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KJB180028)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徐小颖金银根池源赵福伟黄绍文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红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胁迫
  • 2篇香蒲
  • 2篇抗氧化
  • 2篇PB
  • 1篇稻米
  • 1篇芽分化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结构
  • 1篇氧化酶
  • 1篇叶生长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水稻
  • 1篇水稻
  • 1篇梯田
  • 1篇菹草
  • 1篇温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结构
  • 1篇抗氧化酶
  • 1篇糊化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篇徐小颖
  • 4篇金银根
  • 3篇池源
  • 1篇乔绪强
  • 1篇施国新
  • 1篇李闯
  • 1篇黄绍文
  • 1篇赵福伟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u^(2+)胁迫下菹草叶片活性氧水平变化及生理应答被引量:2
2013年
菹草经不同浓度Cu2+(0、0.01、0.03、0.05、0.07mmol·L-1)处理后,研究其叶片活性氧水平(O·-2和H2O2)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随外源Cu2+浓度的增高,菹草叶片Cu2+含量明显增加,Cu2+累积产生了明显的毒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和TBARS含量逐步增加;②就活性氧水平而言,在0.01mmol·L-1Cu2+胁迫下,H2O2大幅提升,此后在POD和CAT的共同作用下,其含量显著下降。而POD活性仅在0.01mmol·L-1处理后出现短暂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而CAT活性则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CAT在清除H2O2过程中发挥着更为明显的作用;O·-2产生速率仅在Cu2+最高处理浓度(0.07mmol·L-1)时出现明显增加。这些指标变化提示,过量的Cu2+将引起菹草叶片氧化损伤,抗氧化酶(SOD、POD和CAT)在抵抗Cu2+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显地抑制活性氧(O·-2和H2O2)的累积,尤其是SOD作用更为显著。
徐小颖施国新乔绪强
关键词:菹草CU^2+活性氧抗氧化酶
香蒲对不同浓度Pb^(2+)胁迫的生理应答及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2+(0、0.25、0.50、1.00和2.00mmol·L-1)胁迫对东方香蒲根和叶中Pb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以及亚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外源Pb2+浓度的增加,Pb在香蒲根和叶中的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Pb在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叶中,并与外源Pb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香蒲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着外源Pb2+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处理浓度为0.50mmol·L-1时达到峰值。(3)胁迫处理叶片的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但根中MDA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4)叶片中SOD活性在1.00mmol·L-1 Pb2+处理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但始终高于对照,CAT和POD活性则均低于对照组;根中SOD活性除1.00mmol·L-1 Pb2+处理组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AT和POD活性分别在0.25和0.50mmol·L-1 Pb2+处理时达到峰值,然后随处理Pb2+浓度升高而下降。(5)电镜观察发现,Pb2+胁迫使香蒲叶细胞中叶绿体被膜破裂,类囊体膨胀、破损;根和叶细胞中的线粒体被膜均破裂、内腔空泡化,细胞核核膜破损、核仁消失、染色质凝集。研究表明,Pb2+胁迫致使东方香蒲根、叶生理代谢失衡,亚细胞结构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这为从分子水平研究Pb2+作用的具体机理以及香蒲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徐义昆徐小颖池源金银根
关键词:抗氧化亚细胞结构
火柴头初始花芽分化与叶生长的同生关系
2016年
应用植物形态学解剖观察、苏木精整染、石蜡法连续切片以及显微观察拍照技术,研究火柴头初始花芽分化与叶生长的同生关系。结果表明:火柴头种子萌发后,经过约20 d的营养生长,至主茎出现4-6张真叶时,主茎顶端花芽开始分化,其分化进程与真叶数、真叶面积呈正相关,整个分化过程历经约15 d;幼苗进入4叶期后,花芽分化从分化初期过渡到苞片及花序原基分化期;幼苗进入5叶期后,花芽分化进入萼片及花瓣原基分化期;幼苗进入6叶期后,花芽分化进入雄、雌蕊原基分化期。{URL}:
池源徐小颖徐义昆金银根
关键词:火柴头叶生长
Pb单一及Pb-Cu复合胁迫对香蒲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2015年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1-4])针对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体内矿质元素积累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筛选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用于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修复。香蒲属(Typha Linn.)植物宽叶香蒲(T.latifolia Linn.)和狭叶香蒲(T.angustifolia Linn.)均对Pb具有较强的耐性及吸附能力,可用于Ph污染水体的净化和修复;
徐小颖徐义昆池源金银根
关键词:香蒲
云南哈尼梯田当前栽培水稻ALK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与稻米糊化温度的关联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亚洲栽培稻遗传多样性和起源中心之一。利用51对SSR分子标记对云南哈尼梯田当前栽培的111份水稻材料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群体结构。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主要分为偏粳类群(group I)及偏籼类群(group II)两大类群,其中以偏籼类群居多,占83%,这两类群并未完全按地理来源聚类。所选材料稻米的糊化温度变异较广,可以分为低(<66℃)、中低(66~70℃)、中高(70~74℃)和高(>74℃)4类。通过基因测序,分析了稻米糊化温度控制基因ALK的序列多样性,发现其可以分为10种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水稻样品稻米的糊化温度主要由ALK基因3个SNP位点组合控制。其中,A-GC和G-TT两种组合主要控制低(<66℃)和中低(66~70℃)糊化温度,G-GC组合主要控制中高(70~74℃)和高(>74℃)糊化温度。SNP3402 T类型与高、中高糊化温度有关。绝大多数偏籼类品种的ALK基因含有G-GC组合,因此都倾向于高糊化温度。上述研究结果为水稻分子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闯刘承晨张昌泉朱霁晖徐小颖赵福伟黄绍文金银根刘巧泉
关键词:水稻哈尼梯田糊化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