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40-1960)

作品数:17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尚季芳李佳佳张丽坤张春航颉斌斌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民国
  • 5篇民国时期
  • 4篇战时
  • 4篇抗战
  • 4篇抗战时期
  • 3篇禁毒
  • 2篇新中国
  • 2篇少数民族地区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变迁
  • 2篇民族
  • 2篇民族地区
  • 2篇教士
  • 2篇传教
  • 2篇传教士
  • 1篇大学文化
  • 1篇大学文化建设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害
  • 1篇毒品

机构

  • 17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城市学院

作者

  • 17篇尚季芳
  • 2篇李佳佳
  • 1篇崔江伟
  • 1篇张春航
  • 1篇张丽坤
  • 1篇颉斌斌

传媒

  • 3篇档案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历史教学(下...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民国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禁与不禁之间:民国时期青海禁政述论被引量:2
2013年
民国时期,毒品在西北地区泛滥,青海也深受其害,但是与陕西、甘肃相比,青海毒祸较轻。"青马"军阀为了维护在此地区的绝对权威,树立所谓的"新青海",对禁绝毒品不遗余力。马麒、马麟、马步芳统治期间,青海烟毒种植灭绝殆尽,然贩运和吸食所在多有,一直迁延不绝。马步芳虽声称要将青海建成禁毒的模范省,一度法令森严,人人自危。然其自身的行为证明他的禁毒是无力的,民众对此敷衍了事,毒品不能彻底禁绝也就在情理之中。
尚季芳李佳佳
关键词:民国时期禁毒禁政
亦有仁义: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与西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被引量:5
2011年
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尽力播撒"上帝福音"的同时,对西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颇为关注。他们积极兴建医院、诊疗所,培育地方医疗人才,治病救人不遗余力,甚而一些传教士为医疗事业献出了生命。传教士的行为多少改善了近代西北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减轻了民众痛苦,且一批西式医院和医疗人才的出现,将新的医疗技术和医患理念输入西北,为构建近代西北地区的新型医疗卫生体系作出了一定贡献。不可否认,传教士积极参与医疗事业有笼络人心,扩大教会影响,劝导民众入教之目的,但传教士秉持基督博爱惠施精神,努力治病救人所取得的成效应予以肯定。
尚季芳
关键词:传教士
传教士在西北地区的禁毒实践及其困境被引量:1
2014年
传教士是近代较早呼吁中国禁毒的主要群体,为中国毒品的肃清贡献颇多。近代西北地区毒祸肆虐,危害甚巨,世人为之侧目。深入西北边疆的传教士,在不遗余力传播福音之时,亦对毒品问题多有体察,他们较客观地记录了毒品的种植和吸食状况,且尽力参与禁绝,初见成效。不过,传教士的禁毒也有诸多困境,一则政府将毒品作为其正常运转的财政支柱之一,对传教士的禁毒自然不大支持;且传教士为了扩大传教局面,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故其禁毒不可能决绝进行;另外,传教士将禁毒作为手段,主要目的是吸纳教徒,扩大教会之影响。因之,传教士的禁毒事功不能不大打折扣。
尚季芳
关键词:传教士禁毒
经济与思想之改进:战时工合运动与西北社会变迁被引量:3
2013年
战时工合是抗战时期中外知名人士在西北、西南、东南和川康等地区组织并建立的一批制造军需、民用物资的合作社,旨在支援前线,抵御外敌,为地方提供日用商品,维持地方经济秩序。就西北地区而言,工合西北事务所先后在宝鸡、凤县、天水、兰州等地开设纺织、矿冶、化工、食品和运输等合作社500余个,承制军政部军毯40余万条,生产了众多的工业品和生活用品,为国防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战时西北工合注重地方社会建设,在教育、医疗卫生、妇女解放等方面也作出了不菲的成绩,为西北社会的民生和民主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抑有进者,西北工合重视民众动员,与当时高唱"开发西北"的口号形成鲜明对比,是近代开发建设西北少有的实践派,其注重地方基层社会、培植地方民气的发展路径,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尚季芳张春航
关键词:抗战时期社会变迁
抗战时期西北驿运事业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伊始,国民政府为满足战时运输需要,解决海口封锁、铁路沦陷造成的运力不足,大后方交通运输落后于战争需要的矛盾,将1913年废止的传统驿站运输制度再次恢复,在全国范围内组设驿运机构,组织管理民间运力,发展军需民用物资运输。因着战时西北地区的重要性,该地的驿运事业亦被提上议事日程。西北驿运充分利用各地城乡、民间人力和畜力运输,以运输汽油、桐油、黄油、柴油、羊驼毛、军品及国防器材、钨砂、食盐、邮件、军用被服、药材、水烟等物为主,为抗战运载了大量军需民用物资,为战胜敌国和满足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西北驿道的开发和管理也对后续发展西北交通运输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尚季芳李佳佳
关键词:抗日战争
从移风易俗看冯玉祥集团入主西北的思想意义——兼论近代开发西北“三次高潮说”的局限性被引量:1
2015年
冯玉祥集团入主陕甘宁青后,着力移风易俗,改良社会风气,力图使新思潮、新气象鼓荡洗涤西北地区。诸如废除官场旧制,建立新规;严肃军纪,改善民众对军队的恶感;积极倡导妇女放足,健全妇女人格;注重培养民族情感,建立平等友善的回汉关系等。这些事功成效甚彰,影响深远,是近代西北开发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促使西北逐渐跨出封闭的世界。但是在革命史范式指导下的近代开发西北的"三次高潮说",对冯系集团的建树未予充分肯定,其说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尚季芳
关键词:移风易俗
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转型时期的《白鹿原》乡土社会被引量:2
2013年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相较于城市,这样的变革与转型,在农村乡土社会中却显得迟滞。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民众,面对如此的巨变,内心矛盾纷繁复杂。以此为契机,接踵而来的各类变化,更是让他们惶恐不已,小人物的命运,也便在这样的大历史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便是以此为背景的小人物传记。
尚季芳咸娟娟
关键词:《白鹿原》乡土社会小人物命运
民国时期甘肃地震灾害及赈灾研究——以1920年海原大地震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1920年12月16日甘肃海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本已贫瘠的甘肃以重创。由于多种因素,这次地震所带来的损失比发生同等强度地震的其它地区损失更为严重。中央政府救灾态度默然,救灾重任让渡于民间,各地方团体及地方绅士相继肩负起救灾重任,积极组织赈灾,使灾后损失降到最低。但一个健康的社会,赈灾需要政府的公共救济与民间的自我救助相结合,不论政府还是公民都应承担起使社会正常有序运行的责任。
尚季芳张丽坤
关键词:民国时期赈灾
抗战时期内迁高校与西北地区现代化——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5
2012年
抗战军兴,华北、华南沦陷,举国震动。为保存中国高教实力,大批院校迁往湘西、西南和西北等内陆腹地。迁往内地的高校在努力求取生存之际,对迁入地的教育事业、社会建设和经济开发颇为着力推进。1939年肇建于陕西城固,后迁入甘肃兰州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承继北平师范大学之遗产,为西北地区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且不遗余力为地方社会服务,诸如举办社教,开启民智,创建师资训练处,培养中小学教师,参与经济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等,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对促生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的现代化进程功不可没。
尚季芳
请缨报国:战时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为中心被引量:2
2015年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发动了"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纷纷响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投入到这场运动中。从西北联合大学分立而迁移兰州的国立西北师院更是同仇敌忾,师生深受战火蹂躏,故投笔从戎者络绎不绝,在当时甘肃省的各个院校中最为壮观,其示范效应至为明显。这场运动在国立西北师院的发展史上是一重要事件,但查阅《西北师大校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版)未见记载,因此笔者拟就这一问题,对其缘起、过程及结果作一梳理,力图对西北联大的研究有所助益。
尚季芳颉斌斌
关键词:抗战时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