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0710009)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万建新郭琦许艳芳潘阳彬傅槟槟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解放军第17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肾功能
  • 2篇肾功能衰竭
  • 2篇肾衰
  • 2篇肾衰竭
  • 2篇肾小管
  • 2篇肾小管上皮
  • 2篇肾小管上皮细...
  • 2篇衰竭
  • 2篇小管
  • 2篇小管上皮细胞
  • 2篇急性肾衰
  • 2篇急性肾衰竭
  • 2篇功能衰竭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7...

作者

  • 5篇万建新
  • 3篇郭琦
  • 3篇许艳芳
  • 2篇崔炯
  • 2篇傅槟槟
  • 2篇潘阳彬
  • 1篇王敬瀚
  • 1篇谢鸣部
  • 1篇吴异兰
  • 1篇梁萌
  • 1篇王彩云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与可行?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能够通过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其修复肾脏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能否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目前仍有争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急性肾衰竭小鼠肾功能改变,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是否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8~10周龄的健康雌性昆白小鼠90只随机随机分为3组。急性肾衰竭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顺铂建立急性肾衰竭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建模后24h经尾静脉输注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建模后第1,4,7,14,28天测定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顺铂注射4~14d后,尿素氮、肌酐值比急性肾衰竭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第4天肾组织中可见绿色荧光的绿色荧光蛋白细胞,分布在外髓质区肾小管,第7天仍可见少量荧光细胞,同时表达肾小管上皮特异性的功能蛋白megalin。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肾脏可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改善急性肾衰竭小鼠的肾功能。
万建新郭琦潘阳彬崔炯傅槟槟许艳芳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小鼠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2009年
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RTEC)是兼有免疫调节作用且生物学功能十分活跃的细胞,是肾小管间质的主要细胞。当它受到缺氧、中毒、细胞或炎性反应因子、血浆蛋白或葡萄糖等损伤因素作用后,RTEC活化、增生,小管扩张,管型形成,最终导致小管萎缩、凋亡和(或)纤维化。RTEC损伤不仅是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直接原因,
谢鸣部万建新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免疫调节作用生物学功能肾小管间质急性肾衰竭CELL
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用顺铂皮下注射建立ARF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肾衰竭组(ARF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MSC组在建立ARF模型后24h经尾静脉输注小鼠MSC悬液。建模后第1、4、7、14、28d分批处死各组小鼠。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顺铂注射4d后,MSC组BUN、Scr值比ARF组明显降低(P<0.01),在第7和14d,仍可见MSC组的BUN、Scr水平低于ARF组(P<0.01,P<0.05)。MSC组小鼠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轻于ARF组。顺铂注射7d后,MSC组肾组织中BMP-7、HGF、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RF组,而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低于ARF组。结论:MSC可改善ARF小鼠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SC促进肾脏局部生长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万建新郭琦王敬瀚潘阳彬崔炯傅槟槟许艳芳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类
急性肾损伤微环境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肾脏保护性生长因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急性肾损伤的模型中不可忽视炎症等原因,机体在不同应激反应条件下分泌的保护性生长因子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肾脏保护性细胞因子不同于急性肾脏损伤的炎症因子。因此,探讨在体外模拟的急性肾衰竭微环境中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肾脏保护性生长因子的可能性。方法:取SD大鼠的骨髓细胞,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为BMSC,分别用含有胎牛血清(对照组);胎牛血清+缺血再灌注肾脏匀浆上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实验。培养7d后,RT-PCR检测两组BMP-7、IL-10、HGF的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培养7d后,体外模拟的急性肾衰竭微环境组BMP-7、IL-10、HGF的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体外模拟的急性肾衰竭微环境中上调BMSC肾脏保护性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对急性肾损伤发挥主要修复作用。
郭琦万建新梁萌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肾损伤
BMP-7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TGF-β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3μg.L-1TGF-β1组,BMP-7组,TGF-β1加不同浓度BMP-7组。免疫荧光检测FN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FN、ColⅠα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3μg.L-1TGF-β1刺激HK-2细胞48h后,FN表达明显增强;加入200μg.L-1BMP-7干预后荧光明显减弱。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刺激HK-2细胞48h后,FN、ColⅠα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MP-7(100~400μg.L-1)可在mRNA及蛋白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调TGF-β1诱导的FN、ColⅠα1的表达。结论BMP-7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FN、ColⅠα1的合成。表明BMP-7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改善肾功能的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实现的。
许艳芳吴异兰万建新王彩云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转化生长因子Β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