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3405)

作品数:16 被引量:92H指数:7
相关作者:李连达李贻奎高会丽于成瑶倪玉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梗死
  • 5篇中药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心动
  • 3篇心肌梗死后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力衰竭大鼠
  • 3篇血管
  • 3篇衰竭
  • 3篇死后
  • 3篇配伍
  • 3篇缺血
  • 3篇钠尿肽
  • 3篇梗塞
  • 3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17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6篇李连达
  • 12篇李贻奎
  • 5篇高会丽
  • 3篇于成瑶
  • 3篇倪玉霞
  • 3篇尚晓泓
  • 3篇李琦
  • 2篇赵乐
  • 2篇张金艳
  • 2篇韦红巧
  • 2篇仝燕
  • 2篇刘小青
  • 2篇杨林杰
  • 1篇李澎
  • 1篇李倩茗
  • 1篇闫位娟
  • 1篇徐新民
  • 1篇刘振
  • 1篇束云
  • 1篇马月香

传媒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冠心Ⅱ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和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背景:虽然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心脏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的环境及早期炎症反应均不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致使其治疗效果受到限制。目的:观察冠心Ⅱ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鼠心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两者是否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8/2008-01在广西医科大学科学实验中心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78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冠心Ⅱ号汤剂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仝燕老师制备完成并提供。方法:取4只大鼠双侧股骨骨髓,应用全骨髓法+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行CM-DiI标记。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4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随机均分为4组,模型组、冠心Ⅱ号组在心肌梗死区及边缘区分5点注射L-DMEM培养基,前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后组以冠心Ⅱ号汤剂灌胃,1次/d,共7d;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在心肌梗死区及边缘区分5点注射2×106个CM-Di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后组以冠心Ⅱ号汤剂灌胃,1次/d,共7d。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心功能变化,心肌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冠心Ⅱ号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显著减小(P<0.01),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联合组变化幅度优于冠心Ⅱ号组、细胞移植组(P<0.01或0.05)。荧光显微镜下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左心室心肌组织冰冻切�
倪乐霞刘小青李贻奎李连达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心功能血管新生
冠心Ⅱ号不同组分配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冠心Ⅱ号全方中活血药、理气药以及二者配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探讨冠心Ⅱ号配伍规律。方法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5~10min十二指肠给药;造模后5h,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血栓素B(2TXB2)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血完毕后,取出心脏,切片、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扫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冠心Ⅱ号全方组和活血药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ET和TXB2水平、血清CK-MB和LD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二者作用强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理气药组对心肌梗死面积、血浆ET和TXB2水平无显著影响,仅对血清CK-MB和LDH水平有显著作用。结论冠心Ⅱ号全方中的活血药在抑制心肌缺血作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理气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张金艳李贻奎赵乐李连达
关键词:中药配伍心肌梗死
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大鼠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心肌梗死面积的定量组织学测定、血清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观测,评价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大鼠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冠心Ⅱ号各组均可明显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P<0.05或P<0.01)。各组相比,以微米制剂(全方全成分组P<0.01)及汤剂组(全方次全成分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更为显著。各给药组均可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心肌酶CK、LDH含量。结论:冠心Ⅱ号各组对大鼠心肌梗死均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汤剂与微米制剂的疗效优于全方有效部位重组复方,且以微米制剂为最佳。
高会丽李贻奎仝燕李连达
中医药在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对目前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治疗与研究缺血性心脏病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骨髓间质干细胞(mes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促使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效果,为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组织工程细胞。
马月香李连达
关键词:中医药缺血性心脏病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移植
冠心Ⅱ号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超声心动指标及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型钠尿肽的影响
目的:研究冠心Ⅱ号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模型,术后35天分别对对照组(假手术)、模型组、冠心Ⅱ号低剂量组(冠心Ⅱ号3g/kg)和冠心Ⅱ号高剂量组(冠心Ⅱ号...
李琦尚晓泓李贻奎李连达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型钠尿肽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被引量:23
2006年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高会丽于成瑶李连达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规律
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测定家兔药前血小板聚集率,根据体重及血小板聚集率将家兔分为6组。后灌胃给药7d后,测定各组家兔给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各组药前与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汤剂优于有效组分组(P<0.05)。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胶原、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优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对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冠心Ⅱ号各组无明显差异。
高会丽李贻奎仝燕李连达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胶原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心脏的研究进展
2009年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丢失和心室重构是导致心力衰竭进展和临床死亡的主要原闪。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心肌再生、修复心脏方面具有极大的潜能,我们就MSCs移植应用于修复心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倪玉霞李贻奎
关键词:心肌梗塞间质干细胞移植细胞周期
1985-2003年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新药研制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于成瑶李连达
关键词:中药新药冠心病药物研制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CD45、CD29、CD90以及CD11b进行表型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呈集落式生长,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BMSCs表达CD34-(95.4%),CD44+(94.2%),CD45-(91.6%),CD29+(93.8%),CD90+(98%),CD11b-(87.6%),梯度离心法培养的BMSCs表达CD34-(96.9%),CD44+(97.3%),CD45-(97.5%),CD29+(99.4%),CD90+(99.8%),CD11b-(96%)。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分离培养出较纯化的BMSCs,但全骨髓贴壁培养法简单易行,原代培养周期较短。
倪玉霞李澎李贻奎束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细胞培养表型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