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10723)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付朝华陈忠羡谢清华薛忠林范全更多>>
- 相关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1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患者136例(256椎),采用PKP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分别为术前(9.12±4.00)分、术后(2.8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均有明显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4.28±2.43)mm,术后为(20.51±2.26)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为(22.18±2.12)mm,术后为(23.49±2.3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到椎体旁,2例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3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病椎的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谢清华陈忠羡范全付朝华薛忠林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
- 计算机术前设计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术前设计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5年3月采用计算机术前设计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5例(46个椎体)。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高度和Cobb角。结果 4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其中9例出现骨水泥渗漏,6例渗漏至椎间盘,3例渗漏至椎旁。术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0.5±0.9)个月。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手术时间(21.0±3.1)min,VAS评分分别为术前(8.2±0.9)、术后(2.8±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术前为(8.5±1.0)mm、术后为(11.1±1.3)mm,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Cobb角为(27.3±4.5)°,术后为(22.O±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术前设计下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提高手术精准性,缩短手术时间,恢复椎体高度、Cobb角,缓解疼痛,获得满意的疗效。
- 谢清华陈忠羡薛忠林付朝华秦英原向伟李学士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