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459)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朱科明邓小明孙振朕蔡在龙龚德军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微血管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肺微血管
  • 1篇多糖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原代培养
  • 1篇脂多糖
  • 1篇脂多糖激活
  • 1篇脂多糖类
  • 1篇受体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中性白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微血管内皮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孙振朕
  • 3篇邓小明
  • 3篇朱科明
  • 1篇王嘉锋
  • 1篇蔡在龙
  • 1篇卞金俊
  • 1篇龚德军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磁珠分选法分离和原代培养被引量:10
2010年
背景:肺组织的功能依赖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因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相关研究的重要细胞模型,但目前国内多采用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所得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常有其他细胞混杂。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扩增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免疫磁珠二次分选法分离纯化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贴壁培养法体外扩增,CCK-8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对其表型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所得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学特征,含有大量内皮细胞特有的杆状细胞器Weibel-Palade小体,较稳定地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CD105,不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说明免疫磁珠二次分选法可成功分离纯化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所获细胞纯度高、自我更新能力强,并保留了包括构成、表面抗原表达等特性。
孙振朕蔡在龙朱科明邓小明
关键词:免疫磁珠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
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1年
已知脓毒症是多种细胞和介质参与的复杂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参与了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并在其中起协同作用,包括血小板与免疫系统部分协同作用机制及循环中的细菌诱捕新路径。现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孙振朕朱科明邓小明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
血小板在脂多糖激活中性粒细胞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2011年
目的评价血小板在脂多糖(LPS)激活中性粒细胞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3H/HeN小鼠,6~8周龄,雌雄不拘,体重18,25g,原代培养PMVEC,采用二次离心法分离血小板,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取2.5代的PMVEC,以10^5个/ml密度接种于12孔(1ml/孔)或6孔(2ml/孔)培养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31):LPS组、血小板组(P组)、中性粒细胞组(N组)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组(PN组)。4组均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LPS,P组和N组分别加入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PN组加入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终浓度分别为5×10^7个/ml和5×10^5个/ml。分别于孵育1、6、12、18和24h时每组取1孔,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和活化情况;于孵育24h时每组取1孔,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分别于孵育1、6、12、18和24h时取6孔,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活化率。结果与LPs组比较,N组和P组内皮细胞形态、数量均无明显改变,而PN组活化的内皮细胞增加,活细胞数量减少;与LPS组比较,PN组LOS孵育6—24h时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LPS孵育1—24h时细胞活化率升高,P组和N组LPS孵育6、12h时细胞活化率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或P组比较,PN组LPS孵育6—24h时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活化率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在LPS激活中性粒细胞致小鼠PMVEC损伤中起决定性作用。
孙振朕王嘉锋龚德军卞金俊朱科明邓小明
关键词:血小板中性白细胞脂多糖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