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503)

作品数:54 被引量:734H指数:16
相关作者:丁治英沈新勇吴立广余锦华王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里兰大学海南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0篇热带
  • 19篇气旋
  • 18篇热带气旋
  • 17篇台风
  • 13篇暴雨
  • 7篇位涡
  • 7篇TROPIC...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台风路径
  • 5篇天气学
  • 5篇环流
  • 5篇值模拟
  • 4篇水汽
  • 4篇气候
  • 4篇切变
  • 4篇全球变暖
  • 4篇西北太平洋热...
  • 4篇变暖
  • 4篇FORMAT...
  • 3篇登陆前后

机构

  • 5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马里兰大学
  • 3篇海南省气象台
  • 3篇保定市气象局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广州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蚌埠市气象局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连市气象局
  • 1篇宾夕法尼亚州...
  • 1篇上海市气候中...

作者

  • 15篇丁治英
  • 14篇沈新勇
  • 11篇吴立广
  • 8篇余锦华
  • 4篇王勇
  • 3篇马鸿青
  • 3篇刘蕾
  • 3篇李刚
  • 3篇李勋
  • 2篇郭品文
  • 2篇端义宏
  • 2篇赵南
  • 2篇刘佳
  • 2篇张娇艳
  • 2篇王莉
  • 2篇王志超
  • 2篇马旭林
  • 2篇单磊
  • 2篇钱传海
  • 2篇何光鑫

传媒

  • 1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1篇气象科学
  • 6篇大气科学学报
  • 4篇气象学报
  • 3篇高原气象
  • 3篇Advanc...
  • 3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气象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Journa...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5
  • 6篇2014
  • 15篇2013
  • 19篇2012
  • 1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效应和垂直切变对台风非对称结构及眼墙替换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一个完全可压、非静力及原始方程热带气旋模式(TCM4),通过对f平面和β平面中不同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下理想热带气旋的模拟,研究了β效应和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理想气旋植入相对较弱的垂直风切变之后其强度最终将会进入一种近似常定状态,通过研究这种准常定状态对切变强度的敏感性发现,研究垂直风切变对理想气旋影响,应该讨论理想气旋能否维持在一个特定强度(台风、热带风暴及热带低压等)的极限垂直切变,而不是去讨论决定理想气旋将减弱还是增强的极限垂直风切变值;(2)在f平面下,由于垂直风切变造成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使得在顺切变前部以及左侧边界层附近产生辐合,伴随着空气的气旋式螺旋上升,外流层对应区域产生辐散,从而使得强对流和强降水发生在顺切变左侧。(3)行星涡度梯度(β效应)也能使涡旋产生一定的非对称性。当考虑β效应和垂直风切变的双重叠加效应时,所产生的非对称性比单纯由β效应或垂直风切变产生的非对称性更大,并且强对流区主要集中在顺切变左前部。(4)热带气旋眼墙替换过程或许可以被预测,因为它们似乎与β效应和环境流(VWS)存在联系。
陈国民沈新勇杨宇红
关键词:垂直风切变
不同海域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环境动力因素对比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1982—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海平面温度(SST)资料和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以及北印度洋热带气旋(TC)资料,对比分析了环境动力因素对不同海域TC强度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时间尺度上,TC强度变化与垂直风切变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西北太平洋,使TC过程强度增强或减弱的风切变阙值约为10 m/s,在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风切变阙值分别约为9~10 m/s和12~13 m/s。在季节时间尺度上,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TC强度与垂直风切变的线性相关高于热力控制因子与强度的相关,而在北大西洋,热力控制因子的作用则明显大于垂直风切变。在年际及年代际尺度(趋势)上,垂直风切变与TC强度的相关以北大西洋最显著;尽管各海域由热力控制因子决定的最大可能强度(MPI)都呈现增强的趋势,但西北太平洋TC观测强度却呈现减弱的趋势,表明该海域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增大对强度趋势变化起主要作用,而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TC观测强度的增强是环境垂直风切变的减小和热力控制因子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喜余锦华
关键词:热带气旋
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退模糊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雷达变分同化系统(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VDRAS)中雷达速度退模糊方案的思想,建立了一个雷达径向速度退模糊的方案,用于我国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质量控制,并对方案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了检验。该方案的优点是使用模式分析场得到的参考风在每个格点独立地进行退模糊,避免了径向速度大片区域被错误地退模糊,提高了准确度。方案主要包括三步:水平梯度检验、全局退模糊和局部退模糊。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全球与区域一体化的同化与数值预报系统(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GRAPES)快速更新循环(Rapid Update Cycle,RUC)系统提供的3h间隔的分析场资料对多个时次的雷达资料进行退模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对模糊速度进行订正,剔除异常资料点,提高可直接用于变分同化的雷达径向风资料的质量,适合业务应用,为我国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案。
童文雪李刚马旭林何光鑫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
多时间尺度环流对热带气旋海棠(0505)路径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利用滤波方法将NCEP/NCAR提供的FNL风场资料分离出天气尺度和低频环流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环流对台风海棠(0505)路径的影响。热带气旋海棠路径的特征可以分两个主要阶段,在第一阶段,海棠西侧的天气尺度反气旋和低频流场副高南侧气流共同引导海棠向西南运动;第二阶段初期,天气尺度环流抑制海棠向北转向,但海棠西侧的QBW气旋和MJO尺度的气流共同引导海棠向北运动。海棠运动后期,海棠与低频气旋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天气尺度流场中波列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热带气旋的传播分量,令海棠产生了向东北转向的趋势,但是由于MJO环流场中副高的北抬和QBW气旋的引导,最终导致海棠向西运动。
苏源吴立广
关键词:热带气旋
一次致雹强风暴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北京、天津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7年7月9日华北中部地区一次伴有短时暴雨、局地冰雹和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前高空转为前倾槽,并具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近地层的风切变线是雷暴生成的条件。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降水前水汽辐合区已从近地层扩展到850 hPa,但比较浅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处于垂直上升运动最强的区域内。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表明:致雹风暴具有中气旋特征和类似强降水超级单体的性质;路径预报的准确率与雷暴的总数目和移动异向性有关,雷暴的实际移向角度与雷达的路径预报相比存在明显偏差,总体偏差在29~67°之间,但路径预报产品仍对天气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性;风廓线产品中3-7 km高度内垂直风切变矢量随高度呈顺时针旋转,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风暴有可能发展成强降水超级单体。
李茜王咏青张邵辉霍东升
关键词:冰雹多普勒雷达强降水超级单体
K-均值聚类法用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分类被引量:18
2013年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路径分类是获得TC特征和影响评估的重要途径。采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简称JTWC)近45年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基于TC位置、强度、路径长度和方向等主要信息的特征参数,利用K-均值聚类法建立了西北太平洋TC路径的客观分类方法,并对分类得到的7个路径类型TC在生命史、能量、活动季节和登陆概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类TC的这些特征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近20年的变化趋势看,西转向类(占总样本的21.3%)的频数为增加趋势,其生命史呈小幅增长趋势,和其余各类(或全部TC)的减小趋势或变化很小不一致。各类TC的年PDI(能量耗散指数)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强度和频数的变化,多数类别的年PDI和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西北行转向类和远海西-西北行类的年PDI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频数的变化。
郑颖青余锦华吴启树林金凎龚振彬
关键词:热带气旋K-均值聚类
0908号台风“莫拉克"登陆过程中海表温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莫拉克"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以2009年台风"莫拉克"为例,利用AVHRR/AMSR卫星数据和WRF模式,分析台风登陆过程中台湾岛周围海域SST变化特点及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海岸线的阻挡以及台风之前存在的冷涡的影响,"莫拉克"引起近海海域的最大降温位置出现在路径附近偏左或者离台风中心较远的海域。宽阔洋面上,台风活动导致的SST变化虽然减弱了台风强度,但对路径的影响小。沿海的SST梯度加强了台风的非对称结构,使得台风向非绝热加热大值区(台风北部)偏移。考虑近海SST梯度的海峡试验与定常SST试验相比,沿海路径向北偏差最大可达134 km,与2009年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24小时的综合预报误差119 km相当。这说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近海海域的台风路径预报水平,需要考虑近海SST非均匀分布的特征。
赖巧珍吴立广SHIE Chung-1in
关键词:台风路径WRF模式
Increasing Dur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China
Tropical cyclone(TC) damag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ime TCs spend over land.After examining 233 TCs th...
Xiaoyu Chen
文献传递
一次台风远距离暴雨水汽条件及输送过程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利用NCEP FNL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及输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生暴雨的水汽来自黄海上空,水汽输送高度主要在700 hPa以下;强降水发生时水汽净流入较大,而降水发生前和降水结束后均呈现净流出;从水汽通道空气块的运动轨迹来看,水汽是在台风环流和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引导下从东部进入暴雨区。气块在通过黄海上空贴近海面运行时所吸收的水汽是这次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
单磊谭桂容姚叶青王咏青
关键词:天气学水汽输送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Monsoon Gyres.Part Ⅱ:Idealiz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Monsoon gy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that are associate...
吴立广梁佳宗慧君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