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6-00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6-005)
- 作品数:2 被引量:47H指数:2
- 相关作者:薛雁吴智平颜世永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渤海海域渤东地区断裂体系与盆地结构被引量:39
- 2013年
- 以渤东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文中将剖面特征分析与水平相干切片特征分析相结合,在对断裂体系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断裂的结构模式,分析了断裂的展布特征,并就断裂体系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东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吻合于郯庐断裂新生代右旋应力场,表现为以NNE向走滑断裂为主枝、以NE向拉张断裂为侧枝、近EW向断裂为细脉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走滑断裂、拉张-走滑断裂、走滑-拉张断裂和拉张断裂四种基本类型,受断裂性质和活动强度的影响,不同类型断裂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受郯庐断裂左旋到右旋的转变、拉张作用与走滑作用强弱的转变、地幔上涌水平拉张到热沉降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断裂体系存在明显差异,依据断裂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可将新生代盆地发育划分为左旋-右旋转换、走滑-拉张断陷、拉张-走滑断陷和走滑-拗陷4个不同的演化阶段。明确断裂的时空差异性对于渤东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吴智平薛雁颜世永宿雯王昕徐长贵周心怀
- 关键词:盆地结构
- 走滑断裂叠置拉张区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及启示被引量:10
- 2017年
- 走滑断层的走滑量研究是构造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本文运用走滑断裂拉张叠置部位的构造物理模拟方法作为走滑量求取的手段,利用与自然界吻合程度较好的脆性-塑性双层模型对走滑拉张叠置部位进行模拟,发现叠置区主要发育与主边界断层呈80°~90°的横向断层(T断层)和呈顺时针45°的斜向断层(R剪切)两种类型的次级断层。通过改变实验中走滑断裂的叠置长度、横向间隔距离以及走滑量,计算不同实验中横向断层与斜向断层数量的比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1)叠置长度以及走滑量的增加或者横向间隔距离的减小,都会导致横向断层与斜向断层数量比的增加;(2)每组实验中的上述四个实测变量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对数关系,通过对自然界中的走滑断裂拉张叠置区进行同比例缩小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获得四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可以确定走滑量。将构造物理模拟计算走滑量方法应用于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郯庐断裂带,得到其新构造运动以来约发生了2.1 km的右旋走滑活动。
- 任健官大勇陈兴鹏刘朋波
- 关键词:走滑断层构造物理模拟郯庐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