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8031502007)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彭英潘经锐唐亚梅邱宇王艺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细胞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后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细胞
  • 1篇梗死
  • 1篇乏氧
  • 1篇乏氧组织
  • 1篇长时间

机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李梅
  • 1篇王艺东
  • 1篇邱宇
  • 1篇唐亚梅
  • 1篇潘经锐
  • 1篇彭英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梗死后乏氧组织的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脑缺血1.5h再灌注(1.5hIR组)和持续缺血(PI组)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EF5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fGFAP)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乏氧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3、7、14d缺血侧大脑半球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荧光强度以及与乏氧组织的关系。结果1.5hIR组术后1、3、7、14d均见乏氧组织存在,PI组乏氧组织仅存在3d。各观察时间点乏氧组织内的GFAP荧光强度均较周围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的GFAP荧光强度均不断增强,在术后7d达到高峰,14d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的1.5hIR组的GFAP荧光强度均高于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在乏氧组织内增殖活化尤为明显,乏氧组织的长时间存在与星形胶质细胞密切相关。
王艺东邱宇潘经锐李梅唐亚梅彭英
关键词:脑梗死乏氧组织星形胶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