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100) 作品数:41 被引量:244 H指数:10 相关作者: 何兴金 王长宝 周颂东 高庆波 张发起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四川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医药卫生 更多>>
国产毛茛科驴蹄草属两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 L.)植物的细胞学特征,对驴蹄草(C.palustris L.)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C.scaposa Hook.f.&Thoms.)5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驴蹄草贵州纳雍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32(四倍体),两个云南中甸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4(八倍体)。花葶驴蹄草四川红原、康定、石渠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2(四倍体),该数目为首次报道;西藏林芝和云南德钦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4(八倍体)。驴蹄草的染色体比花葶驴蹄草大。这两种植物的32或64条染色体分别以4条或8条为单位大致能够排列为8组同源染色体,但同一组内的染色体经常具有明显的异形性(heteromorphy),不同居群的核型组成多少具有差异。同时,还分析了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的不同倍性细胞型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式样。 王龙远 任琛 杨亲二关键词:染色体数目 核型 毛茛科 中国伞形科柴胡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中国20种柴胡属植物(含17种3变种,其中汶川柴胡和北柴胡各有2个居群)的果实表面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胡属植物外果皮表面纹饰特征在所研究的居群间比较稳定;20种柴胡属植物果实微形态在表皮细胞形状是否可见、表面纹饰以及分泌物类型上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可作为柴胡属种间鉴定的重要参考性状.根据果实表面细胞形状是否可见将所研究的柴胡属植物分成了两类:细胞形状可见型和细胞形状不可见型.根据果实表面微形态、外部形态特征和其他参考性状,支持黄花鸭跖柴胡(Bupleurum commelynoi-deum var.flaviflorum)独立成种. 马祥光 王长宝 何兴金关键词:柴胡属 扫描电镜 微形态 苋属4种外来有害杂草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明确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凹头苋(A.lividus)、刺苋(A.spinosus)、皱果苋(A.viridis)4种有害杂草在中国的适生区,为有效制定检疫措施和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4种苋属杂草已有的分布点数据,使用GARP和Maxent两个生态位模型对其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对4种苋属植物适生区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主要为雨日频率、海拔、极端低温、水汽压、坡度。模型评价表明,Maxent和GARP两模型对4种杂草的分布均能较好地进行预测,Maxent的结果稍好于GARP。以Maxent为主,GARP作参考,得出苋属4个种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的部分地区、西北和东北的少数地区、除西藏和四川西部以外的西南地区以及中南的大部分地区。[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对4种杂草适生区域及其周边做好相应的预警和治理工作。 郑卉 何兴金关键词:苋属植物 GARP MAXENT 茴芹属1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及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茴芹属1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其中12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茴芹属16种植物花粉大小为(19.75~33.03)μm×(11.52~17.41)μm,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E)为1.40~2.28,体积大小指数(P×E)^(1/2)为16.71~23.97,属于中型花粉,具三孔沟,萌发孔位置为边萌发孔。花粉粒赤道面观有近矩形、赤道收缩形、椭圆形和近菱形等类型,其中近矩形和赤道收缩形占多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三角圆形。扫描电镜下,其外壁表面纹饰赤道面观为脑纹状,极面观近光滑或为穴纹状。在伞形科芹亚科中,茴芹属植物的花粉具有中等进化、比较进化的形态特征。研究认为,花粉形态可为个别物种的分类处理提供孢粉学证据。 王志新 谭进波 彭禄 何兴金关键词:伞形科 花粉形态 系统学分析 中国植物名称数据库的建设及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2010年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参考型数据库,中国植物名称数据库(CPNI)是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收录植物的目录和索引,也是其他数据库的参考和联系的桥梁。以《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为基础数据来源,加上少量参考数据作为补充,设计建设了中国植物名称数据库,并从现有已建成同类数据库的评价、数据来源和数据组成,以及建库策略实现对中国植物名称数据库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国植物名称数据库是植物名称的参考型数据库,能够辅助植物学相关学科研究中关于植物名称的研究和利用。 张宇 王雨华关键词:植物名称 科学数据库 数据标准 豹子花属及百合属13种25居群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豹子花属6种11居群和百合属7种14居群进行了核型研究,并用不对称系数AI度量核型不对称性,以CVCL-CVCI散点图比较近缘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除美丽豹子花No-mocharis basilissa为三倍体外,其余全为二倍体;2)核型在种间、居群间存在变异,特别是在随体染色体的数目和位置以及B染色体的有无上种间存在明显差别;3)CVCL-CVCI散点图显示豹子花属与百合属关系密切;4)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数量和类型不同的次缢痕,是豹子花属植物进化的主要方式。豹子花属在从其起源地和分化中心高黎贡山向四周扩散时,细胞核型方面伴随着出现了非整倍体、三倍体、B染色体和次缢痕进化的类型。 万娟 周颂东 高云东 何兴金关键词:核型进化 百合属 次缢痕 葱属Amerallium亚属(石蒜科)的系统发生与性状进化(英文) 被引量:3 2012年 运用贝叶斯和简约法对葱属(Allium)Amerallium亚属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了分析,对该亚属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推测。系统分析证实Amerallium是单系的,并表明该亚属由三个隔离的地理群组成:北美Ameralliums,地中海区Ameralliums和东亚Ameralliums。性状进化的重建表明鳞茎是原始或祖先状态,根状茎和肉质增粗的根是衍生状态且在Amerallium这个亚属的类群中独立进化发生了几次。重建也表明该亚属的原始染色体基数x=7,其它染色体基数(x=8,9,10,11)是由它转化而来的。在北美类群中,异基数性相当罕见,而多倍性似乎是一个相对频繁的进化事件。在地中海区类群和东亚类群中,异基数性和多倍性是染色体进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力。 李琴琴 周颂东 何兴金 魏先芹关键词:葱属 ITS 中国葱属根茎组植物15种25居群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5种25居群葱属根茎组植物进行核型研究,首次报道荒漠韭Allium tekesicola、蓝花韭A.beesianum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增补了一些根茎组植物的细胞学资料。结果表明:供试类群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类型为1A、2A或2B;高山韭A.sikkimense壤塘居群和荒漠韭具短臂随体,宽苞韭A.platyspathum的和布克赛尔居群、奇台居群具居间随体;野黄韭A.rude雅江居群和荒漠韭中各存在1条B染色体。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我们讨论了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染色体基数、随体染色体的多型性、B染色体的进化意义和该组植物的进化方式,探讨了天蓝韭A.cyaneum、齿丝山韭A.nutans的地理分布成因,得到了如下推论:(1)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染色体基数x=8;(2)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核型进化趋势为:1A→2A→2B→2C;(3)中国根茎组植物的随体染色体具多型性;(4)多倍化和结构变异是中国根茎组植物进化的两种重要方式;(5)天蓝韭和齿丝山韭以多倍化和无性生殖来克服扩大新的生存空间遇到的困难。 周春景 周颂东 黄德青 何兴金关键词:葱属 核型 进化 中国薹草属黑穗薹草组的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对中国薹草属黑穗薹草组Sect.Racemosae及外类群冻原薹草组Sect.Frigidae共20种3变种采用38个形态特征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穗薹草组应是一个自然分类群;支持了《中国植物志》将两对相似种:乌拉草(Carer meyeriana)与红原薹草(Carer hongyuanensis)、膨囊薹草(Carex lehmanii)与五台山薹草(Carex montis-wutaii)分别处理为种的观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本组的分类特征较为稳定与集中,本组主成分分析散点图与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大致吻合,并表明有关小坚果、果囊、鳞片、主茎叶和苞片的性状在本组的分类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张景博 李晓东 李建强关键词:薹草属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与保存 2017年 青藏高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极端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同时其独特的环境也孕育了众多极具特色而珍贵的植物物种及基因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加剧、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变暖等,这些物种和资源正面临消失的威胁。项目组历时5年,完成了该地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工作,构建了完整的特殊生境种质资源保存或储备体系,丰富了我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库存,为保护和利用特殊生境中植物资源及国土整治等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关键词:植物种质资源 青藏高原 野生 全球气候变暖 种质资源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