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2002C3060)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韩忠朝陈运贤钟雪云陆英管慧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梗死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集落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集落刺...
  • 2篇粒细胞巨噬细...
  • 2篇粒细胞巨噬细...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巨噬细胞
  • 2篇巨噬细胞集落...
  • 2篇集落
  • 2篇集落刺激因子
  • 2篇梗死
  • 2篇骨髓
  • 2篇大脑
  • 1篇动员
  • 1篇髓细胞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作者

  • 2篇陆英
  • 2篇钟雪云
  • 2篇陈运贤
  • 2篇韩忠朝
  • 1篇陈嘉榆
  • 1篇黄雪菲
  • 1篇管慧红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死(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背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强有力的动员剂,已经证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同时动员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能力。目的:观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脑梗死部位,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01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实验部和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只。方法:两组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脑梗死模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于复制缺血脑梗死模型后1h腹腔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0μg/kg)。对照组于术后1h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①术前及术后24h,48h,1周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计算体质量减轻率_并对大鼠进行神经病学分级。分级标准:0级:正常_1级:对侧前肢屈曲_2级:提尾时,对侧前肢抓力减弱_3级:自主运动无方向性,提尾时向对侧旋转_4级:自主运动时,向对侧旋转。②将两组大鼠各取15只,分别于术后24,48h和1周开颅取脑,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4阳性细胞浸润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体质量减轻率,神经病学分级,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变化,CD34阳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纳入动物200只,造模成功180只,造模后1~7d死亡48只,存活132只,随机选择12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测定、神经病学分级:术后24h,48h两组大鼠体质量减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体质量减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为(10.5±8.2)%,(17.8±7.1)%,P<0.05]。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的神经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梗死灶体积:�
陈运贤陆英钟雪云陈嘉榆韩忠朝
关键词:大脑梗塞自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死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大鼠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 ,1h后腹腔注射G -CSF 6 0 μg/kg。TTC、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脑梗死灶体积、病理改变及CD34阳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G -CSF治疗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其病理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 ;脑梗死部位出现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浸润 ,并有CD34阳性呈锥状并且带有突起的神经样细胞生长 ,对照组未发现CD34阳性细胞。结论 :G -CSF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梗死程度 ,减少脑梗死体积 ,其机理可能是G -CSF对缺血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并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 ,促进脑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陈运贤陆英钟雪云欧瑞明管慧红黄雪菲韩忠朝
关键词:大脑梗死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