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2028)

作品数:4 被引量:11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会平张培震吴庆龙陈正位袁道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貌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发育
  • 1篇地貌发育
  • 1篇地貌演化
  • 1篇东北缘
  • 1篇水系
  • 1篇迁移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西秦岭
  • 1篇黄河水系
  • 1篇更新世
  • 1篇构造带
  • 1篇贵德盆地
  • 1篇河流
  • 1篇北缘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作者

  • 4篇张会平
  • 3篇张培震
  • 1篇樊祺诚
  • 1篇郑德文
  • 1篇郑文俊
  • 1篇袁道阳
  • 1篇陈正位
  • 1篇刘少峰
  • 1篇吴庆龙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5
2008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同时晚新生代黄河的发育和演化也提供了研究高原构造隆升扩展以及黄河侵蚀下切过程的理想场所。黄河水系通过调整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在垂向上响应不同的构造隆升以及河床岩性的变化。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利用基岩河道河流水力侵蚀模型(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为依托,尝试揭示晚新生代以来强烈构造活动在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上的表现。分析发现,在循化-贵德地区岩性分布均匀的新生代盆地内部,黄河水系纵剖面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坡度-面积双对数图解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凸特征,即基岩河道的河床随时间的变化为正值,指示了基岩的隆升速率大于河流的下切侵蚀速率。在河流流经盆地内部不同岩性地区,特别是前新生界地层区,河流纵剖面也表现为一定的上凸特征,表明了新生界与前新生界地层岩性差异对河流纵剖面的控制作用。综合来看,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黄河水系河流纵剖面形态特征是晚新生代强烈构造活动和岩性差异共同控制的结果,揭示了循化-贵德地区造山系统地形发育仍然处于前均衡或接近均衡状态,同时也从侧面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整个高原隆升扩展的最新和最前缘部位的时空格局特征。
张会平张培震吴庆龙陈正位
关键词:青藏高原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差异性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关系初探被引量:33
2010年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发育一系列与西秦岭构造带走向近似平行的断裂系统,历史上沿上述断裂系统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甚至大地震,预示着断裂系统的最新活动特征,同时也表征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文章选取南北地震带中段西秦岭构造带交接区长江水系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和西汉水,黄河水系一级支流洮河以及渭河等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宏观地貌发育、水系平面展布和河流纵剖面陡峭程度等特征为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貌发育总体特征及其与西秦岭构造带的关系。研究发现,地貌特征指示南北地震带中段明显存在构造活动性差异特征:南侧白龙江流域表现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河流陡峭指数高等特征,主要受控于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的持续活动;北侧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发育部位,武山以西断裂迹象明显,渭河流域上游与洮河岷县-临洮南段等地区的地貌参数也指示了该段断裂较强的活动性。渭河及嘉陵江上游西汉水地区水系分布不对称特征指示了晚新生代以来西秦岭造山带与渭河地堑系活动的共同控制。白龙江水系主要支流所表现出的平行展布的线性水系特征表明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等一系列平行断裂带对水系发育的控制作用。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历史强震和大震以及微震分布资料,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南北地震带中段存在一条地震密集带,该带沿岷山-龙门山构造带向北,至舟曲-迭部附近跨过白龙江,向北沿礼县、宕昌及岷县至天水-甘谷-武山一带再向北经通渭、西吉等地区与六盘山构造带相接。这一认识支持南北向构造特征晚于东西向构造体系,并且很大程度上是深部地幔动力学和岩石圈圈层关系调整变动的产物的认识,同时也揭示了南北地震带与西秦岭构造带复杂的叠加复合构造关系。
张会平张培震袁道阳郑文俊郑德文
关键词:地貌发育西秦岭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及邻区更新世时期沉积与后期侵蚀样式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残存的地貌标志恢复原始地貌形态是地貌研究的难点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晚新生代黄河在本区发育,其后期演化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详细信息,同时黄河侵蚀下切过程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由于黄河水系的发育,晚更新世以后循化-贵德盆地地区实现由盆地加积向退积的凋整,盆地地区逐渐开始遭受黄河水系的侵蚀下切,并逐渐形成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貌形态。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更新统的变形程度较弱,由于区域构造隆升与河流强烈下切的共同作用,现今保存的更新统已经成为盆地内部的分水岭,如龙羊峡地区。本研究正是选取循化-贵德盆地及其邻区更新统地层为古地貌重建的标志,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地区更新世古地貌形态,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认识有:1)秦岭北缘断裂带构成其南西向北东方向地形快速降低的边界带;2)在北西南东方向上,西秦岭、黄河、拉脊山、湟水河以及祁连山等总体上构成了向形-背形相间的地貌格局。同时以古地形为基础,定量计算了盆地区更新世以来的侵蚀分布图像,定量结果表明:1)剥蚀量的分布形态与高原东北缘盆山地貌系统之间有一定相关耦合性,盆地地区的剥蚀量比较大,而相邻山脉地区的剥蚀量都比较小;2)剥蚀量比较大的盆地地区剥蚀量与盆地内部河流形态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关联特征,盆地内部剥蚀量最大的区域往往是盆地内部独立河流的中游地区。
张会平刘少峰
关键词:青藏高原更新世
河流裂点的发育及其溯源迁移:以鸭绿江-望天鹅火山区为例被引量:24
2011年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国东北部鸭绿江上游-望天鹅火山区河流裂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裂点溯源迁移模型(Knickpoint Celerity Model),定量地计算裂点溯源迁移速率与流域面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裂点溯源迁移模型中侵蚀系数K为1.32×10-8,而流域面积指数m为0.69;模拟裂点与实际裂点分布的误差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区各水系内部裂点的起始溯源迁移速度主要为1~10 mm/a,现今的迁移速率主体为1~6 mm/a.研究结果与日本阿苏火山(Aso Volcano)和房总半岛(Boso Peninsula)火山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鸭绿江-望天鹅火山区的地貌演化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张会平张培震樊祺诚
关键词:地貌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