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30634)

作品数:44 被引量:753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根绪吴勇刘光生梁川胡宏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16篇水利工程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篇水文
  • 9篇降水
  • 7篇流域
  • 6篇地下水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5篇水化学
  • 5篇径流
  • 4篇地震
  • 4篇同位素
  • 4篇主成分
  • 3篇冻土
  • 3篇植被
  • 3篇水化学特征
  • 3篇水文模型
  • 3篇水文效应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分析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四川大学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兰州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省核工业...
  • 1篇四川省地质工...
  • 1篇四川省环境政...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国网四川省电...

作者

  • 20篇王根绪
  • 10篇吴勇
  • 8篇梁川
  • 7篇刘光生
  • 4篇孙向阳
  • 4篇胡宏昌
  • 4篇王春红
  • 3篇吕玉香
  • 3篇李秀博
  • 3篇李新
  • 3篇周剑
  • 3篇张春敏
  • 3篇高东东
  • 3篇任东兴
  • 3篇陈盟
  • 3篇刘国东
  • 3篇陈建
  • 2篇王一博
  • 2篇潘小多
  • 2篇杨军

传媒

  • 4篇地下水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3篇水利学报
  • 3篇水科学进展
  • 3篇山地学报
  • 3篇人民黄河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Journa...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水文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信息与控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15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冲响应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在降雨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为解决传统神经网络在处理输入与输出具有时滞效应和时间累积效应方面的不足,将线性系统理论中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引入到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神经元模型——脉冲响应神经元。并基于此神经元,给出了含一个隐层的前馈型脉冲响应神经...
安全; 梁川;
关键词:神经网络BP学习算法
文献传递
三江源区气候及水文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以1961~2007年三江源区的气象及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M-K法和R/S分析法分析三江源区气候及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及进行未来变化趋势预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径流过程的主要驱动要素。研究表明:三江源区气温普遍显著升高,水面蒸发和地温随着气温的升高也不断增加,降水的增加并不显著,而年径流尤其是夏秋季节径流存在明显减小的趋势。R/S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和水文要素未来总体的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三江源区径流过程是由气温起主导作用,径流对气温变化较降水变化更为敏感。本研究将为三江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借鉴,同时为三江源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刘光生王根绪张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特征主成分分析
陆面过程模式SIB2与包气带入渗模型的耦合及其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土壤含水量对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水平衡计算以及降雨、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的研究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现阶段大多数陆面过程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计算采用一维水桶模式,忽略了流域尺度上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的变化、包气带土壤的非线性渗透特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研究较为成熟的饱和—非饱和理论的基础上,编程实现了包气带土壤水分传输方程的求解,并与陆面过程模式(SIB2)相耦合,建立起研究分层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非稳态的地下水位、和地表蒸散发之间定量关系的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耦合模型,以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临泽农业综合观测场的灌溉试验为例,模拟干旱内陆平原区小麦生长期间定额灌水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计算瞬时土壤含水量、非稳态的地下水位,并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耗水量进行估算,进而为农业合理灌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周剑李新王根绪潘小多
关键词:陆面过程蒸发蒸腾
Research on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Mountain Riv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gion Partition被引量:4
2011年
Presently concept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mountain rivers are seriously insufficient,and its level is far from being adapt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As mountain ecosystems play a key role in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mountain river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ecosystems and hydrologic features of mountain river follow strong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partition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the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mountain river.This theory observes the following partition principles:regional relativity,spatial continuity,integralcounty,meeting management needs,hierarchical principle,and comparability principle.And it lays equal emphasis on both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on both water quality conservation and water quantity protection,on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features,water cycle and water pollution.In the partition methods,index method and map superposition method will be applied in region partition.The example of region part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ws that the partition theory is practicable in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mountain rivers,and it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future study in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LIU YubangTAO QingyuLIANG ChuanWU Yong
贡嘎山枯落物降雨截留试验及其水文效应被引量:4
2017年
选用贡嘎山东坡成熟针叶林、未成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4种林下枯落物进行人工降雨试验,研究1~80 m^2尺度下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截留过程的水文效应特征。研究发现,各枯落物截留量在不同面积尺度下随试验面积S的增大呈递增趋势;单位面积截留率r随试验面积S的增大呈指数递减趋势;枯落物截留降雨产生的迟滞效应有利于森林水土保持。在分析枯落物天然含水率、截留能力与面积尺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贡嘎山东坡枯落物对降雨的优化截留模型。
王櫹橦吴勇陈盟
关键词:水文效应水土保持
1990-2007年贡嘎山海螺沟径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2008年
使用1990—2007年近20 a的径流和相应的降水、温度等资料,对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冰川河年径流与季节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径流与季节径流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不同,各个季节径流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平均地温逐年升高是海螺沟年平均径流量增加的关键因素,相对影响力为77%,降水因子占23%.春季径流量的增加归因于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其影响程度为68%;温度同样是影响夏季径流的主要因子,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相对影响程度分别为34%、31%;降水量增多、平均地温升高是秋季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相对影响程度分别是35%、65%;影响冬季径流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地温,影响程度分别是36%,64%.温度是影响冰川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共性主导因素,气温升高及其导致的地温显著增加是海螺沟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
吕玉香王根绪
关键词:径流变化气候变化主成分回归分析
基于同位素和水化学的地下水污染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查明河南省新乡市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机理,通过现场调查并对地下水、地表水进行采样,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成分,对水样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太行山区是剥蚀丘陵岗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中部冲洪积平原地下水受共产主义渠水的影响,二者同位素值较接近;受黄河灌溉回归水的影响,南部冲积平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较接近黄河水,是大气降水和黄河水的混合水体。而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除与地表污水侧渗、污染物通过包气带直接下渗有关,还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导致盐分和污染物的迁移有关。
林云王根绪潘国营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水化学污染机理
海螺沟流域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
对海螺沟流域2008年4月~2009年11月不同采样断面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海螺沟流域当地雨水线方程为δD=7.71×δ18O+15.03(R2=0.97),雨水线斜率小于中国雨水线斜率7.9...
邢冰; 刘国东;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
文献传递
江河源区典型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区水热过程对植被盖度的响应被引量:34
2009年
基于青藏高原江河源区典型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区建立的不同植被盖度下7个地温和水分观测场,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季节冻土土壤温度和水分对植被盖度的响应分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多年冻土活动层冻结深度积分减少,而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积分增加;多年冻土冻结期负值等温线和未冻结期正值等温线的最大侵入深度和持续时间随着植被盖度降低明显增加;多年冻土活动层20~60cm的土壤含水量随着植被盖度降低而减少,而60~80cm的土壤含水量反而增加,季节冻土土壤剖面0~120cm的水分含量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而减少.植被盖度的变化改变了冻土水热过程,且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对植被盖度的响应不一致.
胡宏昌王根绪王一博刘光生李太兵任东兴
关键词:植被盖度
汶川大地震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青川、平武和茂县为例被引量:25
2008年
利用Landsat-TM/CBERS遥感数据和1∶25万高程数据,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前、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了研究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定量对比分析了重灾区青川、平武和茂县主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特征,计算不同坡度和坡向影响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地震后造成区域内有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疏林地面积增加。有林地、草地和耕地分别减少了92.09、46.98km2和30.81km2;疏林地增加了98.81km2。(2)研究区自然和耕地生态系统受地震影响明显。通过对3县自然和农田生态系统分析,青川林地、草地和耕地生态影响最严重;平武和茂县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3)在不同的坡度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在>35°坡度段受地震影响面积变化最大,依次是0~8°、15~25°、8~15°和25~35°坡段。这与震后诱发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促使大量覆被携带山体、岩石整体或局部的、不规则的运动有关。在不同坡向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在半阴坡坡向受地震影响面积变化最大,其次是半阳坡、阴坡和阳坡;这与区域内不同坡向上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优势度相关。
张春敏王根绪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生态系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