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61007)

作品数:12 被引量:158H指数:8
相关作者:王建林常天军李鹏王忠红沈振西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农牧学院中国科学院河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有机碳
  • 6篇土壤
  • 5篇植被
  • 5篇表层土
  • 5篇表层土壤
  • 5篇层土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活性有机碳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碳贮量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贮量
  • 3篇拉轨岗日
  • 3篇高寒草原
  • 3篇草原
  • 2篇有机碳分布
  • 2篇碳密度
  • 2篇土壤活性
  • 2篇土壤活性有机...

机构

  • 11篇西藏农牧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西学院

作者

  • 11篇常天军
  • 11篇王建林
  • 9篇李鹏
  • 8篇王忠红
  • 7篇钟志明
  • 7篇欧阳华
  • 7篇沈振西
  • 3篇方华丽
  • 3篇成海宏
  • 1篇许耀照
  • 1篇陈修斌
  • 1篇李鹏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30
2009年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平均碳密度方法,估算了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17类草地植被的碳贮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17类草地植被总面积为8205.194×104hm2,总碳贮量为189.367Tg(1TgC=1012g),平均碳密度为2307.895kgC/hm2,不同植被类型差异较大,在395.977~20471.161kgC/hm2之间波动;(2)从草地类型分布看,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西藏分布面积最大的2类草地,分布面积占西藏草地总面积的70.210%,又是西藏草地碳贮量的主要贮库,碳贮量占西藏草地总碳贮量的79.393%;(3)在空间分布格局上,随着自藏东南向西北的延伸,草地植被总碳密度逐次降低,这一水平分布格局与西藏独特的水热分布相一致;碳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因地区而异,但各地区均以高寒草甸或高寒荒漠的低碳密度为终点,表现出"殊途同归"的特征。
王建林常天军李鹏成海宏方华丽
关键词:植被碳贮量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根据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以降水量为主要驱动力的东西样带和以气温为主要驱动力的南北样带内植被土壤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这一区域植被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北样带内(北纬28°46′-31°40′),植被碳密度首先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纬度达到约北纬30°16′处,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0.8731 kg·m^-2,之后,则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植被碳密度总体上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的分布特征;在东西样带内(东经80°02′-91°50′),植被碳密度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南北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在东西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南北样带内植被碳密度先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年均气温达到约-1.5℃、年均降水量达到约497.0 mm时,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1.329 6 kg·m^-2,之后,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在东西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也先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年均气温达到约0.7℃、年均降水量达到约409.0 mm时,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1.208 3 kg·m^-2,之后,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南北样带和东西样带内的植被碳密度分布均是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年均降水量的作用大于年均气温。
王建林欧阳华王忠红常天军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气候因子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本文以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影响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61±0.31 g·kg^-1; 影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地形因子是海拔和坡度, 植被因子是0~10 cm、10~2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 物理因子是0~10 cm、10~20 cm土壤含水量和0~20 cm土壤容重, 化学因子是土壤全钾含量。其中0~10 cm、10~20 cm土壤含水量和0~20 cm土壤容重影响达显著水平。在海拔4 421~4 598 m范围内, 随着海拔升高, 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分布特征。
王建林欧阳华王忠红常天军李鹏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地形因子植被因子青藏高原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的碳密度与碳贮量被引量:28
2007年
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估算藏北高寒草地植被碳密度和碳贮量。结果表明:1)藏北高寒草地总面积约39.059×106 hm2,植被地上平均碳密度12.158±4.7 g.m-2,植被地下平均碳密度84.458±20.38 g.m-2,植被地上部碳贮量5.171±0.95 Tg,植被地下部碳贮量25.223±2.96 Tg,植被总碳贮量为30.394±3.91 Tg;2)不同草地组间植被碳密度和碳贮量差异显著。其中不同草地组间植被碳密度以丛生禾草组碳密度值最低,地上和地下碳密度分别为6.13±1.51 g.m-2和26.04±5.8 g.m-2,具灌木的半灌木组碳密度最高,地上和地下碳密度分别为31±3.4 g.m-2和244.59±6.9 g.m-2;而不同草地组间,草地植被碳贮量以小莎草组最大,植被地上和地下碳贮量分别为2.24±0.32 Tg和9.52±0.89 Tg,半灌木组碳贮量最小,其地上和地下碳贮量分别为0.012 4±0.002 Tg和0.098 1±0.002 Tg。3)藏北高寒草地分布各县(区)碳密度和碳贮量的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从碳密度来看,革吉县、札达县、噶尔县和措勤县碳密度较高,植被平均碳密度分别相当于藏北平均植被碳密度的1.76,1.47,1.11和1.06倍,从碳贮量来看,碳贮量集中分布于双湖特别区、札达、尼玛、日土、革吉和改则6县(区),六县(区)草地植被碳贮量为25.2±2.31 Tg,占藏北总植被碳量的82.89%。
常天军王建林李鹏成海宏方华丽
关键词:碳密度碳贮量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为例被引量:19
2009年
对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平均为(2.4986±0.7864)g/kg,占表层土壤有机碳的(12.7926±21.00)%。在海拔4424~4804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分布特征,有机碳活度也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分布特征。影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关键的环境因子是地上生物量、0~10cm地下生物量、30~40cm地下生物量、20~30cm土壤含水量、0~20cm土壤容重、20~40cm土壤容重和土壤全N量;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活度最关键的环境因子则是植被盖度、20~30cm地下生物量、0~10cm土壤含水量、10~20cm土壤含水量、20~30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K和土壤全N量。
王建林欧阳华王忠红常天军李鹏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影响因素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09年
对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密度平均为5.0028±1.1037kg/m^2,变异系数21.96%;在拔4421~4598m内,随海拔升高表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分布特征;与地上及10-20cm土层生物量、20—30cm含水量、土壤有机质、速效N、全N和全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20—40cm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影响其的第1因子是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20.30cm地下生物量和20~30cm含水量,第2因子是0—20cm和20~40cm容重及全P量,第3因子是有机质含量和速效N含量,第4因子是0—10cm地下生物量,累计贡献率92.83%。
王建林欧阳华王忠红常天军李鹏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
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0年
为揭示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不同海拔高度取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指标,现场调查植物物种数、土壤类型等,研究了该区域0~20cm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5.1625±1.2786kgm-2,变异系数24.77%。在海拔4424~4804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植被盖度、30~40cm地下生物量、10~20cm土壤含水量、海拔高度、坡度、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而与0~10cm土壤含水量、30~40cm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和土壤速效N呈负相关关系,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关键的环境因子是30~40cm地下生物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N含量。
王建林欧阳华王忠红常天军李鹏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有机碳影响因素
荒漠化地区温室黄瓜水肥耦合效应量化指标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灌水量、氮肥、钾肥的耦合效应对黄瓜的影响,得到黄瓜产量对三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因素影响黄瓜产量的顺序为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H2O与N、H2O与K2O、N和K2O在低于0.500和1.682、0.500和0.501、1.682和-1.351水平时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分别高于以上水平时又会呈负相关关系。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黄瓜最高产量达88.74thm-2时,相对应的灌水量、施氮量、施钾量分别为1620m3hm-2、1070kghm-2、682kghm-2。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张东昱陈修斌张文斌许耀照闫芳
关键词:温室黄瓜水肥耦合
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9年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本文以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平均为0.8435±0.6048 kg/m^2,变异系数71.69%。在海拔44244-804 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碳密度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分布特征。影响植被碳密度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植被高度、0—10 cm地下生物量、10—20 cm地下生物量、0—40 cm土壤含水量、0—20 cm土壤容重2、0—40 cm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速效氮含量。
王建林欧阳华王忠红常天军李鹏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高寒草原植被碳密度影响因素
西藏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梯度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西藏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以水分为主要驱动力的东西样带和以温度为主要驱动力的南北样带内采集土样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8°46′-31°40′N的南北样带内,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纬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则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的分布特征。在80°02′-91°50′E的东西样带内,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经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则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出东西低、中间高的分布特征。影响南北样带内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是年均气温,而影响东西样带内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则是年均降水量。
王建林欧阳华王忠红常天军李鹏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