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394)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建巍秦力维高原崔蓓曹利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CR7:肿瘤治疗及疗效评价中的新靶点被引量:2
- 2012年
- 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表面,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和促进肿瘤侵袭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CCR7使活化的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导负载抗原的(dendritic cell,DC)从肿瘤部位迁移至淋巴组织,在诱导DC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CCR7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胃癌等中表达,而淋巴结中丰富的CCL21则能趋化CCR7阳性的肿瘤细胞向淋巴结转移,直接导致肿瘤的扩散。CCR7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同表达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很有可能成为DC疫苗免疫效果和DC功能评价,以及某些实体瘤淋巴结转移评价乃至治疗的新靶点。
- 郭建巍秦力维马聪
-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CCR7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
- 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型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17年
- 目的构建含小分子肽P1-绿色荧光蛋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用携带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构建靶向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型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10周龄雌性健康C57BL/6 WT小鼠100只。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用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导EAU小鼠模型;实验C57BL/6 WT小鼠尾静脉注射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对小鼠眼前节的炎症情况进行观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C57BL/6 WT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D11c、CD86表型。结果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髓系干细胞的表面标记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建模后C57BL/6 WT小鼠于注射后7~9 d开始发病,12~14 d发病达高峰,16~20 d眼前节炎症自限性减轻,21 d后眼内炎症逐渐消退、自愈;用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建模小鼠EAU发病时间延长,炎症程度减轻;建模后的小鼠脾脏CD11c^+CD86^-细胞数量增加非常明显,经过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治疗后CD11c^+CD86^-细胞数量下降,至治疗后第15天仍未恢复至治疗前水平;EAU建模后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C)百分比下降,经过治疗后成熟DC百分比逐渐增加,在第15天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IRBP诱导的C57BL/6 WT小鼠EAU有治疗作用,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DC等抗原呈递细胞,调节其成熟,从而抑制了EAU的进展。
- 郭建巍秦力维张宁坤曹利群田春雨高原陈洁崔蓓王静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用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诱导EAU模型。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UCMSCs,每日用裂隙灯显微镜对小鼠眼前节的炎症情况进行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D11c、CD86表型。结果建模后的C57BL/6小鼠于注射IRBP后7~9 d开始发病,12~14 d发病达高峰,16~20 d眼前节炎症自限性减轻,21 d后眼内炎症逐渐消退、自愈。HUCMSCs治疗后,建模小鼠EAU发病时间延长,炎症程度减轻,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的小鼠脾脏CD11c+CD86-细胞数量增加非常明显,经HUCMSCs治疗后第9天CD11c^+CD86^-细胞数量接近治疗前水平。建模后小鼠脾脏中CD86+CD11c+/CD11c比值下降,经HUCMSCs治疗后有所回升,但在第15天时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HUCMSCs对IRBP诱导的小鼠EAU有治疗作用,HUCMSCs作用于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抑制了EAU的进展。
- 秦力维张宁坤郭建巍高原王桂琴曹利群田春雨崔蓓王静陈洁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树突状细胞
- MecA、Nuc基因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MecA、Nuc基因的检测,以期选择出一种适合临床的并能简便、快速、准确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方法。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MecA、Nuc基因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结果 FQ-PCR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Nuc基因检出率为75.0%,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1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RSA检出率为72.8%,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MRSA的检测正确率为94.8%。结论 FQ-PCR检测MRSA正确率高,只需要1~2 h即可完成。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 郭建巍齐文峰郝秀红李文军陈昌国张云马志家陈秋圆赵强元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在病毒性角膜炎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为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疱疹病毒病原学快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未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取其泪液或病变区角膜上皮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HSV)1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和EB病毒(EB virus,EBV)的核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9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有54例检测出疱疹病毒核酸,检出率为60.0%;发病后首次就诊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94.7%,明显高于多次发作后就诊的患者(检出率为34.6%),2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后首次就诊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毒为HSV1、EBV和HSV2,多次发作后就诊的患者感染的病毒主要为HSV1和HCMV。5种疱疹病毒中HSV占病毒检出数的74.0%,上皮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30.6%,基质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核酸的检出率为95.1%,基质型角膜炎中疱疹病毒检出率高于上皮型角膜炎(P<0.001)。上皮型角膜炎中HSV1病毒的检出率和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其他病毒;基质型角膜炎中HSV1、HSV2病毒的拷贝数明显高于其他疱疹病毒拷贝数。结论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尽早进行核酸检测以明确疱疹病毒类型及拷贝数,检测结果为进一步的抗病毒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 秦力维廖强华石芊彭秀军曹利群高原郭建巍陈昌国陈秋圆马志家
- 关键词:病毒性角膜炎荧光定量PCR抗病毒治疗
- HPV检测中的自采样——让宫颈癌筛查更有效被引量:5
- 2019年
-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检测是为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目前HPV检测主要由临床医师完成采样,但受受检者经济、知识水平及政策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人群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宫颈癌筛查。与传统临床采样检测相比,HPV自采样检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具有隐私性强、舒适、痛苦小、花费少等优点,其提高了女性参与HPV筛查的积极性。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HPV自采样,并努力将其纳入国家筛查计划,以增加HPV筛查的普及率,从而惠及更多女性。
- 郭秦郭建巍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接受度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眼免疫性疾病的新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指存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非造血细胞来源的细胞亚群,它们不仅具有多潜能分化作用,同时还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MSC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MSC、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和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的基础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做了系统的综述。
- 秦力维高原郭建巍
- 关键词:免疫抑制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
- 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及MLH1基因多态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索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的分子靶标及辨识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胃肠道肿瘤的中医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分院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期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分别对1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肠道肿瘤组)和80名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组)发放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问卷,采用被调查者自填问卷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用Sanger测序进行错配修复基因MLH1 SNP检测。结果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60岁以上人群罹患胃肠道肿瘤的概率高于60岁以下人群。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区别,所有胃肠道肿瘤患者均表现为气虚质(P<0.0001),其他主要的体质类型分别为阳虚质(P<0.0001)、痰湿质(P<0.0001)和湿热质(P<0.0001)。MLH1基因检测胃肿瘤患者和肠肿瘤患者等位基因A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MLH1-1151T>A(rs63750447)突变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为主的混合偏颇体质,大多数患者具有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MLH1基因检测胃肠道肿瘤人群中等位基因A的携带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MLH1-1151T>A突变者为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以气虚为主线索,通过中医药调整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的气、血、痰平衡,是中医防控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一条途径。
- 郭建巍郭丹陈亮顾景辉林楠廖强华苏霄翔兰小琴孙雪平王琳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中医体质错配修复基因MLH1
- 靶向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及其在小鼠脾脏内的定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用携带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MSC,使MSC具有靶向性,将靶向MSC注入小鼠体内后观察MSC在小鼠脾脏的定位及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用组织片贴壁法培养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尾静脉将转入P1-GFP融合基因的MSC注入小鼠体内,18 h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FP在小鼠脾脏的定位。结果培养的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MSC感染含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18 h后MSC开始出现绿色荧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增强,72 h达高峰。靶向MSC表达髓系干细胞的表面标记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将靶向MSC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18 h后小鼠脾脏出现大量GFP阳性细胞,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P1-GFP融合基因的靶向MSC,靶向MSC成功定向脾脏,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可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 秦力维张宁坤路平彭秀军王桂琴高原曹利群崔蓓郭建巍
- 关键词:靶向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脾脏
- 基于蓖麻毒素B链的新型黏膜免疫佐剂设计及靶向效果初步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抗体3E1,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基因工程合成后,动物实验评价绿色荧光蛋白在基于RTB活性肽靶向下在体内的分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不同肽的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实现肽-GF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动物实验评价小鼠舌下口服肽-GFP融合蛋白后GFP在体内的分布。结果: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单抗3E1与RTB相互作用的空间构象,判定出四个活性区域,构建了4个含不同活性肽的GFP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高纯度蛋白;经舌下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证实,P1-GFP免疫组GFP和CD11c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P1-GFP初次免疫后,GFP主要分布于空肠,再次免疫后,GFP主要集中于回肠、肠相关淋巴组织和小肠PP结;初次免疫后CD11c+细胞主要分布于肠系膜淋巴结,胃和空肠,再次免疫后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11c+细胞不再占优势,空肠中CD11c+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基于RTB的活性肽P1与GFP融合蛋白口服免疫小鼠后,P1-GFP经P1肽的导向,初次和再次免疫后GFP在体内的分布不同,再次免疫后范围更广。P1的导向使GFP直接进入小肠PP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两个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诱导及效应部位,利于免疫应答的发生。
- 郭建巍秦力维冯健男付凯飞王珍光赵强元
- 关键词:黏膜免疫小分子肽靶向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