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1-07-02-02)

作品数:7 被引量:404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庆林波韩超申海玉吴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邯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云杉
  • 2篇森林凋落物
  • 2篇生态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暖
  • 2篇变暖
  • 2篇UV
  • 2篇UV-B辐射
  • 2篇UV-B辐射...
  • 1篇凋落量
  • 1篇亚高山
  • 1篇亚高山针叶林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养分
  • 1篇养分供应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云杉幼苗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邯郸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刘庆
  • 3篇林波
  • 2篇申海玉
  • 2篇韩超
  • 1篇曾宗永
  • 1篇庞学勇
  • 1篇何海
  • 1篇吴宁
  • 1篇乔永康
  • 1篇游翔
  • 1篇包维楷
  • 1篇吴彦
  • 1篇姚晓芹
  • 1篇王跃招
  • 1篇潘开文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的核心——关键种群的作用被引量:24
2002年
岷江上游地区在我国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具有代表性 ,由于近几十年来人为活动加剧 ,该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简要介绍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概况 ,讨论了关键种群在退化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应以典型的干旱河谷灌丛、亚高山森林和亚高山草甸等主要生态系统为对象 ,以关键种群为核心和切入点 ,重点研究干旱河谷指示植物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退化的关系、主要动植物种群变化在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亚高山关键种苗木定居及对退化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其对系统中氮素归还的影响等 ,进而有助于在理论上阐述关键种群的生态功能 ,探讨关键种群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作用机理 ;在实践上为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
刘庆乔永康吴宁潘开文包维楷王跃招曾宗永
关键词:山地生态系统岷江上游
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被引量:27
2001年
森林凋落物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养分供应功能。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 ,作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对平衡长江流域水分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关亚高山针叶林枯枝落叶层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研究已成为该区域亚高山针叶林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问题和热点 ,对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归纳分析了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主要类型及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枯枝落叶贮量、持水性能及其养分归还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等凋落物的生态功能。一般地 ,亚高山针叶林天然林下枯枝落叶层厚度为 0~ 2 6cm ,平均贮量约为 4 0× 10 3 kg/hm2 ,持水量为 16.87~ 4 61.87× 10 3 kg/hm2 ,主要营养元素归还量为 878.4~ 385 4kg/hm2 ;人工云杉林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贮量为 6.8~ 2 6.7× 10 3 kg/hm2 ,主要营养元素归还量为32 3.3~ 12 4 6.2kg/hm2 ,排序为Ca >N >Mg >K >P。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性能都低于天然林 ,在对亚高山针叶林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特别加强生态功能的恢复。
林波刘庆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森林凋落物水源涵养养分供应生态功能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15
2004年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作了阐述 ,特别就凋落物收集面积和分解袋孔径大小、凋落量时空动态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森林凋落物研究的重要结论有 :海拔和纬度因子是通过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再分配来影响凋落量 ,其中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均温。凋落物的分解与化学组成和环境因子有关 ,C/N和N含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水分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影响 ,前期是通过真菌破碎凋落物表层使内居性动物得以侵入凋落物内部 ,后期则以细菌降解有机物为主。凋落量、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子 。
林波刘庆吴彦何海
关键词:森林凋落物研究方法凋落量分解速率
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1
2002年
四川省西部地区是全国退耕还林 (草 )试点示范工程的重点地区。由于区内人地矛盾突出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造成了该地区林农、林牧、农牧关系紧张 ,阻碍了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 ,对川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现状、进展、困难、相关政策和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了初步考察 ,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川西地区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 :退耕还林后 ,川西地区农业 (种植业 )产值相对降低 ,林业和牧业产值逐渐增加 ,但变化幅度不大 ,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短期内并未给川西农村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 ,但从长远来看 ,这种影响又是深远的。因而退耕还林工程中强调生态效应的同时 。
林波刘庆游翔庞学勇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村经济林业牧业生态环境
陆生植物体内酶系统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被引量:16
2006年
臭氧层减薄导致地表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辐射的增强,UV-B辐射能量远高于可见光,且能被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吸收.酶是植物体内起催化作用的一类蛋白质,酶的数量和活性对UV-B辐射增强有强烈的响应.本文将近年来增强UV-B辐射对植物体内酶影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抗氧化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并就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出建议.
姚晓芹刘庆
关键词:UV-B辐射酶活性
云杉幼苗对气候变暖和 UV-B 辐射增强的光合响应( 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开顶式有机玻璃罩(OTCs)及紫外灯分别模拟气候变暖和紫外辐射B(UV-B)增强,对位于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突出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地云杉(Picea asperata)幼苗的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云杉幼苗对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的光合响应特性。结果显示:(1)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云杉幼苗茎和根的伸长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显著降低了云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产量(Φ),但是提高了光补偿点(LCP);UV-B辐射增强导致了云杉幼苗光合系统Ⅱ(PSⅡ)的光抑制,使PS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显著降低。(2)单纯OTC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云杉幼苗的Pn和Pmax,而对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Φ无显著影响。(3)模拟增温缓解了UV-B增强对云杉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了UV-B胁迫下幼苗的Pn、Pmax、PSⅡ的潜在量子效率(Fv/Fm)和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并且提高了UV-B胁迫下幼苗茎、根的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和UV-B辐射增强同时存在时,气候变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UV-B增强对云杉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韩超申海玉刘庆
关键词:气候变暖云杉
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气候变暖与UV-B辐射增强的响应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开顶式有机玻璃罩(OTCs)及紫外灯分别模拟气候变暖和UV-B增强,对位于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突出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地云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云杉对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1)UV-B辐射增强对云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萌发幼苗的生长、降低其针叶叶绿素含量,并造成幼苗大量死亡(P<0.05)。(2)气候变暖使云杉种子提前萌发,并提高了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促进幼苗生长和叶绿素的积累,显著降低幼苗死亡率(P<0.05)。(3)气候变暖缓解了UV-B增强对云杉萌发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UV-B胁迫下幼苗的死亡率。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和UV-B辐射增强同时存在时,气候变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UV-B增强对云杉林早期更新带来的抑制作用。
韩超申海玉刘庆
关键词:气候变暖UV云杉种子萌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