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A409)
- 作品数:1 被引量:19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东利王莹葛红星李健梁忠秀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被引量:19
- 2014年
- 为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 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1个凡纳滨对虾对照组和4个不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2.0、4.0、6.0和10.0 mg/L)胁迫组,亚硝酸盐氮暴露20 d,于凡纳滨对虾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观察到在感染后9~24 h各实验组出现死亡高峰,濒死对虾表现出与AHPN相同的临床症状,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出现死亡,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4%、8%、16%和24%。其中,4.0 mg/L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与2.0 mg/L实验组差异不显著(>0.05),但显著低于6.0和10.0 mg/L实验组(<0.05)。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对照组、2.0和4.0 mg/L组凡纳滨对虾血清AL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6.0和10.0 mg/L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持续上升。对照组和2.0 mg/L实验组对虾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先上升,96 h后开始下降,4.0、6.0和10.0 mg/L实验组AST活性持续升高。对照组、2.0和4.0 mg/L实验组对虾ALP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和10.0 mg/L实验组对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持续降低。对照组对虾溶菌酶(LSZ)活性在各取样时间点显著高于6.0和10.0 mg/L实验组(<0.05),而与2.0和4.0 mg/L实验组差异不显著(>0.05)。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胁迫能降低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增加其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为预防AHPNS的暴发,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应控制在4.0 mg/L以下。
- 葛红星李健陈萍葛倩倩梁忠秀李东利王莹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溶酶体酶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