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32007) 作品数:12 被引量:88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郭璇 马长红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超声空化及絮体破碎过程的模拟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究利于空化效应的超声条件及超声波破碎絮体机理,基于Matlab平台建立空化气泡模型及2种简化的有限扩散聚集(DLA)絮体破碎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并通过试验分析得到实际絮体破碎模式.结果表明: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空化效应减弱;声能密度的增加导致空化气泡振幅增大,声能密度为7W/m L时气泡振幅可达初始半径的200倍,空化效果较好.低声能密(0.03~3W/m L)和低超声频率(25~40k Hz)处理絮体时,剥蚀作用为主导作用,超声后絮体粒径减小,分形维数增大;声能密度超过3W/m L或频率大于40k Hz,大规模破碎占主导作用,实际絮体粒径减幅小且结构散.40k Hz的超声频率更利于絮体的破碎,作用10min后,絮体粒径减幅达9.8%,分形维数为1.394,结构更加密实. 郭璇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马长红 张洋关键词:超声 空化效应 数值模拟 超声对净水污泥破解效果及其回流对沉后水质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探头式超声波发生器处理某净水厂沉淀污泥,研究不同声能密度及超声时间作用下污泥的SCOD、蛋白质、多糖含量和污泥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超声处理后,污泥平均粒径明显降低,污泥的絮体结构遭到破坏;上清液中的溶出物(SCOD、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随超声声能密度或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作用时间为10min、声能密度为3W/mL的超声处理对净水污泥的破解效果较理想。与无污泥回流工艺相比,回流2%~8%的超声污泥能够显著提高有机物去除率,对UV254和DOC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提高11%和17%。 张洋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孙玉香 续海洋关键词:净水厂污泥 超声处理 污泥回流 三种常见混凝机理为主导条件下絮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2014年 以模拟低浊微污染水为原水,硫酸铝[Al2(SO4)3]为混凝剂,考察了3种常见混凝机理(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为主导条件下絮体的成长过程、二维边界分形维数(Dpf)和比表面积及其与混凝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吸附架桥为主导机理下絮体最大增长速率S(0.951)最快,达到稳定后絮凝指数FI最大(3.7%),二维边界分形维数Dpf最大(1.587),絮体呈块状且絮体间出现孔状间隙,比表面积介于网捕卷扫和电性中和之间[网捕卷扫(83.646m2/g)>吸附架桥(98.808m2/g)>电性中和(116.046m2/g)];FI值、S及Dpf变化与浊度去除率相关性较好,其相关系数分别达0.979、0.982和0.963,同时比表面积大的絮体吸附容量大,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邬艳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王伟强 苏兆阳关键词:混凝机理 分形维数 比表面积 污泥回流比对絮体破碎再絮凝及沉后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铁盐污泥回流处理低浊、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不同污泥回流比对絮体破碎再絮凝特性和沉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污泥回流工艺相比,回流2%~10%的污泥可使絮体的絮凝指数(FI值)大幅提高,但不同回流比条件下的FI值差别不显著;污泥回流使絮体的抗破碎能力有所提高,但破碎后絮体的再絮凝能力明显下降;絮体的成长速率和强度因子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逐渐提高,而恢复因子却逐渐降低。另外,回流2%~8%的铁盐污泥能够显著提高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率,且浊度去除率与絮体恢复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 王伟强 李星 杨艳玲 周志伟 马长红 张洋 邬艳关键词:污泥回流比 滤池反冲水回流混凝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性 被引量:4 2013年 湖库水作为典型的低浊水源水,通常由于低的颗粒物浓度、小的颗粒尺寸、低的碰撞和聚集效率以及有机物更强亲水性,使常规混凝存在处理效果差、药剂用量大、产泥量多和出水残余铝含量高等缺点[1]。 周志伟 杨艳玲 李星 刘永旺 苏兆阳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 超声对净水沉淀污泥絮体特性及对污泥回流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为解决污泥回流强化混凝技术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的问题,取净水沉淀污泥经超声预处理后进行回流试验,考察超声作用后净水沉淀污泥絮体特性的变化及其对回流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后污泥溶液的温度升高,絮体粒径减小,长时间作用后粒径可降至几个?m,且粒径与声能密度呈现相关性;1,5W/mL的超声处理后,絮体Zeta电位降低,比表面积增大,10,15W/mL的超声处理后絮体Zeta电位升高,比表面积有所下降;低声能密度(1W/mL)超声处理后污泥回流可强化混凝效果,30min超声作用后污泥回流的浊度、UV254和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23.12%和10.02%,长时间高声能密度(15W/mL)超声波处理污泥回流后混凝效果反而恶化.超声技术对污泥回流后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的提高,但超声时间和声能密度必须很好控制. 邬艳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苏兆阳 郭璇关键词:超声作用 污泥回流 比表面积 基于Matlab的超声空化场测量与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为探究超声空化机理、明确超声条件对空化效应的影响,采用铝箔腐蚀法,测量了不同条件下槽式与探头式超声装置中空化场分布,在Matlab平台实现了超声空化场的二维可视化,并通过超声基础试验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槽式超声场分布不均匀,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铝箔腐蚀面积减小,空化效应减弱;空化效应在波腹处最明显,高效区面积最大.探头式超声空化场的高效区主要分布在探头轴线附近,随着铝箔与探头距离的增加,空化效应逐渐减弱,低效区面积增加;空化效应随超声波声能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声能密度5W/m L时,腐蚀面积可达80%以上.相同条件下,槽式超声波反应器中超声空化效应较强.超声波声能密度越大,处理后的污泥上清液SCOD越高,破解效果好;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污泥破解程度下降,空化效应减弱. 郭璇 杨艳玲 李星 周志伟 冀思扬 韩星航 王帅 曾庆品 张浩关键词:超声 空化效应 铝箔腐蚀 声场分布 超声声能密度对净水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7年 考察了不同声能密度(0.03,1.0,3.0,5.0W/m L)时超声作用对净水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明确了污泥脱水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较低声能密度(0.03,1.0W/m L)超声作用少于10min时,污泥脱水性能可改善;而高声能密度条件下,无论超声时间长短,污泥的脱水性能均恶化.声能密度越高,污泥上清液中溶出有机物越高,絮体特性变化越明显,污泥脱水性能恶化程度越显著.在较低声能密度时,污泥的脱水性能与溶出有机物和污泥絮体特性变化无关;而在高声能密度(5.0W/m L)时,脱水性能的恶化程度与溶出有机物和絮体Zeta电位密切相关. 张浩 杨艳玲 李星 郭璇 王帅 冀思扬 周志伟关键词:净水厂污泥 脱水性能 超声波 声能密度 污泥回流比对絮体破碎、再絮凝特性及沉后水质的影响 采用铁盐污泥回流处理低浊、微污染水,研究了不同污泥回流体积比对絮体破碎和再絮凝特性和沉后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回流污泥相比,回流2%-1 0%污泥后絮凝指数(FI值)大幅提高,但不同回流比时FI值差别不显著;污泥回流... 王伟强 李星 杨艳玲 周志伟关键词:污泥回流 文献传递 超声波灭活水中微生物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探讨超声波灭菌作用机制,进一步为超声波用于净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支持,试验采用实验室模拟水样,研究了超声功率(250~1 500 W)、频率(25 k Hz和40 k Hz)对大肠菌群灭活效果、超声空化强度和羟基自由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和频率下,在超声功率为250~1 500 W时,大肠菌群灭活率随着功率的增大先逐渐上升,达到1 250 W后,灭活效果变化不明显;相同时间和功率条件下,40 k Hz灭活效果优于25 k Hz.超声空化强度和羟基自由基的产量与灭活率规律相似,超声灭活率随着超声过程中超声空化强度和羟基自由基产量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投加自由基掩蔽剂碳酸氢钠(Na HCO3)掩蔽自由基氧化作用判定羟基自由基在超声灭菌过程中的确产生了灭活作用,但作用比较弱. 杨艳玲 马长红 李星 周志伟 王晓娜 李红灵 续海洋关键词:超声波 灭活 羟基自由基 掩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