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079)

作品数:17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段小军杨柳李忠张洪鑫李起鸿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充质干细胞
  • 6篇体外
  • 6篇细胞培养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内皮
  • 5篇间充质
  • 4篇内皮细胞
  • 3篇血管
  • 3篇骨髓
  • 3篇分化
  • 2篇血管化
  • 2篇增殖
  • 2篇髓细胞
  • 2篇切应力
  • 2篇种子细胞
  • 2篇细胞诱导

机构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第89...

作者

  • 15篇段小军
  • 14篇杨柳
  • 8篇李忠
  • 5篇张洪鑫
  • 4篇谭洪波
  • 4篇戴刚
  • 4篇金旭红
  • 4篇左镇华
  • 3篇李起鸿
  • 3篇王富友
  • 2篇陈光兴
  • 2篇董世武
  • 2篇应大君
  • 2篇刘光久
  • 1篇朱楚洪
  • 1篇简月奎
  • 1篇刘雷
  • 1篇王晓宇
  • 1篇吴雪晖
  • 1篇谭美云

传媒

  • 4篇四川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组织工程学是利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原理,体外制备用于修复受损组织的移植物,以满足器官移植需求。目前制备的工程化组织存在生物活性差和经济成本高的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生物反应器是制备工程化组织的重要设备,它可以促进营养物质交换和增加机械应力刺激等。通过对培养微环境的精细调控,生物反应器可以促进工程化组织的熟化,降低成本,从而推动工程化组织的实际应用。
段小军杨柳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人工器官细胞培养
骨组织工程支架体外血管化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兔骨髓诱导的内皮细胞用纤维蛋白胶接种到骨组织工程支架上,在体外人工骨血管化效果。方法梯度离心分离兔单个核细胞,直接向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培养,传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点,第2代细胞作免疫组化鉴定和内皮细胞功能实验;以107/ml密度稀释于纤维蛋白凝胶中并接种到脱钙骨基质支架上,培养并定期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细胞支架复合物切片并作HE染色和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结果诱导的内皮细胞为铺路石样,第2代细胞八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为阳性,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凝集素实验均阳性;细胞在支架内呈立体生长,细胞在支架内3d后成梭形铺开,6d后自发形成管腔样结构并在支架表面形成内皮样结构。结论骨髓诱导的内皮细胞在脱钙骨支架内可以在体外培养成管腔样内皮样结构。
谭洪波杨柳段小军左镇华戴刚
关键词:内皮细胞血管化
应用聚集培养技术进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软骨诱导培养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离心管诱导培养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成软骨分化,从而为应用该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扩增兔骨髓MSCs和关节软骨细胞,采用离心管内聚集培养技术诱导培养MSCs,用含转化生长因子-β1的DMEM培养液换液,以相同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为阳性对照组,以常规培养液换液的MSCs为阴性对照组;分别于培养1、2、3、4周后,收集培养物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MSCs诱导培养1周后开始表达Ⅱ型胶原,随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强,并逐渐产生细胞外基质,但4周内表达强度始终弱于软骨细胞组(P〈0.01)。阴性对照组中部分MSCs死亡,培养物崩解。结论采用离心管诱导培养技术可以促进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该技术方法操作简单、诱导确切,适宜于鉴定干细胞的软骨分化潜能。
段小军杨柳左镇华戴刚陈光兴李忠李起鸿
关键词:细胞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
模拟正压和负压流的简易平行板流动腔模型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本文探讨在液体流向上改变简易平行板流动腔与蠕动泵的相对位置能否实现腔内的正压和负压变化。方法改变简易平行板流动腔与蠕动泵的相对位置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平行板流动腔内的压强变化;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上述不同条件下进行流体切应力为0.6dyn/cm2的作用刺激24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大体形态与MTT法计量正、负压下细胞的数量。结果本模型能提供波动流和稳定流不同的应力培养条件;兔BM-MSCs在0.6dyn/cm2切应力下,正压流组细胞和负压流组的增殖能力,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0.05,两组细胞形态结构类似。结论模拟正压和负压流的平行板流动腔可为细胞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模型。
张洪鑫杨柳段小军李忠
关键词:切应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力学
Osf2/Cbfa1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促成骨效应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Osf2/Cbfa1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促成骨效应。方法:分离培养兔MSCs,用重组Osf2/Cbfa1腺病毒感染MSCs,蛋白印迹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成骨细胞标志基因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表达。结果:感染后MSCs检测到Osf2/Cbfa1表达,从第4天开始,ATP活性和骨钙素含量较单纯诱导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Osf2/Cbfa1可明显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
董世武应大君刘光久段小军
关键词:干细胞骨钙素细胞分化
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向内皮细胞诱导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单个核细胞(marrow mononuclear cells,MNCs)向内皮方向诱导的简捷有效方法,进行科学的计量分析并观察体外传代培养条件下的主要生物学特点。[方法]梯度离心分离兔MNCs,直接诱导培养,以每10^6个MNCs收获第1、2代内皮细胞的数量计量内皮细胞的收获效率;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点,免疫组化及内皮细胞功能鉴定。[结果]以1×10^6/cm^2的密度接种MNCs,经7~8d培养可收获第1代内皮细胞;第1、2代内皮细胞的收获总量和MNCs的收获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每10^6个MNCs平均可收获第1代内皮细胞约(7.086±0.75)×10^4个,平均收获第2代细胞(53.20±6.47)×10^4个。诱导的内皮细胞为铺路石样,呈单层生长,第2代细胞CD31、八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凝集素实验均阳性。[结论]以1×10^6/cm^2的MNCs接种密度,收获第1、2代内皮细胞所需时间较短,收获效率高,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稳定,有望作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种子细胞。
谭洪波杨柳段小军张洪鑫左镇华金旭红李忠王富友
关键词:内皮细胞细胞培养种子细胞
兔骨髓诱导的内皮细胞和纤维蛋白凝胶体外共培养
2007年
目的将兔骨髓诱导的内皮细胞接种于纤维蛋白凝胶内并观察其生长增值情况。方法梯度离心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直接向内皮细胞诱导培养,传代培养至第2代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点,免疫组化鉴定;以105密度接种于纤维蛋白凝胶中培养并定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单纯细胞及胶原内的细胞分别用MTT法检测其生长并绘制生长曲线,胶原切片并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在胶原内的生长。结果诱导的内皮细胞为铺路石样,呈单层生长,第2代细胞CD31、八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均为阳性,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和结合凝集素实验均阳性;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内成立体生长,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内3d后成梭形铺开,6d后自发形成管腔样结构;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内生长曲线成“S”形。结论骨髓诱导的内皮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内生长增值良好,纤维蛋白凝胶可以作为接种骨髓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基质材料。
谭洪波杨柳段小军左镇华
关键词:内皮细胞细胞培养
骨再生与血管生成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3
2005年
段小军杨柳李起鸿
关键词:骨再生血管生成分子机制
传代培养密度对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骨缺损完全再生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种子细胞的快速扩增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的:观察人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时,细胞种植密度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诱导分化影响。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细胞培养室和检测分析室。对象:实验于2003-01/2004-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创伤、烧伤和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从5例男性健康志愿者髂骨骨髓中分离扩增的干细胞。方法:将第2代间充质干细胞以8×103/cm2,3×103/cm2,8×102/cm2密度接种,分析其生长曲线,并扩增培养18d,记录细胞扩增数量,再分析扩增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成骨诱导能力。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种植密度下细胞生长曲线。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骨钙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阴性表达碱性磷酸酶、CD34;在8×103/cm2种植密度下,细胞倍增时间40h,18d后细胞数量扩增(51±13)倍;在3×103/cm2种植密度下,细胞扩增(28±6)倍;在8×102/cm2种植密度下,细胞总数仅增加(5±3)倍。在低密度下获得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高密度组,两组细胞均具有成骨诱导能力。结论:种植密度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明显影响,快速扩增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宜选择8×103/cm2种植密度。
段小军杨柳陈光兴李忠张洪鑫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细胞细胞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张洪鑫杨柳段小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血管化诱导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