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9090)

作品数:19 被引量:166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怀恩杨寅群史冬庆杨方社邓娜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点源
  • 9篇点源污染
  • 9篇污染
  • 9篇非点源
  • 9篇非点源污染
  • 7篇植被
  • 7篇植被过滤带
  • 4篇野外
  • 4篇野外试验
  • 4篇径流
  • 2篇地表径流
  • 2篇水流
  • 2篇污染负荷
  • 2篇流域
  • 2篇非点源污染负...
  • 2篇PIV
  • 2篇城市
  • 1篇氮污染
  • 1篇典型小流域
  • 1篇沿程变化

机构

  • 19篇西安理工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6篇西北大学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东莞理工学院
  • 2篇南水北调中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科学技...
  • 1篇新疆水利水电...
  • 1篇学研究院
  • 1篇陕西省环境科...

作者

  • 19篇李怀恩
  • 6篇杨寅群
  • 5篇杨方社
  • 5篇史冬庆
  • 4篇董雯
  • 4篇邓娜
  • 3篇秦耀民
  • 2篇谢毅文
  • 2篇庞敏
  • 2篇李家科
  • 2篇汪磊
  • 1篇林启才
  • 1篇刘康
  • 1篇宋进喜
  • 1篇张建丰
  • 1篇李贺丽
  • 1篇杜光斐
  • 1篇王莉
  • 1篇朱磊
  • 1篇徐志嫱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FSMOD模型对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模拟与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在简述Vegetative Filter Strips Model(VFSMOD)模型的功能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小区试验资料检验该模型对国内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模拟情况,进而分析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出流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多在±15%以内,出流SS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多在±20%以内,出流水量和出流SS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95和0.889,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与较强的适应性,可用于植被过滤带的规划设计.
杨寅群李怀恩史冬庆
关键词: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
西安城市森林绿地构建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以QuickBird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运用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等理论,在对西安城市森林绿地布局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安城市森林绿地的构建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西安城市森林绿地的类型、结构,参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西安城市森林绿地建设模式的构建,并提出了西安城市森林绿地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西安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的建设及最终将西安市建设成为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森林城市提供理论指导。
秦耀民胥彦玲李怀恩刘康
植被过滤带对悬浮固体净化效果的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数学模型是进行植被过滤带(VFS)设计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通过分析植被过滤带对径流中悬浮固体的净化机理,采用植被过滤带田间尺度机理模型VFSMOD和修正的土壤侵蚀模型MUSLE耦合,对植被过滤带的悬浮固体净化效果进行模拟,并利用野外小区试验数据对该耦合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植被过滤带出流悬浮固体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多在±20%以内,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判定系数R2为0.98,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优于VFSMOD模型,可用于我国植被过滤带的规划设计。
邓娜李怀恩史冬庆
关键词:植被过滤带
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野外小区试验,探讨了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在植被过滤带初始出流中呈现出较高的浓度;在入流单宽流量大于0.004 m3/(s.m)的大流量冲刷下,植被过滤带出流悬浮固体的浓度大多增加;当植被过滤带内土壤初始氮浓度较高时,径流会再次受到氮污染。植被过滤带内坡面和表层土壤的初始情况(污染物量和干湿度)以及入流流量是植被过滤带产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非点源污染的产生是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降低的主要原因。
邓娜李怀恩史冬庆汪磊
关键词: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野外试验
基于数学模型的陕西黑河水源区植被过滤带效果评估被引量:9
2013年
为探讨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植被过滤带效果评估的方法,以陕西黑河水源区为例,通过植被过滤带水文及泥沙输移模型,分析了植被过滤带的带宽及坡度对入流泥沙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植被过滤带设置方法,并采用污染负荷~泥沙关系法对植被过滤带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草地植被过滤带带宽以3~5 m为宜,且应设置于坡度小于60°的河岸岸坡;在黑河水源区内的可设带区域全部设置植被过滤带后,将削减泥沙负荷的21.7%,TP负荷的12.4%和TN负荷的14.3%,植被过滤带能够在黑河水源区的水质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杨寅群李怀恩杨方社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植被过滤带
径流流量对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1次降雨径流过程中植被过滤带的净化效果也会随时间变化。该文通过野外小区试验,分析了暴雨径流过程中流量对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场暴雨径流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段,即不同入流流量下,植被过滤带对悬浮固体、总氮、总磷、颗粒态氮和颗粒态磷的净化效果变化较大,随着入流流量的减小,植被过滤带的净化效果更为显著,其中草地过滤带的净化效果最好;对植被过滤带进出口水流中的颗粒粒径分析也表明植被过滤带对粗颗粒的净化效果较好,植被阻滞水流使粗颗粒沉积是植被过滤带净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该研究可为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过滤带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邓娜李怀恩史冬庆汪磊
关键词:植被径流植被过滤带
土壤介质特征对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指流研究对农业水肥资源有效利用、环境和水资源污染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土壤介质特性对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发育的影响,该文采用粗质石英砂和细质石英砂2种不同的土壤介质进行试验,探讨了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包括均质土体、质地成层土体和湿度成层土体)、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土壤介质特征对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发育的影响。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可知,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质地较粗时易于形成指流;增大土体初始含水率会抑制指流的形成和发展;湿润锋向下推移速度受土体初始含水率和指流发育情况的耦合影响;与均质土体相比,细质石英砂覆盖于粗质石英砂之上的层状结构土体中指流的形体更为明显,但其指流发育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而由湿度不同构成的层状结构土体中指流发育进程较慢、程度较弱。研究表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体介质的质地、结构和初始含水率等特性能够对指流现象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李贺丽李怀恩
关键词:入渗水流土壤水分再分布
论生态县建设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生态县建设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保护的关系。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相结合,比较分析生态县建设与水源区保护的内容。结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水源地6省(市)48个县,其中将近40个县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整个水源区内贫困县比例高达83.3%,目前规划生态县建设的有10个县,占32%,在整个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内,目前共有17个县(市)在规划建设或正在建设生态县,占35%,生态县建设比例较低。结论生态县建设对水源区保护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加大水源区内生态县的建设力度是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水源区生态补偿的一种途径。生态县建设和水源区保护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国家应统筹兼顾,既可保护水源区,又可建设一批生态县。
董雯李怀恩林启才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西安市皂河氨氮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对比西安市皂河多次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城市小流域水环境中氨氮(NH4-N)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皂河NH4-N平均浓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为上游和中游高于下游;2)枯水期24h的河流流量与NH4-N浓度负相关;3)洪水统计分析,NH4-N浓度峰均超前于流量峰;4)洪水过程中NH4-N污染物负荷主要以点源污染为主,非点源污染仅占6.0%。
董雯李怀恩李家科
关键词:氨氮非点源污染负荷
基于PIV技术的沙棘柔性坝影响下水流表面流速沿程变化特性试验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基于PIV技术,在野外试验基地,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对水流表面流速场影响的野外试验,探索在大型野外水流试验中应用PIV技术的可行性。主要分析与讨论了沙棘植物柔性坝作用下水流表面流速的沿程变化特性,以反映沙棘植物对水流的阻滞效应。结果表明:将PIV技术应用于大型野外水流试验研究中是可行的;与无植物的对比段对比表明,植物对水流具有很强的阻滞消能作用,坝前表面流速最大,水流进入沙棘柔性坝后,表面流速迅速减小,水位雍高;受植物排的影响,沙棘柔性坝水流表面流速变化表现出缓慢的波浪型态或曲折的'之'字变化型态;水流流出沙棘柔性坝后,表面流速沿程开始逐渐恢复,并趋向于坝前对比段表面流速分布。本研究可为山区沟道开展以植物为主体的滞流拦沙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杨方社李怀恩曹明明杨寅群
关键词:PIV沙棘柔性坝沿程变化野外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