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N05ZX07)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巍丁峻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心理理论
  • 3篇神经元
  • 3篇镜像神经元
  • 2篇心理
  • 2篇进路
  • 2篇具身模仿
  • 1篇研究进路
  • 1篇意图
  • 1篇幼儿
  • 1篇元理论
  • 1篇认知神经
  • 1篇认知神经科学
  • 1篇社会认知
  • 1篇社会认知神经...
  • 1篇神经现象学
  • 1篇他心问题
  • 1篇天赋
  • 1篇童心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机构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英国诺丁汉大...

作者

  • 8篇丁峻
  • 8篇陈巍

传媒

  • 2篇心理研究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世界哲学
  • 1篇心智与计算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他心问题的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路被引量:2
2007年
作为当代心智哲学九大问题之一的他心问题,肇始于Descartes主义对心身关系的认识。问的是:我们能否知道以及怎么知道他人有心,亦即有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对于他心问题的解决方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大脑测试技术等)的深入发展,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知识联姻和交叉合作研究,提供了关于他心问题的若干重要成果和实证资料。他心问题不再成为"理论的死角"。当代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SCN,2000),在科学方法论上更加关注对社会性心智现象的神经机制考量,一系列研究成果都为揭示他心问题提供了科学旁证。这不仅说明了认识他心的可能性,而且表明了通向认识他心方式的多样性,物理学的方法并不是与他心相隔绝。本文尝试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镜像神经元系统,他知与自知、他心知觉和再认的社会标记、他心社会判断和归因入手来论证他心问题的可释性,为他心问题的论证提供一条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进路。
陈巍丁峻
关键词:他心问题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被引量:2
2008年
模仿论作为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范式之一,认为儿童是通过把他人与自身相"类比"而获得有关他人心理状态的知识的。这种论调虽然符合日常经验,但是却因陷入了Descartes主义设下的"第一人称权威"困境而广受诟病。文章介绍了一种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模仿论新范式——具身模仿论,通过分析其神经科学基础(镜像神经元),论证了具身模仿论对经典模仿论的超越,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范式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丁峻陈巍
关键词:心理理论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与主体间性现象学被引量:14
2007年
来自神经科学最新研究发现的镜像神经元在对现象学理论主体间性的解释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G.Rizzolatti和V.Gallese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实验发现了一个位于大脑运动前区具有表征其它动物视觉编码的运动功能的神经元系统。这些镜像神经元可以表征与个体自身行为相似的动作图式。这些研究可能会延伸到关于人类其他认知与情感功能的研究。我将会分析这一神经科学发现是如何被"转译"成现象学意义上我们自身经验到的感知、情感和意志。
D.洛马尔陈巍丁峻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主体间性幻象
自我与他人同一性的神经现象学进路被引量:2
2008年
神经现象学是神经科学和现象学相结合的新兴多学科研究领域,主要解释不同人称视角下意识体验的转换及其神经基础。它的兴起为自我和他人同一性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进路。神经现象学认为在他人与自我之间的等价关系是依靠一种"体验式共鸣"的具身模仿机制来完成的。通过具身模仿,使得我们对他人行为的现象描述与自我产生的类似行为的内部表征相一致。当前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很有可能是赋予我们这种具身模仿能力的神经机制。通过与他人共享这种神经状态的方式,使得自我———他人能够共享不同身体的意识体验,从而实现"客观他人"到"主观自我"的转变。
陈巍丁峻陈箐灵
关键词:神经现象学镜像神经元具身模仿
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整合实验:一个“阶段-分类”的框架被引量:3
2009年
理论论与模仿论作为儿童心理理论研究中最具影响的两大解释模型存在较大争议。而错误信念任务作为检验心理理论的主要实验范式一直服务于这两大解释模型。通过对理论论与模仿论理论假设的回顾,反思了错误信念任务存在着构想效度不佳的可能。采用真实信念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以知否问题和想法问题为检测指标,通过比较儿童在两类任务上的表现,结果发现:(1)4-6岁儿童在两类问题上存在不同反应模式;(2)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反应模式出现了任务分离的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阶段-分类模型作为整合理论论与模仿论的尝试。
陈巍丁峻Yin Wong
关键词:心理理论模仿论错误信念任务
建构抑或天赋——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元理论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
2009年
儿童心理理论作为发展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近20年来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式都面临着进一步的整合。在有关儿童心理理论来源的假设上,理论论、模仿论与模块论出现了根本分歧,前两者关注后天经验的建构作用,后者强调先天心理模块与机制的内源性作用。为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发展,我们需要超越建构与天赋之争,相互借鉴研究范式与成果,以澄清或假设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更具包涉力的解释机制。
陈巍丁峻
关键词:心理理论元理论建构观
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能力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考察3、4岁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能力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经典错误信念任务、抑制控制与膝跳反射任务对44名儿童进行施测。结果:①3、4岁在完成三类任务时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②除了手游戏与意外内容任务之外,其余各类任务上的表现均呈现显著相关,且三类任务总分在排除年龄影响后仍保持显著相关。③日/夜Stroop任务与信念推理总分、膝跳反射任务在排除年龄影响后仍保持显著相关。④日/夜Stroop任务与膝跳反射任务分别可以显著预测信念推理、抑制控制能力。结论:幼儿抑制控制能力影响信念推理,意图理解能力影响抑制控制。
陈巍丁峻Yin Wong
关键词: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被引量:9
2009年
自Premack和Woodruff于1978年提出心理理论至今,心理理论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当前心理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所关注的热门课题。文章回顾了心理理论研究的缘起和概念、内容与基本范式、问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心理理论研究困境与解释模型的关系,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丁峻陈巍
关键词:心理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