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3JC14002)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卢建孙瑜钟纪根黄静霞邓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活性
  • 5篇肺表面
  • 5篇肺表面活性
  • 5篇肺表面活性物...
  • 5篇肺损伤
  • 5篇表面活性物质
  • 4篇猪肺表面活性...
  • 4篇急性肺损伤
  • 2篇油酸
  • 2篇油酸型
  • 2篇油酸型急性肺...
  • 2篇吸入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术后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内
  • 1篇气管内给药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卢建
  • 4篇钟纪根
  • 4篇孙瑜
  • 3篇黄静霞
  • 2篇王轶群
  • 2篇邓小明
  • 1篇宋兴磊
  • 1篇刘辰
  • 1篇罗祥基
  • 1篇姜小清
  • 1篇李忆东
  • 1篇傅辰春
  • 1篇张柏和
  • 1篇沈甫明
  • 1篇王燕
  • 1篇谭蔚锋
  • 1篇邱智泉
  • 1篇钱波
  • 1篇闫亚敏
  • 1篇易滨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置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收治的117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危险因素,总结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117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2例,故最终105例纳入本研究。10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周大量积血9例(8.57%),以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短时间内显著升高,肝功能受损为典型临床表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肝周大量积血与患者上腹部手术史(P=0.001)、术前血红蛋白水平(P=0.031)、术前白细胞水平(P=0.001)、术前血小板水平(P<0.001)、术后胆漏(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腹部手术史(P=0.008,OR=15.000)、术后胆漏(P=0.034,OR=20.770)是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患者的既往腹部手术史、术中严格保护胆管血供,吻合确切,避免胆漏,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肝周大量积血的主要措施。肝周大量积血一旦产生,及时穿刺引流或手术清除积血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邱智泉谭蔚锋罗祥基易滨刘刚钱波刘辰张柏和姜小清
关键词:肝移植疾病管理
不同时间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PS)混悬液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0.5hPPS治疗组和2hPPS治疗组。假手术组仅行气管和颈动脉插管手术操作,其余各组大鼠静脉注入油酸诱发ALI;0.5hPPS治疗组和2hPPS治疗组分别于油酸注入后0.5h和2h经气道均滴入100mg/kg和150mg/kg两个剂量的PPS,实验过程中计数大鼠呼吸频率,测定动脉血气指标;于实验4h计算大鼠存活率后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肺系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含量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0.5h给予PPS 100mg/kg和150mg/kg以及2h给予PPS 150mg/kg治疗都能显著降低大鼠的呼吸频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大鼠存活率,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出血、肺水肿发生率,降低血浆中TNF-α和BALF中TP含量(P均〈0.05)。而2h给予100mg/kgPPS的治疗作用不明显。结论早期气道内滴入≥100mg/kg的PPS,能明显改善油酸型ALI大鼠的呼吸功能、减轻肺损伤;晚期较大剂量的PPS(150mg/kg)才有治疗作用。
孙瑜王轶群钟纪根卢建
关键词:油酸肺损伤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灌洗诱发的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PS)混悬液对肺灌洗致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1只兔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不同剂量PPS给药组,用生理盐水在体肺灌洗诱发兔ARDS后,经气管分别滴入生理盐水或80mg/kg、120mg/kg、160mg/kg的PPS。于兔灌洗前、灌洗后和给药后不同时间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呼吸频率.动物的生存时间。共观测8h。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肺甲醛固定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肺灌洗后兔的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和肺病理学的改变均符合ARDS表现,肺灌洗后生理盐水治疗组兔在1h内死亡率为11/12。而PPS气道给药三组除了低剂量组有2只兔的生存时间超过6h.但小于8h外,中高剂量组所有兔的存活时间均超过8h。三个PPS剂量组给药后15-30min兔的呼吸频率均明显减慢,动脉血PaO2显著提高.PaCO2和血pH分别在1h和6h降至正常。肺泡萎陷、肺出血和炎细胞浸润状况也明显改善。中、高剂量组在提高PaO2.延长动物生存率和改善肺病理变化方面比低剂量组效果更好。结论PPS对于兔肺灌洗型ARDS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钟纪根沈甫明卢建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对大鼠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效果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PS)气管内给药对大鼠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健康SD大鼠加只,雌雄不拘,体重230~250g,制备大鼠海水吸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n=6)不吸入海水,气管导管内滴入生理盐水4ml/kg;海水吸入性肺损伤组(ALI-SW组,n=10)和不同剂量PPS组(PPS100组、PPS150组、PPS200组,n=8)于海水吸入后30min,分别经气管导管内滴入生理盐水及PPS100、150、200mg/kg(容量均为4ml/kg)。于海水吸入前30min、吸入后30min及气管导管内滴入NS或PPS后1、2、4h记录呼吸频率(RR),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记录大鼠生存情况。检测肺系数(LI)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浓度,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结果与C组比较,ALI-SW组RR升高、PaO2降低、LI和TP浓度升高(P〈0.05),PPS100组、PPS150组、PPS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LI-SW组比较,PPS100组、PPS150组、PPS200组RR降低,PaO2升高,LI和TP浓度降低(P〈0.05),肺间质水肿减轻,肺泡结构清晰,肺泡内渗液较少。结论猪肺表面活性物质(100、150或200mg/kg)气管内给药可减轻大鼠海水吸人性肺损伤。
黄静霞孙瑜钟纪根邓小明卢建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剂插管法气管内吸入
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液氧合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液氧合水平的影响。方法 4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组和雾化PS组。颈外静脉注入油酸(0.2 ml/kg)复制ALI模型,约1 h后雾化生理盐水组和雾化PS组分别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和160 mg PS。实验过程中测定大鼠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频率(BR)。计算大鼠存活率。结果雾化吸入PS后,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逐渐增加,至雾化吸入4 h后,PaO2及SaO2分别增加至99.4 mmHg(1 mmHg=0.133 kPa)及98.2%,与雾化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BR自雾化吸入PS 0.5 h后即开始下降,雾化吸入PS 4 h后,BR降至100次/min,低于同时间点的雾化生理盐水组(P<0.05)。雾化PS组大鼠的存活率为100%,与雾化生理盐水组(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PS能明显提高ALI大鼠血液的氧合状况,改善大鼠的肺功能及提高其存活率。
闫亚敏李忆东宋兴磊王燕卢建王志红
关键词:气雾剂肺表面活性物质急性肺损伤血气分析
不同剂量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PS)混悬液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5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油酸模型组和5个不同剂量PPS治疗组。静脉注入油酸诱发大鼠ALI,30min后治疗组和模型组经气管分别滴入50、80、100、150和200mg/kg PPS和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计数大鼠呼吸频率,测定动脉血气。4h后处死,计算大鼠存活率,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肺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PS50mg/kg组有减慢呼吸频率、短时间内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明显改善肺损伤;PPS80~200mg/kg组除改善呼吸功能外,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出血、肺水肿、血浆TNF-α浓度以及大鼠死亡率也均明显降低(P均〈0.05)。显示高剂量PPS(150~200mg/kg)在减轻炎症反应和肺损伤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单独应用PPS能明显改善早期油酸型ALI大鼠的呼吸功能,≥80mg/kg的PPS有明显减轻肺损伤的作用,而各剂量之间无量-效关系。
孙瑜黄静霞王轶群钟纪根卢建
关键词:油酸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量-效关系
海水吸入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建立海水吸入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和模型组15只.模型组大鼠屏气9~10 s后吸入海水,4 ml/kg,分2次进行;对照组大鼠不吸入海水.于海水吸入前、海水吸入后10、30、60、120、240 min观察动脉血气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并记录动物的生存时间.4 h后处死动物,观察肺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以及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吸入海水后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降低(P<0.05),之后虽逐渐回升,但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肺系数和T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形态学显示明显的肺水肿、肺泡萎陷和炎细胞浸润情况.结论:成功建立海水吸入肺损伤的动物模型.
黄静霞孙瑜傅辰春邓小明卢建
关键词:肺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