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28)

作品数:14 被引量:108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刚周晖张健东黄建盛汤保贵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幼鱼
  • 4篇石斑
  • 4篇石斑鱼
  • 4篇卵形鲳鲹
  • 4篇斑鱼
  • 3篇养殖
  • 3篇饲料
  • 3篇同位素
  • 3篇稳定同位素
  • 3篇军曹鱼
  • 3篇克隆
  • 2篇幼鱼生长
  • 2篇碳稳定同位素
  • 2篇同位素分馏
  • 2篇全长CDNA...
  • 2篇稳定同位素分...
  • 2篇龙胆石斑
  • 2篇龙胆石斑鱼
  • 2篇基因
  • 2篇分馏

机构

  • 9篇广东海洋大学
  • 5篇广东省水产经...
  • 3篇山东省海洋资...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南省水产研...

作者

  • 9篇周晖
  • 9篇陈刚
  • 6篇张健东
  • 5篇王忠良
  • 5篇汤保贵
  • 5篇黄建盛
  • 3篇方玲玲
  • 2篇潘传豪
  • 2篇施钢
  • 2篇董晓慧
  • 1篇罗鸣
  • 1篇郭根喜
  • 1篇谭围
  • 1篇李向民
  • 1篇胡昱
  • 1篇黄小华
  • 1篇孙坤刚
  • 1篇陈傅晓
  • 1篇曾关琼
  • 1篇陶启友

传媒

  • 5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3年
石斑鱼是鲻科、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据《中国鱼类系统检索》[妇中的记录我国石斑鱼亚科共10个属54种,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南海。石斑鱼自然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海域,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已成为海水养殖最名贵的种类之一。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地区开展网箱养殖,80年代起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家开始养殖,徐绍隆等进行了网箱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了成功,随后广东、福建、浙江和海南等地区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网箱养殖。随着石斑鱼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罗鸣陈傅晓刘龙龙李卫东曾关琼谭围李向民
关键词:疾病石斑鱼水产养殖
非诺贝特对卵形鲳鲹PPARα及CPTI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腹腔注射20、50、100 mg/kg的激动剂非诺贝特,用RT-PCR检测肝脏、肌肉中PPARα和CPTI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研究激动剂对卵形鲳鲹PPARα和CPTI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PARα基因表达量50 mg/kg非诺贝特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TI表达量在20 mg/kg组有较高的表达水平(P<0.05);50 mg/kg非诺贝特组中PPARα基因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降低后恢复至初始水平的趋势,CPTI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肝脏组织中,CPTI表达量在注射后30 h达到最高(P<0.05),而在肌肉组织中18 h时达到最高值(P<0.05);非诺贝特组PPARα和CPTI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PBS对照组(P<0.05)。非诺贝特可诱导PPARα基因的表达,但CPTI与PPARα基因表达无较明显的相关性。
方玲玲陈刚王忠良汤保贵张健东黄建盛周晖
关键词:卵形鲳鲹基因表达PPARΑCPTI非诺贝特RT-PCR分析
卵形鲳鲹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RACE-PCR克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Ⅰ,CPTⅠ)c DNA序列全长,并对其编码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鲹CPTⅠ基因(Gen Bank登录号KP987456)c DNA序列全长2 841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2 363 bp,编码787个氨基酸,3'非编码区(URT)335 bp,5'非编码区142 bp;生物信息预测显示CPTⅠ基因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序列,脂溶指数高达85.63,亲水性平均值(GRAVY)为-0.213,具有2个跨膜区螺旋,在第312和367氨基酸残基处存在N-糖基化位点,在19个丝氨酸(Ser)、9个苏氨酸(Thr)和14个酪氨酸(Tyr)残基上可能发生磷酸化;二级结构中α螺旋(Alpha helix)占比例最大,为40.66%;该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卵形鲳鲹CPTⅠ蛋白与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同源性最高,达94%,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金鲷(Sparus aurata)的次之,均为93%,与人(Homo sapiens)、鼠(Mus musculus)等的同源性较低(65%)。
方玲玲王忠良陈刚汤保贵张健东黄建盛周晖
关键词:卵形鲳鲹克隆生物信息分析
共轭亚油酸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是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与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本研究用共轭亚油酸(CLA)添加量为0(CLA0)、0.8%(CLA0.8)、1.6%(CLA1.6)、2.4%(CLA2.4)、3.2%(CLA3.2)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63.57±0.56)g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水平对其生长、体组成及肝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共轭亚油酸对实验鱼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摄食率随着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LA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在CLA2.4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CLA0组(P<0.05)。(2)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CL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除CLA0.8组外,其他各组显著高于CLA0组(P<0.05),肝脂肪含量随着饲料CLA含量的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CLA1.6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CLA3.2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_(18:1n-9)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肝中C_(16:0)和C_(18:0)含量显著高于CLA0组(P<0.05),而C_(16:1n-7)、C_(18:1n-9)和C_(18:1n-7)含量显著低于CLA0组(P<0.05)。CLA2.4组和CLA3.2组肌肉和肝中C_(18:3n-3)和C_(18:2n-6)在显著低于CLA0组(P<0.05)。肌肉和肝中C_(18:2c9,t11)和C_(18:2t10,c12)含量同共轭酸添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且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3)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各实验组均显著高于CLA0组(P<0.05);饲料中共轭亚油酸水平影响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的活性,其中CLA3.2活性最高,均高于其他组(P<0.05);除CLA0.8组的总酯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力低于CLA0组外,其他各组均高于CLA0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适量添加CLA可显著提高
王明辉王际英宋志东李培玉李宝山李忠清孙永智张利民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体组成脂肪代谢
卵形鲳鲹耐低温候选基因△6FAD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卵形鲳鲹△6脂肪酸去饱和酶(△6FAD)的c DNA全长序列,并对其基因和蛋白序列结构特征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及低温下的时序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卵形鲳鲹△6FAD基因c DNA序列全长1 90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 329 bp,3'非编码区431 bp,5'非编码区135 bp,共编码442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无信号肽特征,含有大量蛋白质二级结构和该家族典型的组氨酸富集区及细胞色素b5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卵形鲳鲹△6FAD基因与尖吻鲈、军曹鱼的△6FAD基因在进化关系上最为接近,其次是大菱鲆、蓝鳍金枪鱼和点带石斑鱼,但与斑马鱼、小鼠和人△6FAD基因进化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与环境温度和胁迫时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在降温过程中随温度降低而先缓慢下降后又迅速升高,在不同的低温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时序表达模式:13℃时,随时间延长该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又升高至原来水平的变化趋势,16℃和19℃时则表现出一种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的反馈式调节方式。
韩洪波王忠良陈刚汤保贵张健东黄建盛周晖施纲潘传豪
关键词:卵形鲳鲹CDNA克隆低温胁迫
卵形鲳鲹PPARα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RACE-PCR 克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 α)基因的cDNA 序列全长,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卵形鲳鲹PPAR α 基因(GenBank 登录号KP893147) cDNA 全长1 93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425 bp,共编码474 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为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α 螺旋、β转角、伸展片段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且α 螺旋占较大比例;预测显示,该蛋白有PPARs 基因家族典型的DNA 结合区(DBD)和配体结合区(LBD);序列对比表明,卵形鲳鲹PPAR α 基因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金头鲷(Sparus aurata)、军曹鱼(Rachycentroncanadum)等有较高的同源性(81% - 89%);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在人(Homo sapiens)、鼠(Mus musculus)、鸭(Gallus gallus)、花鲈、大黄鱼、军曹鱼等动物中,卵形鲳鲹的PPAR α 蛋白与军曹鱼的进化关系最为密切(94%),与人(68%)、鼠(68%)、鸭(67%)等的同源性较低.荧光定量分析显示,卵形鲳鲹PPAR α mRNA 在脑、肾脏、肠、脾脏等组织表达水平较高,其次是皮肤、肌肉,在心脏、肝脏中表达量较低.
方玲玲陈刚王忠良汤保贵张健东黄建盛周晖
关键词:卵形鲳鲹克隆
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被引量:35
2015年
利用常规方法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的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评价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为该鱼的营养学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含肉率为74.43%,肌肉中水分含量75.55%,粗蛋白的含量为19.95%,粗脂肪的含量为2.29%,粗灰分的含量为1.24%。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未测色氨酸),总含量为肌肉的17.14%,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为6.71%,占氨基酸总量的39.17%,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21,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6.9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30.95%,其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7.01%和12.39%。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中矿物元素种类丰富,5种常量元素(钾、钙、钠、镁、磷)和5种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硒)均有检出。本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是1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
王际英张德瑞马晶晶李宝山张利民
关键词:肌肉营养成分
不同加工工艺的饲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比较了两种加工工艺对饲料(D1、D2)颗粒物理性状的影响,并用其投喂初始体重为16 g的大菱鲆幼鱼64 d,比较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D2组饲料平均颗粒直径、平均百粒重和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但其吸水性、堆积密度和沉降速度显著低于D1组(P<0.05)。D2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摄食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1组(P<0.05)。大菱鲆对D2组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组(P<0.05),但对粗脂肪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18 h后,养殖水体中N、P含量均有了显著升高,D2组每升水中每千克鱼产生的亚硝酸氮含量显著高于D1组(P<0.05),但硝酸氮和总氮增加量显著低于D1组(P<0.05);D2组活性磷酸盐及总磷酸盐增加量显著低于D1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加工工艺显著影响了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和饲料利用,并对养殖水环境造成了影响。
王际英李宝山王世信孙永智黄炳山张利民
关键词:大菱鲆物理性状养殖水环境
照度对龙虎斑幼鱼行为活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龙虎斑幼鱼在运输、转池、过筛等过程中存在应激严重、怕人畏光、食欲低下、抗逆力差、成活率低等问题。以体长5.64±0.16cm、体质量4.99±0.46 g的龙虎斑幼鱼为实验对象,于室内自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研究幼鱼在0、50、100、200、400、800、1 600、3 200 lx等8种照度下的日常行为及摄食状况,实验周期30 d。结果表明:0、50 lx照度组的幼鱼可快速(1 d)适应环境,状态自由,摄食积极;1 600、3 200 lx照度组适应性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于低水层高密度集群;其余各照度组在10 d后达到完全适应状态。摄食水层随着照度的降低而升高,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0 lx〉50 lx〉100 lx〉200 lx〉400 lx〉800 lx〉1 600 lx〉3 200 lx,且15 d前0、50 lx组的摄食水层高于1 600、3 200 lx照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食水平0~800 lx照度组普遍优于1 600、3 200 lx照度组,且10 d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李国聪陈刚黄建盛张健东周晖施纲潘传豪汤保贵王忠良
关键词:照度
饲料中的玉米蛋白质对军曹鱼幼鱼蛋白质生长的贡献率被引量:3
2013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的玉米蛋白质对军曹鱼幼鱼蛋白质生长的贡献率,并估算军曹鱼幼鱼的碳、氮元素周转时间。试验配制2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对照饲料以鱼粉为蛋白质源,试验饲料在对照饲料的基础上以玉米蛋白质(玉米蛋白粉形式)替代10%鱼粉蛋白质,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1.34±1.54)g的军曹鱼幼鱼24 d后采样,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值测定和数学模型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结果表明:试验组幼鱼的摄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则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幼鱼全鱼碳、氮元素周转半时(以T50表示)(5.72和9.88 d)与对照组(6.03和9.55 d)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肌肉碳、氮元素T50(7.79和10.01 d)与对照组(6.99和9.37 d)均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蛋白质在军曹鱼幼鱼全鱼和肌肉蛋白质生长中的贡献率分别为7.64%和9.62%,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玉米蛋白质对军曹鱼幼鱼蛋白质生长的实际贡献率小于其在饲料蛋白质中所占比例,替代10%鱼粉蛋白质后降低了军曹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碳、氮元素周转速度,如以其替代军曹鱼幼鱼饲料中的鱼粉(不补充必需氨基酸),替代比例应小于10%。
周晖陈刚古滨河董晓慧
关键词:玉米蛋白质贡献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