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HX2006-103)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文凯陆春海李奕满梅玲章永凡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主题

  • 7篇密度泛函
  • 7篇密度泛函理论
  • 7篇泛函
  • 7篇泛函理论
  • 2篇氧化锆
  • 2篇一氧化碳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解离
  • 2篇二氧化锆
  • 2篇ZRO
  • 1篇氧化亚铁
  • 1篇乙烯
  • 1篇铀酰
  • 1篇铀酰离子
  • 1篇溶剂
  • 1篇溶剂化
  • 1篇水分子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吸收
  • 1篇紫外吸收光谱

机构

  • 7篇福州大学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陈文凯
  • 5篇陆春海
  • 4篇李奕
  • 2篇章永凡
  • 2篇杨亚丽
  • 2篇郭欣
  • 2篇满梅玲
  • 1篇杜玉栋
  • 1篇戴文新
  • 1篇赵伟娜
  • 1篇辜家芳
  • 1篇曾庆松
  • 1篇丁开宁
  • 1篇王玲玲

传媒

  • 3篇Chines...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乙烯在FeO(100)面吸附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探讨了乙烯分子在FeO(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平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乙烯在hollow位上吸附最稳定,与底物的两个Fe原子形成双σ键,吸附能为86.8kJ/mol.吸附前后的态密度、电荷布居、轨道成分和振动频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乙烯的π电子向底物转移,同时Fe将3d轨道的电子反馈给乙烯的反键π轨道,乙烯C的杂化方式由sp2部分转化为sp3.
王玲玲陈文凯陆春海李奕
关键词:乙烯氧化亚铁密度泛函理论
水分子在立方ZrO2(110)面吸附与解离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H2O,OH和O在立方ZrO2(11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结果表明,在bridge位H2O以垂直底物平面氢原子向上模式吸附在立方ZrO2(110)面时发生解离形成表面羟基,吸附能为150.5 kJ/mol.而在top位H2O以垂直底物平面氢原子向下模式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能为14.8 kJ/mol.OH和O在立方ZrO2(110)面的最佳吸附位是top位,其吸附能分别为241.5和209.1 kJ/mol.同时分析了Mulliken布居、态密度和伸缩振动频率.
杨亚丽陆春海黄娟李奕陈文凯
关键词:二氧化锆密度泛函理论解离
一系列水合和非水合铀酰卤族(F,Cl,Br)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结构和紫外吸收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考虑相对论效应并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水溶液中UO2Xn(H2O)5-n(X=F,Cl,Br;n=1~4)和UO2Xn(X=F,Cl,Br;n=1~6)一系列水合和非水合铀酰化合物的结构和紫外吸收光谱性质。将这一系列物质命名为Xnm(X为F,Cl,和Br;n为卤素配体个数,m为水分子配体的个数)。在水溶液中,溶剂化效应采用类导体屏蔽模型(COSMO)并采用SAS溶剂接触曲面构造空穴模拟水溶剂对配合物的作用。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采用考虑旋-轨耦合相对论效应的含时密度泛函(SO-TD-DFT)进行计算。U=O键随着F配体数目的增加而明显伸长,然而随Cl和Br配体数目的增加变化较小。随X配体数目的增加和水分子参与配位,铀与X的结合能逐渐减弱。配合物的紫外光谱计算表明铀酰氟的各种配合物并不出现特征吸收峰,而铀酰氯和铀酰溴的各种配合物均有特征吸收光谱。通过分子轨道分析可以很好解释光谱所体现的特征。
辜家芳满梅玲陆春海陈文凯
关键词:铀酰离子密度泛函理论溶剂化紫外吸收光谱
一氧化碳分子在Pt/t-ZrO_2(101)表面的吸附性质被引量:7
2012年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GA-PW91)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研究了CO分子在完整与Pt负载的四方ZrO2(101)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表面第二层第二氧位和表面第二桥位分别为CO分子和Pt原子在完整ZrO2(101)表面的稳定吸附位,且覆盖度为0.25ML(monolayer)时均为稳定吸附构型,吸附能分别为56.2和352.7kJ·mol-1.CO分子在负载表面的稳定吸附模式为C-end吸附,吸附能为323.8kJ·mol-1.考察了CO分子在负载表面吸附前后的振动频率、态密度和轨道电荷布居分析,并与CO分子和Pt原子在ZrO2表面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端吸附CO分子键长为0.1161nm,与自由的和吸附在ZrO2表面后的CO相应值(0.1141和0.1136nm)相比伸长.吸附后C―O键伸缩振动频率为2018cm-1,与自由CO分子相比发生红移;吸附后CO带部分正电荷,电子转移以Pt5dCO2π的π反馈机理占主导地位.
满梅玲陆春海陈文凯李奕章永凡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一氧化碳
O_2和CO在Co_2B_2/TiO_2和Co_2B_2Pt/TiO_2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TiO2表面负载Co2B2和Co2B2Pt合金簇可能的负载构型.结果表明,Co2B2和Co2B2Pt合金簇倾向于以两个Co的形式负载在两个氧上.态密度分析发现,负载后,Co2B2合金簇中部分Co原子和B原子成键加强,Co2B2Pt合金簇中Pt原子和B原子成键也加强,形成新的轨道.CO和O2在Co2B2/TiO2和Co2B2Pt/TiO2表面吸附的结果表明,Co2B2Pt/TiO2催化氧化CO性能的提高是由于Pt原子提高了Co2B2合金簇吸附CO和O2的能力.
曾庆松陈文凯戴文新李奕丁开宁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密度泛函理论一氧化碳
H_2S在立方ZrO_2(110)面的吸附与解离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探讨了H2S、HS和S在立方ZrO2(11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情况。构型优化的结果表明:在bridge位H2S以垂直底物平面H原子向上、垂直底物平面H原子向下、平行底物平面和hollow位H2S平行底物平面模式吸附在ZrO2(110)面发生解离吸附。SH和S的最佳吸附位分别为桥位和顶位。Mulliken布局和态密度分析显示S原子的p轨道与Zr原子的d轨道发生相互作用。通过计算解离反应的能垒,表明H2S分子在立方ZrO2(110)面发生两步解离。
杨亚丽陈文凯陆春海郭欣
关键词:硫化氢二氧化锆密度泛函理论解离
甲醇在FeS_2(100)完整表面的吸附和分解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方法,研究了甲醇分子在FeS2(100)完整表面的吸附与解离.通过比较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构型参数发现:表面Fe位为有利吸附位,甲醇分子通过氧原子吸附在表面Fe位,吸附后甲醇分子中的C―O键和O―H键都有伸长,振动频率发生红移;甲醇分子易于解离成甲氧基CH3O和H,表面Fe位仍然是二者有利吸附位.通过计算得出甲醇在FeS2(100)表面解离吸附的可能机理:甲醇分子首先发生O―H键的断裂,生成甲氧基中间体,继而甲氧基C―H键断裂,得到最后产物HCHO和H2.
杜玉栋赵伟娜郭欣章永凡陈文凯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甲醇过渡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