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03030202)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胡炯沈志祥朱勇梅刘元昉张苏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骨髓
  • 2篇蛋白
  • 2篇酸钠
  • 2篇基因
  • 2篇急性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丙戊酸
  • 2篇丙戊酸钠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作用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异常综合征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沈志祥
  • 2篇胡炯
  • 1篇姚利
  • 1篇岑建农
  • 1篇陈广华
  • 1篇傅铮铮
  • 1篇孙汉英
  • 1篇李军民
  • 1篇张苏江
  • 1篇陈宝安
  • 1篇陶思
  • 1篇刘元昉
  • 1篇朱勇梅
  • 1篇赵淑清
  • 1篇祁小飞
  • 1篇吴德沛
  • 1篇邬维礼
  • 1篇刘文励
  • 1篇曲士强
  • 1篇周励

传媒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细胞 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采用 PCR 方法分析103例初发 APL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FLT3基因的 ITD突变,分析 ITD 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03例初发 APL 患者 FLT3-ITD 突变20例(19.4%)。FLT3-ITD 阳性与 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和变异型异构体密切相关,FLT3-ITD 阳性患者中 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16例,变异型2例,长型2例(P<0.0001)。FLT3-ITD 阳性患者外周血 WBC 高于 FLT3-ITD 阴性患者(P<0.01),其中 PML-RARα短型和(或)变异型伴 FLT3-ITD 阳性患者 WBC 明显高于 FLT3-ITD 阴性患者(P=0.015)。而 PML-RARα长型伴 FLT3-ITD 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 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T3-ITD 阳性 APL 患者的诱导缓解率为90%,随访16例(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26(11~47)个月,均处于第1次完全缓解。结论 FLT3-ITD 是 APL 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其发生与 PML-RARα短型和变异型相关。伴 FLT3-ITD 阳性 PML-RARα短型和变异型与发病时 WBC增高具有相关性,而对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朱勇梅刘元昉张苏江沈志祥胡炯
丙戊酸钠增强阿霉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UTZ-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SVPA)和阿霉素(ADM)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UTZ-1细胞生长抑制的协同作用。方法 MUTZ-1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SVPA组(B组)、ADM组(C组)、SVPA+ADM组(D组)和SVPA预处理12 h+ADM组(E组)。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RT-PCR检测TOPOII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B、C组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A组(P<0.05);与C组相比,D组和E组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但D组和E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C、D组明显增加TOPOIIαmRNA表达(P<0.05);D组较C组更能有效诱导TOPOIIα表达上调(P<0.05)。结论 SVPA可增强ADM对人MDS MUTZ-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此协同作用可能与TOPOIIαmRNA表达的上调有关。
俞晨陈宝安
关键词:丙戊酸钠阿霉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丙戊酸钠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分化和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增殖抑制实验和锥虫蓝拒染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组蛋白H3的9位赖氨酸残基(H3-Ac-lys9)的乙酰化水平变化。结果VPA抑制U937和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在VPA较低浓度下(0.5~1mmol/L)作用6d后,VPA诱导U937细胞分化,其细胞表面髓系分化抗原CD11b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形态呈终末分化改变。VPA与全反式维甲酸和(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诱导分化作用更为显著。在VPA较高浓度下(2mmol/L),VPA诱导U937细胞磷脂结合蛋白结合力明显上升,细胞呈现凋亡状态。而同样条件下VPA不能诱导K562细胞出现显著的分化和凋亡。U937和K562细胞在H3-Ac-lys9的乙酰化水平存在差异。VPA能够上调U937细胞H3-Ac-Lys9乙酰化,而K562细胞未观察到类似调变作用。结论VPA诱导U937细胞分化和凋亡,其作用与U937细胞的H3-Ac-lys9乙酰化水平及其对VPA处理后的上调有关。
赵淑清李军民周励邬维礼沈志祥胡炯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丙戊酸钠细胞分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来源的基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BMT后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MT组、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另设正常组。分别于BMT后7、14、21和28d检测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3、7、10、14、21和28d检测骨髓组织学变化。结臬联合移植组骨髓单个核细胞较川芎嗪组恢复快,联合移植组及川芎嗪组外周血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组织恢复均较单纯BMT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T联合AGM基质细胞移植对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具有促进作用。
陶思孙汉英刘文励
关键词: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同基因骨髓移植造血重建造血微环境
ABCG2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甲基化调控被引量:2
2009年
ABCG2是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简称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中G亚家族第2个成员,又被称作乳腺癌耐药蛋白,作为一种跨膜半转运蛋白,介导了对多种化疗药物的外排,引起多药耐药。Bailey—Dell等发现该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312bp区域,具有启动子活性,该区域存在大量的CpG岛,ABCG2表达很可能受启动子甲基化调节。
曲士强傅铮铮姚利陈广华岑建农祁小飞吴德沛
关键词:启动子甲基化ABCG2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乳腺癌耐药蛋白启动子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