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2010E-2208)

作品数:9 被引量:11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祎然罗正龙王文娟马火林张学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煤层气
  • 6篇盆地
  • 6篇沁水盆地
  • 3篇测井
  • 3篇测井响应
  • 2篇单井
  • 2篇单井产量
  • 2篇正演
  • 2篇正演模拟
  • 2篇沁水盆地南部
  • 1篇地震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模式
  • 1篇压裂
  • 1篇震源
  • 1篇生物气
  • 1篇识别方法
  • 1篇双相
  • 1篇双相介质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作者

  • 2篇张学强
  • 2篇马火林
  • 2篇王文娟
  • 2篇罗正龙
  • 2篇张祎然
  • 1篇刘国平
  • 1篇任付平
  • 1篇曾联波
  • 1篇郭素贞
  • 1篇谭青松
  • 1篇刘斌
  • 1篇韩长胜
  • 1篇杨鑫
  • 1篇郑雅
  • 1篇张溢
  • 1篇甘雨
  • 1篇王长伟

传媒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工程地球物理...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构造煤煤层气及裂隙的测井响应和敏感参数分析:以沁水盆地郑庄地区为例被引量:12
2015年
基于测井资料划分煤体结构对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比较重要。通过对沁水盆地郑庄区块80口井测井资料的分析,总结了该地区3#、15#煤层各测井参数响应分布特征及其典型特征值范围,依据研究区情况将煤体结构划分为3类:原生结构煤、碎裂状构造煤、碎粒或糜棱状构造煤。针对这3种煤体结构类型及夹矸层确定了相关的测井响应典型特征值范围,认为对于煤层气储层及其裂隙判别的敏感参数依次为体积密度、深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井径、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等;通过判断深、中、浅3个电阻率值的差异识别裂隙发育程度,并建立了几种煤体结构类型的测井响应敏感参数及裂隙发育特征模式。
马火林汪剑王文娟谭青松张祎然罗正龙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煤测井响应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煤层气高产富集规律及开发实践被引量:19
2012年
为弄清沁水盆地樊庄区块煤层气的高产富集规律,根据近5年来在该区的勘探开发实践,从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和保存条件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层气的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决定了其富集特点,即整体含气性较好,局部贫瘠,呈现"富集成片、贫瘠成带、富中有贫"的含气量分布特点;由东向西,煤层气逐渐由贫瘠变为富集,这主要是受封盖条件和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的结果。根据产气压力与理论临界解吸压力拟合关系对煤层含气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证明前者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新方法。针对煤层气富集程度和压裂效果的差异,引入了煤层气开发单元的概念来指导生产,后期生产的效果表明,煤层气井产量的高低与开发单元的划分吻合良好。
刘燕红李梦溪杨鑫刘春春闫玲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含气量产能预测压裂
沁水盆地郑庄煤层气储层裂隙的测井响应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煤层气储层的裂隙发育程度与储层的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特征相关,通过对沁水盆地郑庄区块80余口井测井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地质构造作用及裂隙发育对测井特征的影响,认为研究区识别煤层气储层裂隙的敏感参数依次为体积密度(DEN)、深侧向电阻率(RD)、声波时差(AC)、井径(CAL)、自然伽马(GR)、中子孔隙度(CNL)等,通过判断深、中、浅三个电阻率值的差异识别裂隙发育程度,建立了夹矸层、RD≥3000Ω·m、3000Ω·m>RD≥1000Ω·m、1000Ω·m>RD≥500Ω·m、RD<500Ω·m及CNL>45%等几种类型的测井响应参数,给出了相应的测井响应示例,为建立研究区的裂隙发育展布提供了参考。
汪剑马火林谭青松王文娟张祎然罗正龙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测井响应
煤层气双相均匀介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浅析
2014年
在煤层气的开发中,把含气煤层当做双相介质进行模拟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Biot双相介质波动理论为基础,给出了二维的一阶速度—应力交错迭代计算的方程组,对方程涉及到的最基本的10个参数的物理意义作了详细论述,并且还详细给出了方程的离散表达式及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公式。针对研究区域总结出了10个参数的值,建立均匀介质模型,对应力震源分为胀缩、垂直、水平三种情况进行了正演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预期十分吻合。它为初步涉入双相介质正演模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汪剑张学强谭青松曹成有王长伟
关键词:双相介质煤层气正演模拟完全匹配层
高阶煤层气高效开发工程技术优选模式及其应用被引量:32
2017年
高阶煤层气井的平均单井产气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基于不同煤储层的地质条件,选择适用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工程技术是提高当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益的关键。在剖析影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阶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模式,并针对不同的地质模式优选出了相应的开发工程技术。结果表明:(1)影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按其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煤体结构、煤岩变质程度、地应力、临储比;(2)据此划分了直井压裂、裸眼多分支水平井、U型和顶板仿树形水平井、鱼骨状和单支型水平井等4种工程地质模式。结论认为:直井压裂和裸眼多分支水平井仅适用于煤体结构好、变质程度高的地区;而低成本、后期可维护、占地面积少的单支型水平井和鱼骨状水平井适用范围广,是适宜大力推广的井型。
朱庆忠杨延辉王玉婷邵国良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体结构地质模式
如何破解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被引量:46
2015年
平均单井产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以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总结了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该区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现状,梳理了煤层气开发所存在的关键问题:①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不适应特有的地质特征变化;②煤层气田成熟区块仍存在大量的低效区;③单纯增大压裂规模并未能有效提高单井产量;④多分支水平井单井产量高,但总体产能到位率仍偏低;⑤现场管控总体缺乏科学依据。进而对我国煤层气的后续开发提出了以下建议:①改变产能建设模式、提高产能建设效率;②改进地质研究方法,科学设计井位和井型;③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构建主体技术;④优化水平井的设计,提高技术的适用性;⑤改变压裂改造方式,提高单井产量;⑥改变排采工艺,提高投资效益。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将有可能破解我国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
朱庆忠左银卿杨延辉
关键词:煤层气单井产量辩证思维沁水盆地
微生物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技术研究与实践被引量:9
2016年
为评价微生物提高煤层气井产量技术,向厌氧瓶中添加一定量的煤和利用煤层产出液配置的营养液,开展了煤层微生物降解煤产气实验研究。与煤层产出液相比较有益菌群浓度增加3~6个数量级,每毫升营养液产气量为2.84 m L,煤层微生物经过营养剂激活后,反应早期产生气体主要为N_2、H_2和CO_2,CH_4含量较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CH_4气体含量逐渐增加,X射线衍射表明煤微晶结构发生变化。说明通过微生物与煤相互作用产生生物气体、降解煤组分,能增加煤层通透率促进甲烷气体的解吸,从而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现场先导试验1井次,现场共注入微生物工作液230 m^3,措施前该井平均日产气量16.81 m^3,平均套压为0.09 MPa,措施后该井日产气75.13 m^3,平均套压0.35 MPa,截至2015年底累计产气14 100 m^3,目前正在持续稳产,达到了注微生物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的目的。
任付平韩长胜王玲欣郑雅郭素贞刘斌
关键词:煤层气单井产量微生物生物气矿场试验
用线震源代替点震源模拟地震自激自收记录的几点探讨
2014年
在进行地震波数值模拟时,往往需要模拟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一炮一道计算很费时间。如果用线震源代替点震源来进行模拟计算,则大大提高计算效率。本文以二维的一阶速度—应力交错迭代计算的方程组为理论基础,分别采用点震源和线震源对水平、倾斜两层介质模型以及断层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计算。从直观的反射波波形形态、反射时间大小以及频率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还从球面波(点震源)与柱面波(线震源)的联系方面,探讨了将球面波通过反滤波转换为柱面波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考虑反射时间以及频率的相对变化,则线震源可以替代点震源模拟自激自收地震记录。
张学强张溢谭青松甘雨
关键词:正演模拟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裂缝测井响应与参数重构被引量:2
2016年
煤层气开发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煤层裂缝发育特征,沁水盆地南部同样如此。根据相似露头区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测以及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对比分析该区煤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常规测井裂缝响应,建立了煤储层裂缝的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裂缝以构造剪切缝为主,发育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裂缝多为有效裂缝,以高角度和倾斜裂缝为主,规模较小,密度变化大。常规测井裂缝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低电阻、深浅侧向电阻率呈现正幅度差,三孔隙度测井向孔隙度变大偏转但不明显,高伽马值、扩径现象明显,测井曲线会出现波动。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异常变化指数,对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处理,经过加权合成裂缝预测指数对煤储层裂缝发育情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得到了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的验证。
汪剑崔永谦史今雄刘国平肖阳曾联波
关键词:测井响应识别方法煤储层沁水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