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878)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朴大勋姜峰奇侯国伟刘晓菲姜涛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肠癌
  • 3篇异基因
  • 3篇基因
  • 3篇大肠
  • 3篇大肠癌
  • 2篇移植物抗肿瘤...
  • 2篇直肠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效应
  • 2篇结直肠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效应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调节性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移植物抗宿主...
  • 1篇异基因干细胞
  • 1篇异基因干细胞...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朴大勋
  • 4篇姜峰奇
  • 3篇侯国伟
  • 2篇刘晓菲
  • 2篇朱跃坤
  • 2篇朱安龙
  • 2篇赵志威
  • 2篇姜涛
  • 2篇姜涛
  • 1篇王剑冰
  • 1篇姚霆
  • 1篇王维
  • 1篇王宁
  • 1篇王宁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的进展
2012年
利用异基topoleticstem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中的移植物抗肿瘤反应(graft-versus-tumoreffect,GVT)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如肾癌、结直肠癌、胃癌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伴随其严重的并发症一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
姚霆朴大勋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技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STC患者的治疗,通过收集术前临床基本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Wexner便秘评分2项指标来进行术后长期随访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对比分析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手术相关性死亡。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时间为120~190min,手术出血量40~100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4~48h,住院时间8~15d,切口平均长度5cm,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0~170min,手术出血量80~140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48~96h,住院时间12~18d,切口平均长度20cm,术后6个月时排便可控制在4次/d左右,胃肠质量评分可接近正常人。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治疗STC安全有效优于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术。
朱跃坤姜峰奇朴大勋朱安龙姜涛王宁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慢传输型便秘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
脾细胞移植诱导大鼠小肠移植微嵌合体形成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脾细胞输注移植促进微嵌合体形成与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制备供体大鼠的脾细胞悬液,于移植前四周将脾细胞悬液经舌静脉注入受体大鼠体内,行同种异体节段性小肠移植,PCR技术检测雌性受体外周血及皮肤Y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段证实微嵌合体形成,通过移植肠段病理组织学变化观察急性排斥反应与微嵌合体形成的关系。结果大鼠接受小肠移植后的存活时间显示,对照组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为7.1±1.2d,显著少于实验组的18.4±3.6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先经脾细胞输注的实验组小肠移植受体的微嵌合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嵌合体阳性的受体急性排斥反应较嵌合体阴性者轻。结论脾细胞输注移植可促进小肠移植嵌合体形成,微嵌合体形成可诱导大鼠小肠移植的免疫耐受。
姜涛姜峰奇朱跃坤朱安龙朴大勋
关键词:微嵌合体脾细胞输注免疫耐受小肠移植
结直肠癌的分子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患者就诊时大多处于中晚期,部分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部分患者术后很快发生复发或转移,对这部分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分子治疗策略显示出极大的前景。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GF)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和一种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已经使癌症的治疗进入了一个特定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姜峰奇朴大勋
关键词:分子治疗结直肠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靶向治疗手术治疗机
脾加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大肠癌的效果及其对嵌合体水平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以接种CT26大肠癌细胞的BALB/c×C57BL/6杂交Fl代雌性小鼠为受鼠,以健康雌性Fl、雄性C57BL/6、雄性C3H小鼠为MHC全相合、半相合、不相合供鼠,观察移植后的抑瘤情况;另设5只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为监测组,用来作嵌合体的分析,观察各组GVHD的情况。结果:经化疗预处理的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肿瘤明显缩小,与单纯化疗未进行移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于移植3周后达完全供者植入,于移植后第10天左右出现纳差、倦怠、步态不稳、脱毛、腹泻、体重明显下降等GVHD的症状。结论:化疗预处理联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能对CT26大肠癌细胞产生GVT效应,并伴随着GVHD及嵌合率的变化。
侯国伟刘晓菲张哲男赵志威王宁姜涛朴大勋
关键词:骨髓细胞移植大肠癌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异基因免疫治疗中控制GVHD发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某些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伴随其而来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导致移植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诱导移植后免疫耐受来控制GVHD,尤其是控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发生及已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GVHD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但最终为供者骨髓内的成熟T淋巴细胞识别受者体内的细胞表面的MHC-I和MHC-II及所递呈的多肽而导致供者的T细胞的激活、增殖并浸润到GVHD的靶器官如皮肤、小肠及肝脏并导致靶器官的损伤[1]。临床移植学和移植免疫学主要攻克的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GVHD的发生发展。其预防和治疗是决定着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移植个体是否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章就导致GVHD现象的原因及最新进展做一总结。
姜峰奇姜涛张哲男赵志威侯国伟朴大勋
关键词:GVHD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73可诱导共刺激分子G-CSF
大肠癌筛查新策略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大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由于大肠癌的发病是缓慢渐进的,早期进行有效的筛查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筛查方法,这为大肠癌的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生命的曙光。目前国内外对大肠癌筛查新方法相关方面的研究尚不多,综述也较少。现就近几年国内外大肠癌的一些筛查新策略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侯国伟刘晓菲姜南阳宋述安王剑冰朴大勋
关键词:大肠癌
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及其应用于大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从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经验的最新数据表明,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产生类似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R)的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并对实体瘤如大肠癌有治疗作用。笔者就allo-HSCT中产生GVT及其GVT的免疫机制和近几年本allo-HSCT在大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维朴大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