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ZLXJK201202)

作品数:2 被引量:73H指数:2
相关作者:吴中海田婷婷李跃华冯卉周春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危险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地震危险性评...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预报
  • 1篇断裂带
  • 1篇震前
  • 1篇前兆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历史地震
  • 1篇裂带
  • 1篇古地震
  • 1篇大地震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吴中海
  • 1篇李家存
  • 1篇赵根模
  • 1篇叶培盛
  • 1篇张克旗
  • 1篇周春景
  • 1篇冯卉
  • 1篇李跃华
  • 1篇田婷婷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被引量:42
2014年
青海玉树是巴颜喀拉地块西南边界上的典型历史强震区.最新的活动断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期间主要发育清水河断裂带、玉树断裂带、阿布多断裂带和杂多断裂带4条NW向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中,构成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系尾端构造的玉树活动断裂带是该区活动性最显著的岩石圈断裂.该断裂是由当江断裂、结古—结隆断裂和巳塘断裂3条斜接的主干断层和夹杂其间的多条次级断裂所共同构成的Z型左旋剪切张扭性变形带.它在上新世以来和晚第四纪期间的左旋走滑速率为4.0~5.4mm/a,调节了该区大部分的块体挤出与旋转变形,并构成该区大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历史强震梳理和古地震研究揭示,玉树主干走滑断裂带自约14530a BP以来至少发生了包括2010年地震在内的共11次大地震,原地重复间隔平均在千年以上,最长达近3000a.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之后,玉树—甘孜断裂带的主干断层表现为平均间隔为50~100a的低频、串联式分段破裂过程,并且大震活动存在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趋势.通过对玉树断裂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进行综合地质判定认为,该区至少仍存在6段未来百年内大地震危险程度不同的地震空区,潜在的大地震震级为Mw6.6~7.3,其中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段落主要是当江断裂带的当江—拉则段和结古—结隆断裂带上的结隆—叶卡诺段与桑卡—相古段.
吴中海周春景冯卉张克旗李家存叶培盛李跃华田婷婷
关键词:青藏高原历史地震古地震地震危险性评价
地震预报现状及相关问题综述被引量:35
2013年
虽然对"地震能否预报"一直存在争论,但众多大地震的震例研究表明,前兆异常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地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国内外针对活动断裂的行为方式、大地震复发规律、活断层分段与大地震活动、大地震复发的概率预测和地震孕育过程与机理等,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促进了地震预报的发展。中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现状面临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基础仍明显不足、中长期地震预报工作程度亟需全面提高、中短期预报衔接不够和防大震意识还相对薄弱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一现状与快速城镇化的国情,需在坚持地震预报研究的前提下,全面做好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夯实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基础,并加强中短期预报的衔接,坚定防大震意识。同时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有效提高强震活动区带上的建筑物与重大工程的抗震能力,并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从而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
吴中海赵根模
关键词:地震预报大地震地震前兆地震危险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