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630203)

作品数:5 被引量:125H指数:4
相关作者:诸培新唐鹏黄美均刘玥汐王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万顷良田
  • 2篇良田
  • 2篇集体建设用地
  • 2篇建设用地
  • 1篇意愿
  • 1篇意愿研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用地使用权
  • 1篇增加农民收入
  • 1篇增值收益分配
  • 1篇征收
  • 1篇整治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使用权
  • 1篇使用权流转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增值
  • 1篇土地增值收益
  • 1篇土地整治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诸培新
  • 1篇胡军
  • 1篇唐鹏
  • 1篇王敏
  • 1篇刘玥汐
  • 1篇王丽

传媒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农地征收与供应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0
2013年
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样本县市2006—2011年间农地征收与出让中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抽样调查与分析发现,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约在3%~16%之间,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在75%以上。其根源是现行的农地征收补偿原则是以农地的农用价值一次性补偿给失地农民及其集体,割断了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从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缩小征地补偿范围、市场化补偿、实物性补偿、失地农民就业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
诸培新唐鹏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与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2014年
当前农民收入来源和构成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但农民总收入相对较低,增收不稳定且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故有必要探索一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增收关系的视角,通过探讨改革开放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在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设计。
王丽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民收入增加
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中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与机制创新被引量:19
2012年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机制,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机制。研究方法:部门调研、案例分析与归纳推理。研究结果: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通过对农民住宅拆迁补偿与宅基地置换安置,使农民获得了区位条件更好的两套以上的公寓住宅,为农民通过"房东经济"长期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与现有的土地征收一次性补偿相比有所改进。研究结论:(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配置主要通过土地征收实现,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制约,仍然没有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2)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和机会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政府在项目中的价值取向和决策,而非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结果;(3)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仍需要打破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垄断,让集体土地所有者在规划控制下自愿平等地、直接地参与土地市场交易,主导土地要素的定价权。
诸培新刘玥汐
关键词:土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条件与微观农户意愿研究——以南京市万顷良田工程为例被引量:14
2015年
农村土地整治能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但对资金需求量巨大,同时会显著改变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土地权属关系,因此整治工程的顺利推进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撑力、市场对建设用地的价格承受力和农户意愿。本文以南京市栖霞和江宁两区万顷良田工程为例,通过问卷调研与案例分析,研究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满足程度与农户的意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区域层面上,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具有良好的土地政策环境,但整治成本较高,达每公顷1千多万元,对政府财政与土地市场支付能力形成较大压力;微观层面上,样本农户的参与意愿达87%以上,房屋搬迁补偿标准、安置房价值、承包地处置情况与农户长期生活保障对农户参与意愿有决定作用。为此,政府应根据市场的用地需求与价格支付能力、政府财政实力合理控制土地整治规模和时序,探索以农户为单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探索物业补偿和留地安置方式,使农户能够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其长期生计;探索村集体和地方政府合作参与的土地整治机制,以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农户阻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减少农户搬迁后的长期生活担忧,以增加农户参与土地整治的意愿。
诸培新王敏胡军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农户意愿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