。(4)对RGA1基因上游和下游调控转录关键区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cha-2存在865bp的大片段缺失,包括第1外显子、部分第1内含子和转录起始上游区域。研究推断,突变体cha-2的矮秆基因iga-1正是没有活性的RGA1基因,其转录关键区域的大片段缺失,导致无法正常转录表达。
陈立凯卢苏龙刘永柱王慧陈志强郭涛
关键词:水稻矮秆基因缺失突变
基于“多基因聚合-早世代组配”策略的水稻分子改良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传统水稻育种技术最主要瓶颈是选择效率低和周期长。为了提高水稻优异材料选育和杂交稻组配效率,创新水稻分子育种策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多基因聚合和早世代杂交组配,展开水稻恢复系分子改良和杂交新组合的调查评价。供体亲本H318与恢复系亲本华占进行杂交,通过选择和设计关键有利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将Wxb、fgr、Xa23、Pi2、Pi46以及Pita 6个稻米品质、香味、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相关功能基因进行聚合利用。通过多世代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调查,米质、抗性等表型鉴定,获得14份以恢复系华占为遗传背景,目标基因纯合的优质、双抗和香型稳定的水稻株系。依据材料稳定遗传特性,将改良后代株系与生产应用的不育系进行测配和组合的调查评价,筛选获得潜在优良杂交稻。在育种进程中采用"多基因聚合-早世代组配"策略,实现多个有利基因快速聚合,定向改良稻米品质和抗病性等关键性状,并且促进杂交水稻组合的高效选育。
陈立凯郭涛刘永柱王慧陈志强
关键词:水稻分子改良杂交组配恢复系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花培后代改良株系的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花药培养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48对DNA指纹图谱标记以及10个已开发的分子标记对Y58S花培后代改良株系M196S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以及高分辨溶解曲线检测.DNA指纹图谱鉴定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196S的血缘与亲本的遗传相似度为0.45~0.69;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株系M196S含有2个纯合稳定的基因Wxb(低直链淀粉基因)和Rf3(野败不育恢复基因).研究结果证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可在早期为花药培养后代高效地选择出目标植株,同时可鉴别出混杂的母本杂株.
黄翠红黄明陈淳杨瑰丽周丹华黄钰婷罗文龙陈志强王慧
关键词:花培后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种质鉴定
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航恢1179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选用配合力好的恢复系航恢179与抗稻瘟病种质特油占杂交,对其后代进行系谱法选择,并结合稻瘟病抗性筛选,成功选育出抗稻瘟病新恢复系航恢1179。航恢1179幼苗期对36个稻瘟病菌株的抗谱为94.44%,与特油占相当(97.22%),远高于航恢179的30.56%。航恢1179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6.92%,介于2个亲本之间。航恢1179选配的已审定的6个杂交稻组合中,除软华优1179外,其余5个均表现抗或高抗稻瘟病;宁优1179和天优1179直链淀粉含量较高(21.0%~22.2%),其余几个组合均为低直链淀粉含量(13.6%~17.2%)。说明航恢1179所配组合的稻瘟病抗性及直链淀粉含量也受母本的影响。
肖武名罗立新王慧刘永柱郭涛梁克勤黄明王加峰汪文娟杨祁云陈志强
关键词:杂交水稻恢复系稻瘟病抗性稻米品质
抗倒酯对北方优质稻抗倒伏能力、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研究抗倒酯对优质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与米质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稻品种丰锦和沈农09001为试材,在分蘖期、拔节初期、孕穗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90、180和360 mg/L,1200 L/hm^(2))的抗倒酯,以倒伏指数、抗折力以及抗推力作为评价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研究抗倒酯对优质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施用抗倒酯可以改善水稻茎秆的形态和解剖结构,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株高降低,重心下移,基部第1、2、3节间长度缩短,茎秆粗度及茎壁厚度增加,大、小维管束数目、大维管束面积先增加后降低,抗折力和植株抗推力增加,倒伏指数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加。不同施用时期处理间抗倒伏能力有显著差异,在孕穗期施用对提升抗倒伏能力最有效。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而穗长显著降低,产量随之显著降低。施用时期越往后移,产量降幅越高。蛋白质含量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大米食味值呈下降趋势,糙米率、精米率显著下降,对其他米质性状无显著影响。施用时期越晚对水稻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影响越小,稻米品质较好。【结论】随着抗倒酯浓度的增加优质稻的抗倒伏能力随之增强,产量和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虽有所下降,但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因倒伏而造成损失,因此抗倒酯可以作为提高抗倒伏能力的作物生长调节物质应用于优质稻生产中,最佳施用浓度和施用时期组合为拔节始期时施用180 mg/L(1200 L/hm^(2))的抗倒酯。
张小鹏宫彦龙闫秉春李丽李坤译王祎玮鞠晓堂程效义徐海
关键词:优质稻抗倒伏米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