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100)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宏伟肖丽玲廖选李升红张雅丽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干细胞
  • 4篇细胞
  • 3篇创面
  • 2篇血管
  • 2篇愈合
  • 2篇增殖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移植
  • 2篇脂肪源性
  • 2篇脂肪源性干细...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溃疡
  • 2篇护理
  • 2篇分化
  • 2篇负压
  • 2篇创面愈合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形成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机构

  • 9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刘宏伟
  • 3篇李升红
  • 3篇廖选
  • 3篇肖丽玲
  • 2篇黄海玲
  • 2篇曹凤
  • 2篇刘晖
  • 2篇程飚
  • 2篇张雅丽
  • 1篇吴帆
  • 1篇肖静
  • 1篇付小兵
  • 1篇佘文莉
  • 1篇徐媛
  • 1篇陈苑雯
  • 1篇王婧薷
  • 1篇卢金强
  • 1篇张志丹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介质对脂肪干细胞活性短期保存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10%富血小板血浆(PRP)、10%人血清、生理盐水对脂肪干细胞(ADSC)活性的影响,确定其适宜的保存环境。方法分离培养ADSC,将ADSC分别保存于10%PRP、10%人血清、生理盐水中,在室温下放置2 h,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成骨分化能力和成活率,确定ADSC的适宜保存介质。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DSC在10%PRP、10%人血清中表现出较高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且这两组细胞成活率均较生理盐水组高,其中10%人血清组细胞成活率最高,能够达到78.08%,其次为10%PRP组,为75.68%。生理盐水组成活情况最差,为62.34%。结论10%人血清最适合ADSC的短期保存。
吴引弟刘宏伟
关键词:干细胞血清富含血小板血浆
血管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与创面愈合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7年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又高度协调的过程,血管新生是这一过程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创面愈合中,新生血管作为肉芽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生长提供充足血供。因此,新生血管形成的时间、多寡及质量直接影响到创面愈合的结局和转归。尽管创面愈合中新生血管的来源仍有争议,但绝大部分研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形成的重要细胞之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出芽又是形成新生血管的关键过程之一,因此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
芦阳刘宏伟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创面愈合新生血管形成旁分泌自分泌肉芽组织
低能量激光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尽管目前针对皮肤创面的治疗方案多样,如创面清创术、负压吸引技术、生长因子应用等,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存在治疗时间偏长、费用过高等问题。难愈性创面如糖尿病足溃疡、压迫性溃疡和辐射溃疡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满足患者的真正需求。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激光以后,Franca等[1]通过激光治疗小鼠口腔黏膜炎发现,激光照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减轻难愈性溃疡的炎症反应,之后陆续发现激光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
吴引弟(综述)刘宏伟
关键词:慢性创面辅助治疗方法负压吸引技术激光照射治疗难愈性创面压迫性溃疡
屈肌离断联合肌皮瓣转移修复强直性体位患者褥疮的疗效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屈肌离断联合肌皮瓣修复强直性体位患者褥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7年7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截瘫后强直性体位不同部位压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0—78岁,平均68岁。压疮创面范围为3cm×3cm~15cm×11cm。骶尾部压疮8例,大转子压疮4例,坐骨结节压疮3例。根据褥疮大小及位置选择邻近肌皮瓣修复,同时联合行高选择性解除屈髋屈膝肌肉手术,保障创面无张力缝合,术后予负压封闭引流(VSD)持续吸引,术后保持体位合理制动至创面愈合拆线。术后观察局部皮瓣下血肿、皮瓣张力、血运(包括皮瓣质地、颜色,弹性等)、创面愈合情况、褥疮是否复发、供区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12例一次手术修复后褥疮创面愈合;2例因屈髋屈膝肌肉未解除,肌张力极高,关节僵硬,肢体运动时强烈阻力,屈肌反射过强,伤口不愈合,经二次手术愈合;1例因术后肢体被动移动,致使体位不当切口张力过大裂开,经二次手术修复愈合。所有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存活良好,创面完全封闭愈合,且伤口外形、皮瓣质地、色泽及弹性恢复良好,术后18d拆除缝线后,患者满意出院。屈肌离断联合肌皮瓣修复强直性体位褥疮创面愈合率达100%。出院后常规褥疮护理,随访未出现新的褥疮。皮瓣供区经自体皮片修复后愈合良好。结论屈肌离断联合肌皮瓣转移修复强直性体位褥疮减张效果显著,加速创面愈合,提高愈合率。
黄苏廖选李升红张志丹卢金强肖丽玲刘宏伟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封闭负压引流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探讨ACE在维持ESCs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差速贴壁法获得10例儿童的ESCs,进行离体培养,检测ACE在ESCs的表达。用XTT法检测不同浓度(1×10^-5、1×10^-6、1×10^-7、1×10^-8mol/L)ACEI卡托普利对ESCs增殖的影响;体外创伤模型观察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6、12、18、24h各时间段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10的表达观察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分化的影响。结果培养的细胞经β1-整合素和K19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83.55%细胞为双标记阳性细胞,即ESCs。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Ft)结果显示ESCs表达ACE。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培养的细胞ACE阳性率为74.2%。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ESCs的增殖(P〈0.05),且在第5天达到峰值。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和克隆能力(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并不影响K10的表达(P〉0.05)。结论ACE通过影响ESCs的增殖,迁移从而影响皮肤的损伤修复和自我更新。
肖静刘宏伟程飚肖丽玲徐媛李升红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增殖迁移分化
Nanofat自体脂肪移植术改善面部瘢痕的疗效及护理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通过研究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改善面、颈部瘢痕中的应用,探讨其改善面、颈部瘢痕外观与皮肤组织质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40例,进行自体纳米脂肪填充术,运用肿胀麻醉技术在患者腰腹部、大腿外侧抽取脂肪,通过清洗、静置去除多余油脂及肿胀液后进行纳米技术处理,得到的纳米脂肪填充至患者额部、面颊部、颈部瘢痕处。术前进行围手术期宣教,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进行创面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纳米脂肪移植的存活率是整个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协助保障手术的成功。结果:40例患者纳米脂肪填充术后愈后良好,满意度高。面颈部瘢痕质地变软,3个月后瘢痕颜色变浅,且未凸出于皮肤表面,个别痤疮所致的瘢痕皮肤肤质也变得细腻有光泽,痤疮凹陷及颜色变浅,炎症减轻。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且术后填充部位均未出现团状或条索状硬结。结论:纳米脂肪填充术具有创伤小、受区形态均匀自然、可终生存活等优势,术后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面、颈部瘢痕,患者满意度高。
曹凤佘文莉黄海玲刘晖张雅丽刘宏伟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面部瘢痕护理
几种再生医学技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衰老是机体的自然进程,皮肤老化是机体衰老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老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内源性(遗传、病理生理、心理等)及外源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等)的影响.内源性老化主要由遗传决定,常与机体其他器官共同发生,表现为皱纹产生、皮肤下垂和干燥.紫外线(UV)照射(光老化)是外源性皮肤老化的关键因素,长期接触UV的皮肤表现为粗糙、皱纹深乱、失去弹性,常伴有色素沉着或脱失[1].
王婧薷刘宏伟付小兵
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面部年轻化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术中颗粒脂肪无菌低温保存技术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2
2016年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是将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与脂肪细胞混合,联合注射移植[1-2]。该技术涉及到细胞的分离、提取、运输和保存等一系列操作程序,不同于普通脂肪移植获取脂肪后马上进行移植注射。
黄海玲陈苑雯廖选张雅丽曹凤刘晖刘宏伟
关键词:脂肪移植脂肪源性干细胞抽脂术护理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角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角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Wistar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BMSCs中AngⅡ分泌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成角质诱导后BMSCs中角蛋白10(K10)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法检测AngⅡ、AngⅡ1型受体(AT1)阻滞剂Losartan、AngⅡ2型受体(AT2)阻滞剂PD123319及其下游信号分子阻滞剂对BMSCs成角质诱导后K10阳性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CD29和CD90阳性表达率均在99%及以上,CD34、CD45阳性表达率均低于2%.AngⅡ在细胞上清液中的浓度随培养时间增加呈递增趋势(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添加AngⅡ的成角质诱导组中BMSCs的K10阳性百分率在7d和14 d分别为69.02%和82.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添加Losartan及下游信号分子阻滞剂SB203580、AG490、SP600125后,K10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AngⅡ可显著提高BMSCs向角质细胞的转化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酪氨酸激酶2/3(JAK2/3)、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与AngⅡ介导的作用密切相关.AngⅡ促进BMSCs向角质细胞转化可能是其促进创面上皮化的机制之一.
吴帆刘宏伟程飚肖丽玲李升红廖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角质细胞创面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