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HM036)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君王旭霞董瑞陈云刘宛鑫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南市高校院所自主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三维有限元
  • 6篇颌关节
  • 6篇颞下
  • 6篇颞下颌
  • 6篇颞下颌关节
  • 6篇下颌
  • 6篇下颌关节
  • 4篇前牵引
  • 3篇有限元
  • 3篇牵引矫治
  • 3篇矫治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三维有限元分...
  • 2篇前方牵引矫治
  • 2篇前方牵引矫治...
  • 2篇矫治器
  • 1篇有限元研究
  • 1篇乳牙
  • 1篇乳牙慢性根尖...
  • 1篇三维有限元模...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5篇山东省口腔生...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王旭霞
  • 7篇张君
  • 4篇陈云
  • 4篇董瑞
  • 3篇刘宛鑫
  • 3篇赵姝亚
  • 2篇郑德华
  • 2篇席兰兰
  • 2篇李静
  • 2篇李涛
  • 1篇雷印涛
  • 1篇王世雄
  • 1篇张文娟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前牵引颏部反作用力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前牵引颏部反作用力对颌骨尤其是颞下颌关节应力及位移的影响,为前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头部行CT扫描,并借助Mimics等专用软件,建立完整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前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原理,直接在颏部中央的最下方施加与(牙合)平面成后上22°~49°(每隔3°取1个角度)的载荷,大小为5N,测定颌骨尤其是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及位移变化.结果 在不同角度施加相同载荷时,上颌骨产生接触应力,加载角度由22°增大到40°时,颞下颌关节窝内应力逐渐下降,加载角度由40°增大至49°时,颞下颌关节窝内应力略有增大;下颌骨同样产生接触应力,髁突头应力随加载角度增大而减小(由0.405 MPa减小至0.037 MPa),髁突颈部随加载角度的增大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载荷与(牙合)平面呈后上40°时颞下颌关节区受力最小(0.018 ~0.327 MPa).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各节点X轴位移均为正值,且随加载角度增大而减小;Y轴位移出现负值,从40°开始变为正值,即载荷加载角度小于40°时下颌骨发生后下旋转.载荷与(牙合)平面呈40°时颞下颌关节区位移值较小(0.0005 ~0.0081 mm).结论 前牵引矫治作用于颏部的反作用力在与(牙合)平面成后上40°时传导至颞下颌关节区的应力值和位移值均较小,有利于关节组织的健康.
董瑞王旭霞张文娟李静郑德华张君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有限元分析
前方牵引反作用力对颞下颌关节区受力状况影响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建立并使用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前方牵引反作用力对颞下颌关节区以及整个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薄层螺旋CT扫描获取其颅颌面复合体二维图像原始DICOM数据,利用Mimics、Magics、MSC.Marc等图像处理软件建立颅颌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在下颌骨颏顶点处施加与牙合平面成37°角,大小为5 N的力并分析其受力状况。结果:①获得了精确细致的颅颌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其网格划分准确合理,与重建生物模型的形态相似性好,力学特性体现准确性高。②下颌骨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髁突顶部及颈部,髁突表面最大受力区域位于髁突前斜面。上颌骨表面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关节窝,其中关节窝表面受力最大区域位于关节结节后斜面。③下颌骨的位移图显示位移大小从颏部至髁突逐级递减,其方向与施力方向一致。下颌骨位移变化最大处位于节点力加载部位,髁突部位位移变化量最小。结论:成功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在内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可用于前方牵引反作用力的相关研究。前方牵引反作用力会对颞下颌关节区以及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状况产生影响,但其是否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静王旭霞李涛刘宛鑫赵姝亚张君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
前牵引矫治方向顺时针变化反作用力有限元分析
2013年
目的建立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牵引角度顺时针增大时其反作用力在颞下颌关节(TMJ)和颌骨的应力及位移变化,为正畸临床更好地治疗骨性Ⅲ类错,避免对TMJ和颌骨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0—2012年在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室完成。选择1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完整的包含TMJ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前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直接在颏部施以一定大小的力并顺时改变施力的方向,测定TMJ和颌骨应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 (1)应力方面:从不同角度加载节点力之后产生最大应力点出现在加载部位颏部,关节窝、髁突头颈部等部位应力也比较集中;从不同角度施加相同载荷时,上下颌骨均产生接触应力,40°时最小。(2)位移方面:以一定力值不同角度施加节点力后,该模型产生微小的位移变化,位移最大部位产生在加载部位;下颌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结论 (1)前牵引矫治器在牵引上颌向前的同时,确实对TMJ及颌骨产生反作用力,临床上在保证上颌牵引效果的同时,要考虑将其不利的反作用力降到最低;(2)传统加力方式中的角度(37°)似乎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方面考虑40°要优于37°。
雷印涛王旭霞董瑞赵姝亚陈云张君
关键词:前牵引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
乳牙慢性根尖周炎42例一次根管治疗护理方法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分析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儿行一次根管治疗同期的临床护理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口腔科门诊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二组患儿均予以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式,为强化临床疗效,观察组患儿于根管治疗同期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对比二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二组患儿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组间对比可知,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5.2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83.33%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且二组患儿预后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7.14%的疼痛发生率,相应低于对照组患儿26.19%的疼痛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儿一次根管治疗同期,定向给予临床综合护理举措,可有效强化手术效果同时,改善患儿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翟玉美席兰兰
关键词: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护理路径
前牵方向逆时针改变反作用力的有限元分析
2013年
目的建立并使用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牵引角度逆时针减小时其反作用力在颌骨特别是颞下颌关节(TMJ)的应力及位移变化,为正畸临床更好地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避免对TMJ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完整的包含TMJ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前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直接在颏部施以一定大小的力并逆时针改变施力的方向,测定颌骨和TMJ区应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应力方面:①从不同角度加载节点力之后产生最大应力点出现在加载部位颏部,关节窝、髁突头颈部等上下颌接触部位应力也比较集中,且随角度的逆时针变化,最大应力增大;②接触部位(TMJ)应力变化规律:从不同角度施加相同载荷时,上颌骨产生接触应力,角度由37°逆时针减小到22°时,接触应力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下颌骨同样产生接触应力,下颌头处节点的等效应力(如节点24757)随牵引角度的逆时针减小呈增大趋势,下颌颈处的节点(如点24301)也是如此。位移方面:①以一定力值不同角度施加载荷后,该模型产生微小的位移变化,位移最大部位产生在加载部位,下颌骨位移沿X轴正方向逐渐减小。牵引角度小于等于37°时,上颌骨位移沿Y轴由底部到顶部逐渐减小;②5个节点在X,Y方向的位移可以看出:X轴位移值均为正值,且随着角度由37°逆时针减小,位移基本呈上升趋势(31°位移值最小);Y轴位移值大部分为负值(只有37°时关节窝内节点和34°时关节窝内个别节点为正值)说明37°时下颌即发生了后下方(顺时针)旋转,随着角度逆时针减小,上下颌均发生了后下方(顺时针)旋转,且位移值基本呈增大趋势。结论①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成功建立;②前牵引矫治器在牵引上颌向前的同时,确实对颌骨及TMJ产生反作用力,如下颌的后下旋转,颏部的应力变形等,因此临床上在保证上颌牵引效果的同时,要考虑将其�
董瑞王旭霞张文娟陈云郑德华张君
关键词:前牵引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
前方牵引矫治器不同力值反作用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建立包含颞下颌关节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前方牵引矫治器反作用力的加力方式,分析其在颞下颌关节区、颌骨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对各部位节点位移的影响.方法:选择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CT扫描得到颅颌面的二维图像数据,借助Mimics、Magics、MSC等专用软件,采用连续、均质、线性、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建立包括颞下颌关节和上、下颌骨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前方牵引装置的反作用力原理建立加力模型,即采用与验平面成后上方37°的施力方向,于下颌最底部加载3~6 N的力值,采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测定颞下颌关节区、颌骨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各部分位移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结果:在同一角度下,关节窝和髁突头、颈部应力随加载力的增大而增大,下颌最大应力出现在节点力加载部位颏部,上颌最大应力出现在刚性固定面.同时该模型出现微小的位移变化,颅颌面各部分位移随节点力的增大而增大,颅上颌位移由颅底部和验平面向颅顶部逐渐减小,下颌骨的位移由前部到后部逐渐减小,并出现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区及颌骨产生反作用力的影响,且随着加载力的增大,其产生的反作用力和形变随之增大.颏部可能出现变形,下颌顺时针方向旋转.
刘宛鑫王旭霞张文娟董瑞陈云张君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颞下颌关节
上颌骨前牵引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进展
2012年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约有21%的患者是由于上颌后缩而下颌发育基本正常。临床上常用口外上颌骨前方牵引器来矫治替牙期或乳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前牙反[牙合][1]。有临床研究发现经过8~12个月的上颌骨前方牵引矫治,上颌骨可以向前获得约2~4 mm的距离[2]。上颌骨前方牵引矫治器通常利用额、颏、枕等部位作为支抗,施力与上颌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重力的牵引,影响颅面骨缝的改建,刺激上颌骨矢状和垂直向的生长,从而达到矫正上颌发育不足的目的[3]。
席兰兰李涛王旭霞张君
关键词:上颌骨发育不足前牵引三维有限元前方牵引矫治器前方牵引器上颌发育不足
包含颞下颌关节的颅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包括颞下颌关节在内的颅面三维有限元模型。为日后通过前方牵引矫治力的加载,探讨前牵引矫治力及反作用力在颅上颌复合体、下颌骨、髁状突和关节窝内的应力分布。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正常志愿者颅面部,将所获得的DICOM格式的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包含颞下颌关节的颅面部进行网格划分。结果成功建立起包括下颌骨颞下颌关节在内的颅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所建立颅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包含110 770个节点和28 740个单元,其中中上颌骨由76 892个节点和20 387个单元构成,下颌骨由33 878个节点8 353个单元构成。该模型结构相对比较完整,网格质量良好,与生物实体真实结构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包括颞下颌关节在内的颅颌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所建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为日后进行模拟加载试验奠定了基础。
王世雄王旭霞张文娟刘宛鑫赵姝亚陈云张君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颅颌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