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NK07006)
-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佳银刘仲华李觅路罗晋陆英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豫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紫锥菊花色苷及其抗氧化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制备紫锥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所获得的2个花色苷单体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性实验。以新鲜紫锥菊花瓣为原料,含0.1%HCl的60%乙醇为溶剂避光冷浸提取,经乙酸乙酯萃取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100 mL,2 cm×30 cm)纯化后,得2.1 g紫锥菊花色苷提取物干粉样品。以水-正丁醇-甲基叔丁基甲醚-乙腈-三氟乙酸(6∶3∶2∶1∶0.001)为HSCCC分离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进样量160 mg,通过一次分离得到2种花色苷单体化合物,经HPLC检测其纯度分别达95.1%(9.8 mg)、98.2%(14.3 mg),MS及NMR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和矢车菊素-3-O-(6″-O-丙二酰-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以Vc为对照组,对所获得的2种花色苷单体化合物进行了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体外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显示2种花色苷对DPPH.的半清除率(EC50)均小于10 mg/L,小于对照样Vc,表明2种花色苷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且化合物1的清除能力强于化合物2。
- 李佳银罗晋李觅路陆英刘仲华
- 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紫锥菊花色苷抗氧化性
- 高速逆流色谱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紫锥菊根中烷基酰胺类化合物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紫锥菊中多种烷基酰胺类化合物高效稳定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5∶5∶3)为溶剂体系,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紫锥菊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纯化,再经制备液相分离获得各单体化合物,根据MS、1H NMR、13C NMR波谱信息确定化学结构。结果获得纯度分别为94.43%,96.80%,98.89%,98.22%,96.42%,98.70%,93.28%和95.30%的8个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结论高速逆流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可高效制备分离紫锥菊中多种烷基酰胺类化合物,为紫锥菊的药理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 陆英李佳银李觅路李荣根刘仲华
- 关键词:紫锥菊高速逆流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 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紫甘薯花色苷被引量:29
- 2011年
-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紫甘薯花色苷。以正丁醇-乙酸乙酯-0.5%乙酸(3∶1∶4,V/V)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 mL/min,进样量300 mg,分离得到两种花色苷的混合物;混合物再以0.2%三氟乙酸-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乙腈(6∶5∶2∶1,V/V)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进样量100 mg,分离得到纯度分别为98.5%和96.7%的两个花色苷单体组分。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质谱、核磁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组分1为3-O-{6-O-(E)-咖啡酰-2-O-[6-O-(E)-对羟基苯甲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芍药素,组分2为3-O-{6-O-(E)-咖啡酰-2-O-[6-O-(E)-阿魏酰-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葡糖苷}-[5-O-(β-D-吡喃葡糖苷)]芍药素。实验从450 g紫甘薯中获得63 mg组分1和48 mg组分2,为紫甘薯花色苷分离提供了高效、稳定、可靠的方法。
- 陆英李佳银罗晋李觅路刘仲华
- 关键词:紫甘薯花色苷高速逆流色谱
- 安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以安定为模板分子,通过本体聚合和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考察了交联剂、致孔剂及温度等条件对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电镜扫描图片显示本体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呈不规则形状,而沉淀聚合得到的则是微球颗粒,形状规则。吸附实验表明,聚合物微球对安定的最大吸附量约为130μg/g,对奥沙西泮和硝西泮的吸附量约为110μg/g,对安定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通过对比合成现象和聚合物性能,最终选用以DVB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合成的聚合物微球为固相萃取材料填充固相萃取小柱,从饲料及猪尿样品中选择性地分离、富集痕量安定类药物。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奥沙西泮、硝西泮和安定3种药物在0.1~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0.999 9,检出限(S/N=3)为0.03~0.08 mg/L,加标回收率为66%~79%。该方法为安定类药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贾玉香朱若华陈惠敏
- 关键词:分子印迹本体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