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6]036-1)
作品数:
1
被引量:11
H指数:1
相关作者:
冯梅
马寅生
王连庆
李会军
史大年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天文地球
主题
1篇
地震
1篇
地震事件
1篇
断裂带
1篇
台阵
1篇
天然地震
1篇
微地震
1篇
裂带
1篇
活动断裂带
1篇
层析成像
1篇
层析成像技术
机构
1篇
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1篇
蒋荣宝
1篇
区明益
1篇
陈宣华
1篇
田晓娟
1篇
李国岐
1篇
王小凤
1篇
霍光辉
1篇
张西娟
1篇
史大年
1篇
李会军
1篇
王连庆
1篇
马寅生
1篇
冯梅
传媒
1篇
地质通报
年份
1篇
2006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微地震台阵网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油田深层构造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06年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相对于传统的反射地震方法而言是一种新的经济的勘探方法。这是由于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所需的观测值直接来自于研究区下方发生的天然微地震,而反射地震却需要在研究区表面进行人工放炮。因此本工作是将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某油田约100km2地区的深层构造的尝试性研究。626个地震事件的3289个P波到时的初步结果与研究区已知的大的构造吻合较好。该模型中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观测到一个北西向的背斜。此外,微地震的分布也与研究区中活动断裂带的位置基本一致。
王小凤
冯梅
史大年
马寅生
陈宣华
区明益
霍光辉
王连庆
田晓娟
张西娟
李会军
李国岐
蒋荣宝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地震事件
活动断裂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