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6-004-03)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宫敬吴海浩邓道明吴长春尹铁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段塞流
  • 3篇水合物
  • 3篇气井
  • 3篇两相流
  • 2篇严重段塞流
  • 1篇大直径
  • 1篇堵管
  • 1篇段塞
  • 1篇对立
  • 1篇信号
  • 1篇液滴
  • 1篇油基
  • 1篇油气混输
  • 1篇油气集输
  • 1篇油水
  • 1篇油水乳状液
  • 1篇油嘴
  • 1篇柔性管
  • 1篇乳状液
  • 1篇深海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国际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东方雨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9篇宫敬
  • 4篇吴海浩
  • 3篇邓道明
  • 2篇尹铁男
  • 2篇吴长春
  • 2篇王智
  • 1篇杨云涛
  • 1篇王智
  • 1篇吕晓方
  • 1篇孙长宇
  • 1篇李楷
  • 1篇李文志
  • 1篇陈光进
  • 1篇丁麟
  • 1篇王玮
  • 1篇李文庆
  • 1篇于达
  • 1篇王莹
  • 1篇陈曦
  • 1篇陈俊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防聚剂水合物浆液在循环管路中的性能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高压循环管路对含防聚剂的油-水-气体系形成的水合物浆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循环时间的延长,含Zjj2防聚剂的水合物浆液的流量逐渐下降至趋于稳定,表观黏度不断增大至趋于基本不变,未出现堵塞管路的现象;生成的水合物以小颗粒形态均匀分散在乳液中,水合物浆液停工前、后的形貌相同,稳定性较好;油-水-气体系中水含量越高,含Zjj2防聚剂的水合物浆液的流量下降程度越显著,表观黏度越大;与分别含Span20和Zjj1防聚剂的水合物浆液相比,含Zjj2防聚剂的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最低、流动性最好。
李文志陈光进孙长宇穆亮陈俊杨云涛
关键词:防聚剂水合物表观黏度
天然气油基水合物浆液流动实验被引量:18
2014年
为了解决高压油气混输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问题,利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建的中国首套高压(设计压力15 MPa)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环路进行了天然气油基水合物浆液流动实验,探究了压力、流量等因素对天然气水合物浆液流动、堵管趋势以及堵塞时间的影响,并利用实时在线颗粒粒度仪监测了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生成过程中体系内天然气水合物颗粒粒径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压力越高,天然气水合物堵管时间越短,天然气水合物的堵管风险增大;增大流量可以减缓天然气水合物堵管趋势,降低天然气水合物堵管的概率,但存在"临界最低安全流量"现象,即当流量大于某值时,天然气水合物不会发生堵管,流体以浆液的形式在环路中流动。反之,则会发生天然气水合物堵管事故;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颗粒的粒径(弦长)分布会发生显著变化,天然气水合物颗粒间的聚并是导致天然气水合物浆液发生堵管的主要原因。
吕晓方王莹李文庆王麟雁丁麟高峰宫敬
关键词:堵管粒径分布
天然气井井口油嘴的两相流动特性及流量预测被引量:6
2013年
对于多数气井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液体,因此气井所生产出的石油流体会以气液两相的流动形式通过油嘴。本文在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相间滑移的概念及经验关系,提出了新的过油嘴两相流的临界/亚临界流动判断准则,及考虑滑移影响过油嘴质量流量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方法。为验证算法的适用性和准确程度,对已经投产的中国南海某气田9口气井在不同生产年份(三年内)的共118组生产数据进行对比,总体来说,本文所推导的模型略微低估了产量,大体上比实测产量偏小7%~8%。
王智宫敬吴海浩吴长春
关键词:气井两相流油嘴数学模型
高压水合物/蜡沉积实验环路的设计与建设被引量:18
2011年
针对深海开发海底管道流动安全保障领域内的研究,设计并建设了一套高压水/蜡沉积合物实验环路。通过借鉴国内外著名环路的设计优点及结合自身课题的研究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创新,其设计功能为既可进行水合物浆液的单相、多相流动实验,也可进行多相流动蜡沉积实验,为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套可以同时实现此两项功能的高压实验环路。该套实验装置不仅耐压程度高(15MPa),温控范围较广(-10~100℃),测试段管径可换(2.54 cm与5.08 cm),整体设计合理以及测量仪表精密,而且还引进了包括FBRM(在线颗粒分析仪)在内的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实验仪器,使得此实验装置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水平,可应用于水合物浆液多相管流规律和蜡沉积规律的科研工作。
李文庆于达吴海浩李清平姚海元宫敬季超
关键词:水合物蜡沉积
油气混输管道段塞流稳态计算模型被引量:5
2011年
在石油工业中油气混输管道中的段塞流的水力计算一直是多相流管道稳态工艺计算中的难点。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段塞流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段塞流的压力梯度进行模拟,在油气混输管道的水力计算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尹铁男李清平宫敬邓道明张金波王磊
关键词:两相流段塞流油气混输
柔性管段对立管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严重段塞流是深海混输立管面临的流动安全问题之一,开展混输立管严重段塞流研究对立管的流动安全及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立管系统实验装置及改造后的混合立管系统实验装置上进行的不同工况下的严重段塞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柔性管严重段塞流特性不同于垂直管段。在立管总高度相等条件下,利用L型立管和混合立管的流型图、压力、周期和液塞等数据分析了柔性管的存在与否对立管严重段塞特性的影响。相对于L型立管,柔性管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严重段塞流I的范围,同时使立管底部最大压力增大约15%~20%,严重段塞周期减小约12.09%,液塞长度减小约1.38%,液塞速度增加约2.93%。在立管总高度等几何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对柔性管跨度和长度变化对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柔性管跨度对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影响较小;柔性管长度增加,会同时增大严重段塞流的周期和立管底部最大压力。
王平宫敬李清平邓道明马亮彭明
关键词:严重段塞流周期柔性管
天然气凝析液长距离管道稳态水力热力计算被引量:8
2013年
针对长距离天然气凝析液管道输送相间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等问题,基于多相流及化工热力学理论,建立稳态条件下水力热力计算方法.结合两相管流的机理模型与相平衡计算,采用简化的能量方程,耦合水力热力,通过逐段循环迭代确定压力、温度、持液率等.通过闪蒸计算,得到指定温度、压力的气、液组成.利用简化的Barnea流型判别方法判断流型,由各流型下的流动机理模型计算相应的摩阻,持液率及气、液相速度.管道模拟结果表明:文中求解方法稳定可靠;精度与现场数据接近,能够满足大型管道工程需要.
王智宫敬尹铁男吴长春
关键词:两相流
不可视环境下用声音信号测定间歇频率的新方法
2012年
针对不可视环境下的气液两相流动,开发了分析声音信号的方法,利用这两种流型下声音信号的特点来辅助辨识分层流流型和间歇流流型。由于声音信号采集频率高,对管内流体流动的变化更加敏感,故其不但能准确地反映出间歇流的周期波动特性,而且还能通过及时地捕捉由液塞通过时造成的声音信号的振幅变化来准确地确定间歇频率;此外,通过对声音信号的分析,分别得到了间歇频率随液体折算速度和气体折算速度的变化规律。
张宇李晓平周军王鹏宇段纪淼刘慧姝宫敬
关键词:气液两相声音信号分层流间歇流
虚拟流量计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深水油气田开发水下生产系统中安装水下多相流量计进行计量,不仅采购成本及安装费用高昂,而且其日常的校准及维护工作在深水条件下很难操作。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套可为多口气井同时进行产量计量的虚拟流量计系统。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物理模型及计算方法,并分析了该系统计算的准确性。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在我国南海某水下气田试运行期间计算的气相流量与流量计测量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大多在5%以内,可以满足一般日常生产的需求。
吴海浩王智宫敬李清平
关键词:气井
基于D-S理论的多模型凝析气井流量算法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走向深海,虚拟流量计逐渐成为水下油气井产量计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核心是流量计算模型。介绍了虚拟流量计的井筒和油嘴模型,并基于跨接管的流动特点建立了跨接管流量计算模型。根据D-S证据理论建立了各流量模型的权重提取模型,并利用Dempster法则对各模型权重进行融合处理,最终得到基于D-S理论的凝析气井流量融合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融合模型在整体上有效提高了流量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且对短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为水下虚拟流量计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艳芝吴海浩宫敬
关键词:D-S理论气井流量计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