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1078)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来马海涛于大全何大鹏樊志罡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金属
  • 4篇金属间化合物
  • 3篇钎料
  • 3篇CU
  • 2篇钎焊
  • 2篇无铅钎料
  • 2篇SN
  • 2篇IMC
  • 1篇倒装芯片
  • 1篇电化学腐蚀
  • 1篇凸点
  • 1篇钎焊接头
  • 1篇钎焊接头组织
  • 1篇钎焊界面
  • 1篇组织及性能
  • 1篇芯片
  • 1篇接头
  • 1篇接头组织
  • 1篇化学腐蚀
  • 1篇剪切强度

机构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5篇王来
  • 4篇马海涛
  • 3篇于大全
  • 2篇何大鹏
  • 1篇谢海平
  • 1篇樊志罡
  • 1篇赵杰
  • 1篇刘晓英

传媒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细氧化物颗粒对Sn-58Bi钎料组织及性能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研究了分别添加1%Al2O3、Fe2O3、SiO2、TiO2超细粉末对Sn-58Bi共晶钎料的润湿性、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物粉末的添加对钎料熔点影响不大,但钎料润湿性及钎焊接头剪切强度明显提高;明显细化钎焊接头基体组织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大小,并且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也有一定减薄;另外,可抑制钎焊时焊点表面Bi的氧化,因此焊点表面光亮度也有明显提高.
刘晓英马海涛王来
关键词:钎焊接头组织金属间化合物
Cu对Sn-9Zn无铅钎料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对Sn-9Zn-xCu钎料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以揭示添加Cu对Sn-9Zn钎料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u元素使Sn-Zn钎料的腐蚀电位有所增加,即添加Cu元素可以改善Sn-Zn钎料的耐腐蚀性能;XRD检测发现Sn-9Zn-xCu钎料的腐蚀产物中存在Zn5(OH)8Cl2.H2O;随着Cu含量的增加,Zn5(OH)8Cl2.H2O的量逐渐减少,出现Cu的腐蚀产物,腐蚀表面趋于均匀平整,选择性腐蚀减弱,腐蚀产物的黏附性较好。
樊志罡马海涛王来
关键词:无铅钎料NACL溶液电化学腐蚀
铜含量对Sn-Cu钎料与Cu、Ni基板钎焊界面IMC的影响被引量:27
2006年
研究了不同铜含量的Sn—xCu钎料(x=0,0.1%,0.3%,0.7%,0.9%,1.5%)与Cu板和Ni板在260、280和290℃钎焊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成分和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钎料与Cu板钎焊时,钎焊温度越高,界面处形成的Cu6Sn5 IMC厚度越大,而在同一钎焊温度下,随着钎料中铜含量的增加,IMC的厚度先减少后增加;与Ni板钎焊时,界面IMC的厚度随着铜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界面化合物的成分和形貌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当Cu含量小于0.3%(质量分数)时,界面处形成了连续的(CuxNi1-x)3Sn4层;而当Cu含量为0.7%时,界面处同时存在着短棒状(CuxNi1-x)3Sn4和大块状(CuxNi1-x)6Sn5IMC;当铜含量继续增大时(0.9%~1.5%),(CuxNi1-x)3Sn4IMC消失,只发现了棒状(CuxNi1-x)6Sn5IMC。讨论了钎料中Cu含量对与Cu、Ni基板钎焊接头界面化合物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CuxNi1-x)6Sn5IMC的形成和长大机理。
何大鹏于大全王来C M L Wu
关键词:钎焊
倒装芯片中凸点与凸点下金属层反应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05年
随着当代电子封装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无铅化潮流的兴起,倒装芯片中凸点(Solder Bump)与凸点下金属层(UBM)之间的反应的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 UBM 与凸点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钎焊过程中的界面反应和元素扩散行为,分析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IMC)在长时间回流焊接过程中剥落的原因,进一步指出了凸点与 UBM 反应研究的趋势。
王来何大鹏于大全赵杰马海涛
关键词:剥落
Sn-Zn-Cu/Cu界面反应及剪切强度被引量:7
2005年
为探讨Cu的加入对Sn-Zn钎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Sn-Zn-xCu与Cu箔钎焊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成分、形貌及剪切强度. 试验结果表明,含0~1%Cu时,Sn-Zn-xCu钎料与Cu母材钎焊界面处IMC主要为层状Cu5Zn8相;在含2%~6%Cu时,为Cu6Sn5相和Cu5Zn8相共同组成;在含8%Cu时,为Cu6Sn5相. 这是由于合金基体中生成的Cu-Zn化合物阻碍了Zn向Cu界面处扩散,进而使得界面处IMC由层状Cu5Zn8逐渐向扇贝状Cu6Sn5转变. 另外,随着Sn-Zn钎料中Cu含量的增加,Sn-Zn-xCu/Cu接头剪切强度因界面IMC类型的变化以及钎料合金自身强度的提高而使得钎焊接头剪切强度明显提高.
王来马海涛谢海平于大全
关键词:无铅钎料金属间化合物剪切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